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周秦两汉道教治病养生修仙法门的集大成者《黄庭经》

摘要

《黄庭经》有《外景》及《内景》二部,其全称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外景》托名老君所撰,《内景》托名玉晨大道君所撰。《外景》撰作在先,西汉刘向《列仙传》已提到《老君黄庭经》,《外景》应撰成于西汉宣帝前。《内景》则约撰成于东汉末,魏华存曾为此经作注。

《黄庭外景经》是周秦道教修炼法门的总集成,周秦的养神养形、导引存思及服食天地日月精气等法门,皆见于此经中。《内景经》旨在阐释《外景经》。两部《黄庭经》上承周秦,而下启《周易参同契》的内丹修炼、上清派的存思内神,以及服食天地日月精气的五芽、郁仪、结璘法门;金代全真派以黄庭为玄关一窍,亦和此经有关,是小型的道教修炼法门总汇,和《云笈七签》号称“小道藏”的功能相似。唐代《黄庭经》和《道德经》《度人经》并立,曾为道士考度牒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黄庭经》的历史定位

世人喜爱《黄庭经》,这种情形,自西汉以下即是如此。它受到东汉正一派、东晋上清派的推崇,唐代的帝王甚至以它作为道士考度牒所须诵读的经典之一,其后更影响到金代成立的全真派内丹修炼说,以黄庭为玄关一窍,为内丹安鼎立命之所。

唐代帝王曾将《黄庭经》提升到和《老子经》《度人经》等并列的崇高地位。

宋代王溥《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说:

(唐穆宗)长庆二年五月敕。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记《老子经》及《度人经》,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经》情愿以《黄庭经》代之者,亦听。宣令所司,具令立文状条目。限降诞月内投名请试。今年十月内试毕。

在唐代帝王的眼中,把《老子经》《度人经》《黄庭经》看成道教最重要的三本道经,是道士考度牒时必读的教材。

三经中,《老子经》也称《老子》《道德经》。《老子》一书,今所见最早的本子是1993年冬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本,该墓葬于战国中晚期,竹简写成于此前,成书亦在此前,说明此书极可能是老子所亲写,一般称为郭店竹简本《老子》。《老子》一书,有治国理论,有修身及处事哲理,有万物生化的道体论,有养神养形等道教修炼法门,奠立了道家思想的初基。其思想并影响了汉魏六朝佛教译经师安世高、支娄迦谶、竺法护、鸠摩罗什等人,藉由这些译经师的大量引用道家本体论及无为、自然之说,使得佛教成为具有中国思维与特色的中国佛教,而有别于印度佛教。

《度人经》的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元始天尊所撰经。其书内容为:道君前序、经文正文二章(《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道君中序、道君撰《元始灵书中篇》、道君后序。

东晋灵宝派,倡导行善度人,守戒持斋,以坛场科仪为贵,以诵经咏赞为功,这是东晋灵宝派的特色,也是《度人经》的特色。北宋末,道流渐尊此经为三洞三十六部尊经之首经;明英宗正统年间编修的《正统道藏》,即以此经为冠摄道藏诸经之第一经,为洞真部本文类天字第一号经典。

以上《老子》《度人经》有它成为道教代表经典的厚实力,至于《黄庭经》为何也可以和上述二经并立,其主要的原因,应是《黄庭经》是道教修炼法门的集大成者,所以三经能并立。

《黄庭经》从汉魏以来,即相当受到重视。西汉刘向《列仙传·卷下·朱璜》说朱璜有病,求道士阮丘医治,阮丘“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丘遂与璜俱入浮阳山玉女祠。且八十年,复见故处,白发尽黑,鬓更长三尺余。过家食,止数年,复去。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 又,五代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子部·道家类》有“《老子黄庭经》一卷”。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子部·神仙类》有“《老子黄庭经》一卷”,另有“白履忠注《黄庭内景经》卷亡”。由二者经名看,《老子黄庭经》,即是《老君黄庭经》。

