我们在读历史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与我们曾以为真实的历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许多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为一些艺术作品改编的需要,有些则是固有的误区。历史有时就像一个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历史真相都被掩盖在了尘沙之下。本书力求以正史为依据,参考史学界的考据,以客观公正为原则,尽量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既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给读者带来真实的历史知识。
首先声明一点,本书书名的拟定就反映了编著的主旨思想。本书最早拟定书名为《含冤历史的十大人物》,经反复思虑、多次修改,最终定名为现在的《误读中华的十大人物》。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含冤”有翻案之意,而我著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这些“差评”的历史人物翻案;二是“含冤”有纠错之意,纳入本书的历史人物从某一方面看于中国历史还是有功的,但其确有大过,世人对其的评价或有夸大过错、忽略功绩之嫌,但并不为过。
老习惯,在落评之前,我还是拜读了诸多大咖的相关作品,乃至由于长春市主要书店均无库存,我还专门网购了《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龙吻著)。经过类似题材历史人物的收集汇总,大家反映较为集中的历史人物主要包括商纣王、周瑜、隋炀帝、法海、刘太后、庞太师、潘仁美、尹志平、李鸿章、段祺瑞、魏忠贤、苏定方、曹操、李道宗、袁世凯、严嵩、刘禅、王莽等等。在多方拜读众家之言的基础上,我还拓展拜读了《中国全史》(编委会著)、《中国通史最全集》(刘晓菲著)、《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秋实著)等著作。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评判结论。
本书按照两级评判编辑。第一级初评,以历史影响为标准纳入“十大”;第二级复评,以公众评论和历史实绩的反差为标准,反差越大,排名越靠前。最终选定的十大人物为贾似道、商纣王、隋炀帝、袁世凯、王莽、苻坚、杜月笙、戴笠、陈独秀、项羽。
贾似道,宋史述其奸,元史反证其忠,后人评判也是褒贬不一,但其执政廿载却葬送大宋江山确是史实,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怎么“差评”也不为过。
商纣王、隋炀帝都使国家达到鼎盛,但也都是前半生英明,后半生昏庸的典范,更导致亡国的恶果。
袁世凯、王莽主观上倒是都有兴国的宏愿,但能力不足以破局重生,加之私心作祟,其结果与想法大相径庭,误己误国。
苻坚本有机会统一南北朝,但无视政权不稳、部族不睦的实际草率伐晋,结果,一场荒诞的大战给他带来了荒诞的结局,以及荒诞的生平。
杜月笙就是一个流氓头子,作恶多端、无法无天,但在外敌面前,不失为华夏一条真汉子。
戴笠作为蒋介石配剑,杀死、迫害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实行白色恐怖,但于抗战亦有大功。
陈独秀,国史和党史对其都有中肯评价,但无奈关键历史时刻其党内的反派形象影响了后人对其的评价,实话实说:功不可没,过不可恕。
项羽在历史的作为和贡献几乎尽人皆知,但“莽夫”与“人杰”的评判争议,却是千年不断。
当然,评判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选择难题,产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我的选择坚持了以下几点:
其一,以史实判断为依据,段祺瑞为“三一八”惨案下跪忏悔,食素赎罪,此系坊间传言,不足为据。
其二,以史实引起的公众评论为依据,周瑜、刘太后、庞太师、潘仁美、苏定方等人物皆系演义作品引起的公众评论,不作评判。
其三,以公众评论的反差为依据,曹操、秦始皇、李鸿章等人物的公众评价主流还是正向的,整体反差不大,不作评判。
其四,以影响力作为纳入标准,吴佩孚虽系直系军阀巨头,更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但其廉洁自守,晚节弥坚,不失华人傲骨。公众评论反差也极大,但综合考虑其影响力不足,未纳入“十大”。还有诸如刘禅明哲保身,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势,李莲英并未为非作歹等皆系小智、私德,影响力不足。
其五,就网络上争议极大而未纳入本书的两大人物作以简述。第一个是魏忠贤。在网络上,关于魏忠贤的功过争论颇大。我认为明末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所谓魏忠贤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实质上就是代表皇权的保皇势力与代表文官、贵族的资产者势力之争,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影响的话,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运动。资本主义运动对两个势力而言都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了查理一世,法国大革命处死了路易十六。两股势力干的都是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事。中国与英法不同之处就在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有外患“清”,明末的财政开支也主要用在了对清防御上,而英法的外患都是在革命成功之后才介入的。故此,当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保皇势力与资产者势力的矛盾,而是明与清两大民族和政权的矛盾。纵观魏忠贤被处死前后的对比,确实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朱由校一生信任魏,临终还叮嘱朱由检魏可用,而朱由检虽杀魏,但北京城破前夕,还密旨厚葬魏遗骸,可以看出两个皇帝都相信魏的忠心,说明魏忠贤还是忠于皇权的;其二,懒政的朱由校不差钱,勤政的朱由检倒是被钱逼死,说明魏忠贤敛财的能力还是不小的。一些人以魏生前农民起义少、边关相对稳定为由为魏鸣冤,其实不然,我认为公众评论与史实并无太大反差,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不在于魏的贡献,而在于东林党与所谓阉党实属一丘之貉,都是只顾朋党之争,不顾国家大义的狭隘自私之徒。第二个是严嵩。网络上,认为严嵩是为明嘉靖帝“背锅”者甚众。我认为“背锅”也分不知情被动“背祸”和知情主动“背祸”两种情况。被动“背祸”或有冤屈,主动“背祸”实难辞其咎。正如黑帮大佬命令小弟杀人,小弟虽不情愿,但畏其威依然做了。这杀人之罪,黑帮大佬和小弟谁也逃不脱。明嘉靖帝与严嵩的关系亦与此类似,严嵩“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历史定评并不为过。
