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分优秀有时也是一种不合群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年轻人难以理解的处世智慧。很多人对中庸之道充满不屑,认为这是弱者的选择,既然有能力、有本事,就应该勇猛地向前冲锋。然而,这种人有时会因为横冲直撞而头破血流。

贾谊,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作品《过秦论》影响极大,被编入《史记》《汉书》等史书中,用来警醒后人。贾谊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在政治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贾谊年少成名,他的老师是北平侯张苍,这注定了他的入仕之路不会坎坷。贾谊 21 岁时就被汉文帝征召,成为专门传授学问的博士。因为他表现非常出色,深得汉武帝喜爱,担任博士还不到一年,就成为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是一个实权不大,却能常常陪伴皇帝左右、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官职。贾谊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没多久就向汉文帝提出要修改礼制。汉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礼制依旧沿用秦时的制度,贾谊认为是时候制定一套属于汉朝自己的制度了。

修改礼制看似容易,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改历法、官员上朝所穿的服饰、法律,以及祭祀时所用的乐曲、礼仪,不仅要花时间,还要花钱。汉文帝时期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没有钱做这些事情,于是,贾谊的第一次建议被汉文帝拒绝了。

汉文帝二年,社会风气逐渐发生变化,商人收入增加,农民数量减少,这对一个以农耕为根本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于是,贾谊上书文帝,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当时国家刚有起色,但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并不强。于是,汉文帝同意了贾谊的上书。

贾谊的第一次上书没被采用,原因是客观情况不允许。第二次上书的内容堪称真知灼见。因此,汉文帝打算提拔贾谊做公卿。在秦汉时期,做到公卿就不是一般的官员了,算是真正成为大贵族阶级。当时的贾谊,还不到 23 岁。

23 岁的年轻人成为公卿,这是非常惊人的。这样的新贵,自然会引发老贵族的嫉妒。就在以周勃、灌婴为首的旧贵族对贾谊不满时,贾谊又主动在“火”上浇了“一桶油”。他提出,侯爷们不能一直待在京城,应将他们遣送回封地。

这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古代的情况来说,封地肯定没有京城好。要把旧贵族都送回穷乡僻壤去,那还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于是,周勃等人弹劾贾谊,说他扰乱朝政。

这些旧贵族不仅权势大,过去立下的功劳也不小。汉文帝不管多喜欢贾谊,也不能因为他而冒犯那些旧贵族。于是,一年以后,贾谊就被贬到了长沙。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要表现自己,不是什么坏事,但前提是要能保护自己,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味地表现自己,只能变成他人的眼中钉。如果贾谊再冷静一些,待自己成为公卿并进一步获得皇帝的信任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大概率不会遭遇这样的悲剧。 harZ7XYzvEYKIns+Y4M1QbHsTDsZIfvGo+b/Axv7W6ZJjSnNn52D0i2uXiErxh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