《老子黄庭经》《黄庭内景经》,这应是二经早期的原称;前者为老子撰,后者托名玉晨大道君撰。《黄庭内景经》的称呼,最早的名称见于晋世。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五十八·魏夫人》说魏华存所得为“《黄庭内景经》”。而《太平广记》所载魏夫人传文末云:“出《集仙录》及本传。”所谓本传,应是指晋世范邈所撰的《南岳夫人内传》,简称《南真传》。《真诰·卷七》“范中侯所道如此”下注:“范中侯,名邈,即是撰《南真传》者。”范中侯既在杨羲所降众真之列中,则范氏所撰魏华存的传记,在晋世亦应已流传。范氏《南岳夫人内传》亦见载于《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史部·杂传类》《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史录·杂传类》《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子部·神仙类》《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四·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可见其书在宋代尚存。

晋世范邈《南岳夫人内传》称魏华存所得为《黄庭内景经》,又,南北朝时上清派的道典《上清金阙灵书》说:

《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又名《太帝金书》,扶桑太帝君宫中尽诵此经,金简刻书之,故曰金书。又名《东华玉篇》,东华者,方诸宫名,东海青童君所居也,其中仙曹多斋戒,诵咏,刻玉书之。

上引上清派道书也以《黄庭内景经》为称,而《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子部·神仙类》,载有唐代“白履忠注《黄庭内景经》”。以上所见的记载,皆以《黄庭内景经》为名,此应是该经原来的名称,其名称由魏晋至唐代,皆称为《黄庭内景经》。

由于《黄庭内景经》有“内景”之名,后来为了区别,于是把原先的《老子黄庭经》称为“外景”。以宋人李昉《太平广记》及欧阳修《新唐书》,皆以旧名《老子黄庭经》《黄庭内景经》称呼二书看来,内外景之分,疑起于宋后,至明编《正统道藏》正式改称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老子黄庭经》到东汉,张道陵创正一派,以《黄庭》《道德》,同出于老子,所以把《老子黄庭经》视为该道派必读经典,曹魏末年张鲁后人所颁《大道家令戒》说:“《妙真》自吾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谕本经,为《道德》之光华。” 文中以《妙真经》《黄庭》是训谕《道德》之作,为《道德》之光华,皆老子所作;《妙真经》今佚,《无上秘要》中保存了不少《妙真经》佚文。上文中的《黄庭》,指的是《老子黄庭经》,今称之为《黄庭外景经》,简称《外景经》。

到了魏晋时,上清派第一代太师魏华存传授三十一卷上清经及《黄庭内景经》给杨羲,开创上清道派。《太平广记·卷五十八·魏夫人》说魏华存志慕神仙,精诚弥笃,感得王褒降临斋室,得授上清经“《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经,凡三十一卷”,另外景林真人又授以《黄庭内景经》,令“昼夜存念,读之万遍后,乃能洞观鬼神,安适六府,调和三魂五脏,主华色,反婴孩,乃不死之道也”。可见魏华存所得仙经有上清经三十一卷及《黄庭内景经》等道书。由于魏华存为《内景》作注 ,东晋上清派贵重《内景》,所以《内景经》的地位逐渐赶上《外景经》,甚至超过它。但东晋至唐,时人仍喜欢《外景经》。东晋的王羲之,曾抄写该经和山阴道士换取鹅群。

王羲之抄经换鹅的事,唐代房玄龄《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抄写《道德经》换鹅,但以现存文献看来,王羲之所抄经有《黄庭经》,而无《道德经》。王羲之换鹅,究竟是抄写何经呢?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引刘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闻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刘宋何法盛的年代在唐房玄龄撰《晋书》之前,所说是抄《黄庭经》以换鹅。而李白《李太白文集·卷十三·送上·送贺宾客归越》亦云: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也说是王羲之抄《黄庭经》换鹅。从上述文献及历代所见王羲之所抄经典看来,王羲之应是抄《黄庭经》。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五·黄庭换鹅》,即直接以王羲之抄写《黄庭经》换鹅为标题。又,王羲之抄写的《黄庭经》,现有石拓本保留下来,所抄的是《外景》而不是《内景》。

《黄庭外景经》,在唐代似仍受大众喜爱,但宋以后,喜欢《内景》的人渐多。

宋苏轼撰《东坡全集·卷九十四·赞三十七首》:

余既书《黄庭内景》以赠葆光道师,而龙眠居士复为作经相其前,而画余二人像其后,笔势俊妙,遂为希世之宝。嗟叹不足,故复赞之曰: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胎仙。髯耆两卿相后前,丱妙夹侍清且妍。十有二神服锐坚,巍巍堂堂人中天。问我何修果此缘?是心朝空夕了然,恐非其人世莫传,殿以二士苍鹄骞,南随道师历山渊,山人迎笑喜我还,问谁遣化老龙眠。