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真相,丰富历史知识,激发历史兴趣,更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朋友们,历史就如同百科全书,以史为镜,不仅可以知兴衰,更可以探求人生的真谛,历史上的人和事,是纷杂凌乱也好,还是绚丽多彩也好,与我们的人生航程总会有相似之处,以此借鉴反思,可避免迷途误航,成就自我。
编者 2018 年 9 月于长春
贾似道(1213 年 8 月 25 日—1275 年 10 月),字师宪,号悦生,台州天台县(今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南宋晚期权相。贾似道著《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端平元年(1234 年),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
嘉熙二年(1238 年),登进士第,借其姐宋理宗贵妃贾氏之势,擢为太常丞、军器监。京尹史岩之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淳祐元年(1241 年),改湖广统领,始领军事。三年,加户部侍郎。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
宝祐二年(1254 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四年,加参知政事。五年,加知枢密院事。六年,改两淮宣抚大使。其主要职任均为护边、屯垦、招徕。
宝祐六年(1258 年)二月,蒙古大汗发动全面侵宋战争。蒙古兵分两路,西路由蒙哥亲征攻四川,东路由宗王塔察儿荆山(今安徽怀远西南)。十一月,由于塔察儿攻宋不利,蒙哥改命其弟、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统领东路军,自此攻势大盛。
开庆元年(1259 年)九月,宋蒙鄂州之战爆发。十月,贾似道自汉阳(今湖北汉阳)进入鄂州城内督师,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宋理宗也派使者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受蒙哥病逝、蒙古出现汗位之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十一月,忽必烈撤军。贾似道班师回朝,宋理宗亲自在临安城外等候迎接,诏加其少傅、卫国公衔。之后宋理宗罢免丞相丁大全,从而使贾似道得以专权。
景定元年(1260 年)五月,贾似道借军事压力缓解之机在军队实行“打算法”。因“打算法”获罪的将帅甚多。宋将刘整亦受此牵连,于景定二年(1261 年)六月以泸州十五郡投降蒙古。
景定二年(1261 年),贾似道提倡以强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随后提倡“公田法”,试图挽救日渐严重的财政危机。“公田法”遭到大地主阶层的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一直实施至其下野,由 1263 年至 1275 年,共计十二年。
景定五年(1264 年)十月,宋理宗去世,宋度宗即位。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咸淳三年(1267)八月,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率军攻打襄阳,爆发安阳滩之战,蒙古俘人略地打麻将归,这被视为宋蒙(元)襄阳之战的开始。
咸淳三年(1267 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蒙古大汗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被采纳,蒙宋战争进入了蒙古(元)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咸淳四年(1268 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命令阿术、刘整兵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阳市)。自此,宋蒙(元)襄阳之战全面爆发。此后,历时近六年,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南宋八次救援通通失败。咸淳九年(1273 年)二月,吕文焕因孤城无援,举城投降,襄阳之战正式结束。
咸淳十年(1274 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左丞相伯颜督诸军,大举攻宋。
德祐元年(1275 年)二月,贾似道率宋军主力与元军会战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途中,为监押使臣郑虎臣所杀。
德祐二年(1276 年)二月,元军攻陷临安(今杭州),俘虏宋恭帝及谢、金两太后。
德祐二年(1276 年)五月,南宋大臣拥立益王赵是为帝,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
祥兴二年(1279 年)二月,宋元爆发崖山海战,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被消灭,陆秀夫背着幼帝赵员投海殉国,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