上述苏东坡自述抄写《黄庭内景经》以赠送葆光道士,而龙眠居士又画二人像于所抄经书上,于是该经有苏东坡笔书及龙眠之图画,更增加书的珍贵性。可以看出文人深好此经。

综上所述,我们由东汉正一派以《黄庭经》为该派重要道典;上清派第一代太师魏华存曾为该经做注;东晋上清存思身神及服食天地日月精气法门,来自《黄庭经》;东晋王羲之抄写该经来和山阴道士换取鹅群,唐代李白曾以七言诗歌诵《黄庭经》换鹅佳话;唐穆宗将《黄庭经》列为道士考度牒必读经典之一,宋代苏东坡抄《黄庭经》以送道士。由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黄庭经》有它的历史定位,也深受世人的喜爱。

二、两部《黄庭经》经题释义

二部《黄庭经》,原名为《老子黄庭经》《黄庭内景经》。《老子黄庭经》,也称《老君黄庭经》,是因为该经托名为老子(老君)所撰,所以刘向称之为《老君黄庭经》,唐代书志称为《老子黄庭经》。《黄庭内景经》是后来阐释前经之作,托名玉晨大道君所撰;元始天尊、玉晨大道君、太上老君,号称三清道祖;玉晨大道君位在老君之上,因而自称为《内景》,宋后即把《老子黄庭经》称为《外景》。至明代,《正统道藏》称之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今将《道藏》所见经题名义,略释于下。

太上,是至高无上之义,《老子·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指最高境界的统治者,因袭事物自然之理,各依其才性而用,政令重简明,不贵苛扰,人民仅知有君上而不知其功。

外景、内景,是后人的区分,其原义犹如《淮南子》《庄子》《抱朴子》书有内外篇,世人皆以内篇为贵,外篇为次。且以为既有《黄庭内景经》,于是便把《老子黄庭经》称为外景。再者,《黄庭内景经》是太上玉晨大道君所作,书较老君所撰《老子黄庭经》为贵重,因而以内景、外景做区分。世人常以后起者为贵,这种情形,犹如佛教原无大小乘,公元二世纪大乘兴起后,便将原始佛教称为小乘,自称大乘,以为大乘之教义胜于小乘,其实小乘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教。

两部《黄庭经》,是以黄庭为修仙主要部位的经典。黄庭,指脐后肾前的地方,是内丹修炼积聚精气的重要所在。

《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说:

上有黄庭下关元(下丹田),后有幽阙(两肾)前命门(脐)。

《黄庭内景玉经·上有章第二》说黄庭所在是:

上有魂灵(心脏)下关元(下丹田),左为少阳(左肾)右太阴(右肾),后有密户(两肾)前生门(脐)。

今综汇两部《黄庭经》看来,黄庭的位置:在心脏之下,下丹田之上;在两肾之前,两肾称幽阙,也称密户;在脐之后,脐也称命门,或生门。由于肾有两个,中间空阙,所以黄庭应在两肾空阙间的前方,两肾也算在它的左右两旁,是生精造气的地方。因此,由两肾间往前,皆属黄庭。

在两部《黄庭经》中,黄庭既属身体部位,也有神祇镇守该处。《黄庭经》有多章叙述存思黄庭神之法。如《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黄庭章第二》“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籥合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黄庭内景玉经·黄庭章第四》“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钥闭两扉,重掩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皆是存思镇守黄庭部位之神祇,并以存思导引、引气行身的方式来行修炼。

两部《黄庭经》都是以脐后肾前处为黄庭,至金朝的王重阳《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及其弟子丘处机《大丹直指》加以具体化,以脐内一寸三分为黄庭,为内丹结圣胎之处。

综结上述,《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其义是:至高无上、以黄庭为修炼处、似玉般尊贵经典的外篇。《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其义是:至高无上、以黄庭为修炼处、似玉般尊贵经典的内篇。又,前者是太上老君所撰,后者是太上玉晨大道君所撰。“太上”也可以为二人之简称。

三、两部《黄庭经》的内容及其关系

《黄庭经》上承春秋战国道家恬淡寡欲、清静无为等养神、养形说,有导引存思之行气法门,有餐食六气法,有男女房中还精术,有内丹坎离交媾法,有身中内神存思法。东汉张道陵正一派,以之为该派教典。

《黄庭经》下开《周易参同契》之坎离交媾、身中阴阳气水火既济成丹法,以及上清派存思身中内神形貌之修行、郁仪结璘飞奔日月之法;全真派修炼内丹,亦以黄庭为安鼎处,称为玄关一窍。

《黄庭经》对后世道派的形成及修行法门,影响甚深,在道教的传承上,有它重要的历史定位。《云笈七签》所载,有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秘要诀法、诸家气法、金丹、方药等,因而有“小道藏”之称。相对的,《黄庭经》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存思导引、内丹坎离交媾,上清身神守一、五天五芽、郁仪结璘、房中固精等修炼法门,可称为修行法门的“小道藏”。

两部《黄庭经》,关系至为密切。《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二部经文内容相互涉入,同样重视身中内神及引气行身等修行法门,以积精、累气、存神为目的,不涉及五金八石等草木矿石外丹烧炼法门。

今以内容文义看,《内景》似在仿袭《外景》,也在解说《外景》。《内景经》分三十六章,《外景经》虽不分章,但可以从《内景经》各章中找到内容相近的文字,并依据《内景经》用韵及文义完整性来为《外景经》断章。

我们如将二经文义相关的部分排列在一起,再加以比较,不仅可以发现两者内容息息相关,文义相近,甚至两者相关章节的押韵字,亦常刻意用相同韵部字为韵。《内景》文字,虽在解释《外景》经文,但有的则扩大修行法门的联结,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兹举数例于下。

(一)《黄庭内景经》在阐释《黄庭外景经》经文

《黄庭外景经》的文字较简朴,有时过于简短而难以究明大义。相对地《黄庭内景经》不仅内容和《外景》相近,用韵相同,甚且在解说外景未尽之义。略举于下。

〇《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黄庭章第二》:“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钥合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

《黄庭内景玉经·黄庭章第四》:“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钥闭两扉,重掩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内景》显然在解释《外景》。二者文义相近,《内景》较详尽,今将《内景》全文文义试译于下:身中黄庭宫(在脐后肾前)内的真人,上身穿着彩色锦绣衣服。下身穿着散发紫色光芒、绣有云朵飞扬的长裙(或译:紫色光芒的裙子飘动,像云气般罗列天空)。衣上用丹青做颜料,画出灵妙的翠绿色枝条。七窍似花蕤低垂,要用锁钥来闭锁它双眼的开关门户(闭七窍内视返听,不受物囿)。用金属做成的门关,重重关门紧闭,谨守人身的重要精气不外泄。玄妙泉液(口中津液)与身内高耸的两肾相通。三丹田之中,精气微妙。娴静的耳神,遮蔽了外面的炫丽光辉(案:指闭耳内听,不受外诱)。喉管通津液,使身体各处皆散发光亮及威力。人身中上下诸关窍,守护严密,如同士兵手持斧斤等武器罗列两旁。心是灵妙之台,只要盘结坚固,身体永远不会衰老。

《外景》此章的韵字为:衣、扉、巍、微、肥、衰。《内景》此章的韵字为:衣、扉、机、嵬、微、晖、威、衰、罗、柯。

比较上列《外景》《内景》,在经文文义及用韵上,可以看出两者息息相关,《内景》沿承《外景》的内容,并加以阐释,押韵之韵部亦相同。

〇《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中池章第三》:“中池有士衣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治。玄膺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

关于《外景》的文字,《内景》将之析分为二章,一为中池(中丹田),一为玄膺(舌下穴名)。

《黄庭内景玉经·中池章第五》:“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又,《黄庭内景玉经·天中章第六》说:“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亦由《外景》此章所衍生。

《外景》此章的韵字为:衣、居、之、治、府、持。《内景》第五章韵字为:珠、符、居、扶。

将《外景》经文和《内景》经文相比较,两者文义相近,同样在阐释中丹田绛宫之守宫真神及舌下玄膺穴之功能,两者韵字亦多相同。

(二)《黄庭内景经》将《黄庭外景经》的修行法门加以扩大

《内景经》除阐释《外景经》外,也常将《外景经》的修行法门加以扩大,甚至与其他不同的修行法门相连结。今略举于下。

1.《黄庭外景经》的经文,原只单纯地讲述服食日气月气之法,至《黄庭内景经》则演化成飞奔日月的郁仪结璘法门。

〇《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中部经第二·出日章第十二》:“出日入月是吾道,天七(日月五星)地三(精气神)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

此章文意是说:以呼吸之出入配合存思,服食日月精气,是我的修行法门。天上有日月五星先天之气,地上人身有精气神三者,藉由呼吸使日月星之气在身中循回运行,相互持守。日月精气在身中升降进退,须依五行生克相配,以守一之法配合八卦九宫来施行。像玉石般的精气,都是我的宝贝。是你自身所拥有的(精气神),为何不去固守它呢?

《黄庭外景经》仅是叙述吸食日月五星之精气,并没有谈到飞奔日月,但到《黄庭内景经》,则开始出现飞奔日月的郁仪结璘法,并加入了观想日中五帝的修行法门。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高奔章第二十六》云:“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歘接生宴东蒙。”

文中的“郁仪”,是服食日精及奔登于日,和日神同游。“结璘”,是服食月精奔登于月,与月神同游。“五皇”,以上清派道典来看,是指日中五帝。此章之文义为:高入天界,飞奔日月,是我修行中的上法。用奔日的郁仪法及奔月的结璘之法,吸食日月精气,善加保卫自己。于是可以升天晋见玉清境中的仙圣。可以转变衰老容颜,可以填补血液及脑中精气。口中含着日月光芒,携手日中五帝共同遨游。日月诸神,腰间佩带神虎符箓及流金火铃。随着日神接生驾御疾风,到东蒙仙山去赴宴。

《外景》出日入月章,押皓有合韵,韵字为:道、守、久、宝、守。《内景》高奔章,押皓韵转阳韵,皓韵字有:道、保、老、脑;阳韵字:皇、珰。

两相比较,《黄庭外景经》仅是服食日月五星精气,至《黄庭内景经》而发展成飞奔日月,与日神月神同游的郁仪结璘法门。

2.《外景》仅言不饥渴,至《内景》而和服食五芽法门相结合。

〇《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第一·常存章第八》云:“常存玉房神明达,时念太仓不饥渴。”

全句的意思是:常常存思三丹田宫玉室,使神祇精气相互往来通达;常常存思胃神,可以令人不饥不渴。此章不涉及服食五方天气,但至《黄庭内景经》则与五芽法相结合。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常念章第二十二》:“常念三房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存漱五芽不饥渴。”

其文意为:常常存思三丹田之宫室,使精气相互通达往来。能存思使三丹田通彻朗明,才能看见没有内外之别、物我之分。存思并漱灌口中津液,服食五方精气,可以使人不再饥渴。

文中的“存漱五芽不饥渴”,是存漱五方天气。五芽,五方天始生精气。五方天,指东、西、南、北、中五方天界。芽,有时写作“牙”,此指始生之气。食五方天五牙精气之说,见载于《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皇人告黄帝守三一、食五芽之法。《黄庭外景经》无“存漱五芽不饥渴”;《黄庭内景经》之说,疑亦是承自《太上灵宝五符序》而来。

3.《黄庭外景经》仅在讲述积精累气,至《黄庭内景经》则和房中术相结合。

〇《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宅中章第四》云:“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噏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

文中仅提及由口鼻呼吸,引气进入身中脾胃至黄庭,积存精气,使身完坚受庆,未言及房中术。《太上黄庭内景玉经·脾长章第十五》将导引积存精气,配合房中术来论说,应是后来的发展。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脾长章第十五》:“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徊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闭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内景经》结合了两段修行法门,全文大意为:脾脏约有一尺长,掩盖在胃的上面。主司人身中部的老君,在大殿中治理事务。他的字叫灵元,名叫混康。能治人百病,消化胃中谷粮。中部老君身穿黄色衣,腰系紫色带,佩带龙虎符箓。增长精气添益寿命,有赖于镇脾之王的中部老君。三次呼请我的名讳,魂神自能与神祇相感应。主司人身上中下三部的老君,同坐在一起,而各自有他们相邻的友朋。有的主司精气,有的主司胎命,各别有所执掌。

命门桃君,名孩道康,字合精延,令人身生光华。男女相媾合,九神吹气回风混合使之结胎,其中便有桃君。男女媾合时,观想道父、道母相对而望。观想师父、师母神祇进入丹田玄妙仙乡中。可以运用存思之法,登上虚空天界。房中方法虽然不同,总会汇聚一处,终究要回归到道要上来。关闭塞止耳、目、口三关(或译精、气、神)之外驰,双手结握固印(大拇指置小指根部,四指押大拇指紧握拳),停息精气外泄。口中满含津液(口水),在口中荡漱,然后慢慢吞下津液。于是便能修炼到腹不饥饿,身中三尸虫(彭倨、彭质、彭矫)自然消亡。心意常能保持平和,使身体达到愉悦昌荣的境地。五脏所生精气,充盛畅茂。永保气息灌注鼻子,而自我运补元始祖气。使全身完备坚康,没有灾殃。

《内景经》上半部叙述镇守脾部之神为中部老君,以及存思三部黄庭之法。下半部叙述主司胞胎之桃康君,以及男女房中修炼术。房中之法和桃君有关,观想道父道母、师父师母,双手握固,闭塞耳目口三关,使精气神不漏泄,吞咽津液,消除身中三尸,使心意平和,而身体完坚无灾殃。

又,《外景经》“宅中有士章”的韵字为:绛、病、上、恙、偿、庆。《内景》十五章韵字如下,阳韵字:仓、堂、康、粮、章、王、方、芒、康、望、乡、亡、昌、偿、殃。东韵字:空、终。庚韵字:停、英、亨。阳韵字:亡、昌、偿、殃。

比较《外景》《内景》文字,可以明显看出,《内景》是联结两种修行法门而成,《外景》《内景》的韵字,依然押同韵字。

四、道教修行法门集大成者《黄庭外景经》《黄庭内景经》之修行法门及其影响

《黄庭外景经》是周秦道教修行法门的集大成者,《黄庭内景经》则是两汉修行法门的集大成者。

两部《黄庭经》的内容相近,《内景》在阐释《外景》,其修炼之法门,重在“黄庭”其处。而淡泊名利、清静自然,此是《黄庭经》修行之先决条件。至于修行法门,则以积精、累气、存神为主。精、气、神分则为三,合则为一,皆源于先天元始祖气。但既生而为人,于是则有外在的大自然之气,与体内自身所有或所生之精气。因而修行积精累气之法,精气之来源有二:一为大自然间天地日月星辰之气。二为人身黄庭、丹田、五脏自生之精气。精阴气阳,由精而气而神,神有主宰作用,宿于心。

《黄庭经》的修行法门,既以积精累气存神为主,精气的来源,有来自大自然的天地日月五星等精气,也有来自人体的元始祖气,及以此而衍出的坎水离火等阴阳二气。因而《黄庭经》的修行法门,约可分为服食天地日月五星等大自然精气之法,与服食自己内身所本有的元始祖气之法。

在吸取大自然的精气法门上,由此而产生的修行法门,有服食天地日月五星等精气,其后演变成五芽法及飞奔日月的郁仪结璘法。

在服食自身精气的法门上,由此而衍生的有:引体内坎阴离阳二气交媾,以使元阳真气显现而结丹的内丹坎离交媾法;有存思身体内神、引气运行、镇守体内各部位的东晋上清派存思法门;有辟谷食气,不饥渴以长存的法门;有男女房中术,藉引气存思,以牢固精气之法,其后演变为正一派的黄赤之道、上清派的偶影之说。

以上是《黄庭经》修行法门影响较大者。

《黄庭经》总结周秦二代道教之修炼法门,并影响了汉魏六朝众多道派的修行理论。今略举数项,说明于下。

(一)《黄庭经》对《周易参同契》及全真派内丹修炼的影响

《黄庭经》对《周易参同契》内丹修炼的影响,最明显的约有二处:一是以意念引坎水离火交媾;一是说明交媾时运行之法,是阳龙向东运行,阴虎向西转,然后交会成一体。

1.《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第一·五行章第十一》云:“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一方面说明五行生克,一方面说坎一离二其数为三,以五(土、意念)为媒介相合而成就大道。《周易参同契·上篇·子午数合三章第三十一》云:“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可以看出在内丹修炼上,以意念媒合坎水、离火二者,使相辅相成,成就大丹,说法是相同的。

2.《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下部经第三·昼日章第十七》云:“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周易参同契·刚柔迭兴章第七十七》云:“刚柔迭兴,更历分部。龙西(东)虎东(西),建纬卯酉 。刑德并会,相见欢喜。刑主伏杀,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纲据酉。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两者都是在说明坎离阴阳二气在脏腑中的运行方式,坎水由北方向西行,离火由南方向东行,各处于东西卯酉的位置,转而相吸引相交会。《周易参同契》较详尽,其文义是:阳刚(离汞)阴柔(坎铅)相更递消长,周流经历各部位。阳龙向东,阴虎向西,建立阳龙左旋至卯东,阴虎右旋至酉西的法则。刑伏杀(阴)、德生育(阳),阴阳因交会而欢喜。二月建卯施德而榆荚落,北斗魁星正在东方卯位。八月秋凋而麦生,北斗天罡在西方酉位;二句意谓阴阳生杀相互涵摄。丹道坎子水在北,而右旋至西方酉金之位,再进而至离午火南方之位;午火在南,而东转至东方卯木之位,再进而至北方之位。坎水升而离火降,成坎上离下的水火既济情势,两者互为法度纲领。

《黄庭经》除三五合一、卯酉相合说法影响了《周易参同契》外,《黄庭经》的以黄庭为积精累气处,影响了全真派以黄庭为内丹之玄关一窍,为元始祖基,为安立鼎炉处。《黄庭经》为扶桑太帝东华木公所传,东华木公也称东华帝君,为全真派的创始人。全真教五祖(东华帝君、钟离权、吕纯阳、刘海蟾、王重阳)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全真派以东华帝君为创教主,说明其派和《黄庭经》关系密切,详见笔者《全真三祖考略及其修行法门研究》第四篇《东华帝君所传〈黄庭经〉对唐宋内丹修炼法门的影响》

(二)《黄庭经》对东晋上清派存思身神及服食五天、日月、五星精气的影响

《黄庭内景经·至道章第七》云:“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说明人身发肤齿舌等百节皆有神,上清派将之分为三部八景二十四真。这些身体内的神,也称身神或内神,是上清派修行时存思身神所用。

上清派存思身神的修炼法门,沿承自两部《黄庭经》。《外景》《内景》引气运行体内,并存思相关部位的身神以积存精气之说,甚为常见。如《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部经第一·宅中章第四》:“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噏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系藉由存思面宅中的口舌神,并以口鼻之呼吸以使精气完固。《外景》《内景》存思身神而引气行身的法门,为上清派所沿承。南岳夫人魏华存将《黄庭内景经》传予上清派杨羲,所以此派受其影响特多。

至于服食天地日月五星等精气,《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中部经第二·出日章第十二》说:“出日入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是以存思天七(日月五星);用呼吸之法,以人身中之地三(精、气、神),来服食天地日月之精气。《黄庭外景经》仅是叙述吸食日月五星之精气,并没有谈到飞奔日月,但到《黄庭内景经》,则开始出现飞奔日月的郁仪结璘法,并加入了观想日中五帝的修行法门。《太上黄庭内景玉经·高奔章第二十六》云:“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歘接生宴东蒙。”

东晋上清派沿承《内景经》的说法,上清经有关郁仪结璘的经典甚多,如《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下、《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等。

又,《黄庭外景经》仅述及服食天气,至《黄庭内景经》则和五方天之五芽法相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把五芽法和不饥不渴等辟谷食气说相配在一起。可以看出由《外景》至《内景》,经文内容发展的情形,也可以断定《外景》在《内景》之前。

(三)《黄庭经》男女房中说,对东汉正一派黄赤之道及东晋上清派偶影说的影响

两部《黄庭经》都有谈到房中术,它的修行法门,是在男女交媾时,由口鼻引气行身,并存思精气在体内的运行情形,有时更要存思身神来相配合,其目的在使精气牢固。如《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下部经·璇玑章第十四》说:“璇玑悬珠环无端,玉户金籥身完坚。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至灵根。”其修行法门,是要像北斗运行般引气行身,永无止息,藉由男女房中,使精气永固。而《太上黄庭内景玉经·脾长章第十五》也是将房中术和存思身神相结合,并谈到太一五神的命门桃康,和六十甲子神的道父道母,显现男女交媾以命门为主,也和六十甲子时日之神有关,所以将之视为存思对象。

《黄庭经》的房中术,影响东汉正一派的黄赤之道。六十甲子神中,甲寅神为道父,甲申神为道母,甲子神为师父,甲午神为师母,乙亥为神父,乙巳为神母,这些神祇都是房中术所常存思观想的神祇。六十甲子神的名讳,见于《正一法文十箓召仪·六甲六十真讳诀》。 正一派男女房中术,一般称为黄赤之道,其书有《洞真黄书》及《上清黄书过度仪》等。

《黄庭经》房中术也影响到东晋上清派的男女偶影说,《真诰·卷七·甄命授第三》安妃告授杨羲:“淡泊眇观,顾景共欢,于是至乐。自鎗零闻于两耳,云璈虚弹乎空轩也。口挹香风,眼接三云。俯仰四运,日得成真。视盼所涯,皆已合神矣。夫真人之得真,每从是而获耳,不真而强真,亦于此而颠蹶。”所说即是男女偶影,“口挹香风,眼接三云。俯仰四运,日得成真”,所言即是男女房中之事。

五、结语

两部《黄庭经》,《外景》托名老君所作,也称《老君黄庭经》《老子黄庭经》《黄庭外景经》;《内景》托名太上玉晨大道君所作,原称为《黄庭内景经》。《外景》撰作在先,在西汉宣帝前已存在。《内景》撰作在后,其书五芽说承自《太上灵宝五符序》,撰成年代应在东汉中末期。《内景经》的文字内容,和《外景经》有密切关联性,《内景》旨在阐释《外景》的文义,甚至连韵字也刻意相同。

两部《黄庭经》所谈的修行法门,重在身体的自我修炼为主,较少五金八石草木药物等外丹烧炼,可以说重内丹而弃外丹。

两部《黄庭经》所涵摄的修行法门,有引气行身的导引并配合存思之法门;有引气经行三丹田、五脏、黄庭等周天运行法;有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内丹修炼法;有男女房中牢固精气说;有服食天地日月五星等精气说;有存思人体内之三部廿四景身神说;有辟谷食气、不饥渴等法门。道教的基本修行法门,除外丹五金八石的烧炼外,大都具备了。可以视为修行法门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视为修行法门的小道藏。

两部《黄庭经》所言及的修行法门虽多,皆不外以积精累气存神为主。而精气的来源,则有身中与身外精气之别。身中的精气,以禀自元始祖气而来的精气为主,由黄婆意念为媒介,引体内的坎离阴阳二气交媾,成水火既济而返归元始祖气,得以修炼成金丹。

身外的精气,则以存在于大自然的天地日月五星等精气为主。周秦时所吸食者为天地日月六气(朝霞、沆瀣、沦阴、正阳、天玄之气、地黄之气),《黄庭外景经》沿承其说。至《太上灵宝五符序》《黄庭内景经》,渐重视天气及日月五星精气,而弃地黄之气。在服天气上,更推演成服食五方天气的五牙法。六朝道经中论述服食日、月、星、五牙精气的著作甚多,并由服食日月精华,甚而演变成奔登日、月、星的郁仪结璘之法。汉末六朝以下的道典和周秦汉初的道典相较,六朝道经中无服“地黄之气”的方法,却多出了服食五方天精气的法门,且推衍成奔登日、月、星,与其神共游。

综上所说,《黄庭经》或服食外在的天地日月星辰精气;或藉由导引吐纳以滋生并积累自身丹田脏腑之气。此二者,都不外于以存思神祇服色及引气行身为主。其服食外气者,由《黄庭外景经》单纯的服食天地日月五星之气,至《黄庭内景经》而发展成有郁仪结璘法及五方天五芽法。其服食自身内气者,有以黄庭及三丹田为主的积精聚气法,有男女房中固精还精法,有心肾坎离水火二气交媾(内丹)修炼法,有专门存思身神或身外神祇之法。

picture

上图[东晋]王羲之《黄庭经》抄本石刻拓本(赵孟頫旧藏心太平本),收入《中国法书选·魏晋唐小楷集》,日本二玄社,2006年2月10日12刷。 gGNE/2bCViUrrryUTx8bjVfgp7ePDT5DnwNjHQKdmTraWNFv6su2DNLQmkmYn2f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