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帝 [1] 训饬 [2] 士子 [3] 戒淫文

文帝曰:天道 [4] 祸淫,其报甚速。人之不畏,梦梦 [5] 无知。苟行检 [6] 之不修,即灾殃之立至。嗟 [7] 尔有众,听予训言。

惟“惠迪吉” [8] ,自古云然;“不善降殃 [9] ”,昔人明戒。《春秋》 [10] 之淫乱,皆败国而亡家;《风》《雅》 [11] 之刺讥 [12] ,尽鹑奔而鹊逐 [13] 。故逆理乃自戕 [14] 其性,而贪淫即自夺其名。人事 [15] 一乖 [16] ,天心尽怒。桂香上苑 [17] ,非洁己者难邀;杏宴 [18] 天恩,岂污名者可得?

予莅 [19] 文衡 [20] ,尝垂教示。奈士子止贪半晌 [21] 之欢,罔惜终身之计。淫人人淫,交手为市。业报惨酷,洗心者谁?

吾于二八 [22] 试闱 [23] ,每多临时去取。一笔勾削,只缘窥彼邻妻 [24] ;数字增加,端为 [25] 拒兹室女 [26] 。欲闻平地之雷 [27] ,莫起寸心 [28] 之火。终年潦倒,岂负学苦文高?一世迍邅 [29] ,悉是踰闲 [30] 败节 [31] 。士人不察于所由,反或怨天而恨地。

植来黄甲 [32] ,只在心田;衣尔紫袍 [33] ,总由阴骘 [34] 。棘闱 [35] 满地皆神,文院三场 [36] 有鬼。惜哉字字珠玑 [37] ,忽遇灯煤落卷;怅矣篇篇锦绣,无端墨迹污文。此时予实主持,孰谓苍天无眼?榜发三元 [38] ,为有惊神之德;莲开并蒂,旋闻坠蕊之凶。倘能持正而不邪,自尔名归而禄得。

特颁新谕 [39] ,咸使闻知!

【注释】

[1] 文帝:“文昌帝君”的简称。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社会信仰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神。他主宰人间功名利禄、文运科名,被广大文人儒士所崇拜。同时他被列入道教神仙系统中一位重要的神,劝人广积阴德,致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从而实现最高理想。在《文昌化书》中又记载了文昌帝君遇佛授记。所以,文昌帝君是儒释道三教共同崇拜的对象。历史上,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写了大量著述,如最著名的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本文亦是降文之一。

[2] 训饬(chì):教训戒勉。

[3] 士子:此处指读书人。

[4] 天道:指天理、天意,亦指有意志的上帝。

[5] 梦梦:昏乱,不明。《诗经·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陆德明释文:“梦,莫红反,乱也。”朱熹集传:“梦梦,不明也。”天,指周幽王。梦梦无知,意思是昏聩无知。若译为做梦,与原意则有区别。

[6] 行检:操行,品行。

[7] 嗟:叹词,表招呼。《尚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

[8] 惠迪吉: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顺应天道才有吉祥,忤逆天道就有凶灾,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似响应声。惠:顺的意思。迪:道的意思。孔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

[9] 不善降殃:出自《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赐给他种种吉祥,做恶事的人上天会降给他种种灾祸。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晚清王永彬《围炉夜话》:“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10] 《春秋》: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惧,作《春秋》。”范仲淹《近名论》:“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11] 《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诗经》有三个组成部分。《诗经·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

[12] 讥刺:讥评讽刺。

[13] 鹑(chún)奔而鹊逐:出自《诗经·鄘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有一种解释是,全诗以比兴手法,告诫人们鹑鹊尚知居有常匹,飞有常偶(专一忠诚),可诗中的“无良”之人,反不如禽兽,朝三暮四,荒淫无耻,“我”却把他当作君子与兄长。实际上并非如此,参见本书颜光衷一节。此诗应为讥讽好色贪淫的男人如禽兽一样追逐美色,没有休止。又,《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朱熹集传:“狐者,妖媚之兽。绥绥,独行求匹之貌。”后因以“狐绥”喻妇女淫乱。如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辰嬴以国君之女,朝事其弟,夕事其兄。鹑奔、狐绥之行,见于大邦之主,而恬不为耻也。”综合这两首诗,鹑奔、狐绥都是比喻男女淫乱。

[14] 戕(qiāng):残害。

[15] 人事:人之所为。

[16] 乖:指违背天道。

[17] 桂香上苑:桂花飘香的林苑。上苑:皇家的园林。古代桂苑,指科举考场。此处即是此意,如唐黄滔《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诗:“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18] 杏宴:即“杏花宴”,这是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形成的一种宴会,于放榜后由朝廷组织新举人举办的庆祝宴会。始于唐朝,唐神龙元年后由于宴会地点在杏花园故又称“杏花宴”或“杏林宴”。唐赵嘏《喜张 icon 及第》:“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19] 莅:治理。

[20] 文衡:旧谓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评文如以秤衡物,故云。唐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丞相曲江公方执文衡,揣摩后进,得公深器之。”此处指上帝派文昌帝君主管读书人功名一职。

[21] 半晌:半日。此处指时间短暂。

[22] 二八:春秋二次科举考试的时间,一般在初八左右进行。春试在三月初九开始,秋试在八月初八开始。

[23] 试闱:科举时代的考场。

[24] 窥彼邻妻:偷窥别人家妻子,如女人洗澡、上厕所等等。

[25] 端为:只因。

[26] 室女:未出嫁的女子。

[27] 平地之雷: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此处比喻金榜题名,指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出自于五代前蜀韦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

[28] 寸心:心。

[29] 迍(zhūn)邅(zhān):处境不利;困顿。

[30] 踰闲:亦作“逾闲”。一般解释为越出法度。踰,越过;闲,木栅栏,这里指界限。本文指男女关系上出轨,如奸淫他人的妻女或成为别人家庭第三者等等。《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闲,犹法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大德无踰闲者,谓正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夫荡妇逾闲,诚为有罪。”

[31] 败节:败坏节操。

[32] 黄甲: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明彭大翼《山堂肆考·科第·登第》:“黄甲由省中降下,唱名毕,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黄纸书之,故曰黄甲。”

[33] 紫袍:紫色朝服。高官所服。唐白居易《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

[34] 阴骘(zhì):犹阴德。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宋梅尧臣《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吾辛苦积得小阴骘,当有一孙登第。”

[35] 棘闱:考场,贡院的别称。闱指考场,因四周墙上遍铺荆棘,使人不能爬越,以防传递作弊,故名。亦作“棘院”。

[36] 三场: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

[37] 字字珠玑: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38] 三元: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

[39] 谕:指告诫的言辞。旧指上对下的文告或指示。亦特指皇帝的诏令。此处指告晓天下。

【译文】

文昌帝君说:天道常会降祸于那些好色贪淫之人,他们的报应也特别快。可人却不知畏惧,糊涂无知。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检点,那么灾祸就会立刻降临。诸位读书人啊!请听我说下面一席话:

只有顺应天道才会吉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作不善降之百殃”,古训明戒。《春秋》所载的淫乱之人,最后都导致了败国亡家。《诗经》中《风》《雅》,讥评讽刺荒淫无耻之人有如禽兽。所以,违逆天理,就是自己残害自己的性命;而贪图淫欲,就是自己夺走了自己的名声。人之所为一旦违背天理,上帝之心就会震怒。桂苑飘香,非洁身自好的人就难以受到邀请;杏花圣宴,藏污纳垢者岂能享受?

上帝命我主管读书人功名一职,我于此事也曾作过训示。无奈总有读书人只为贪图一时的快活,而不顾一生的前程。奸淫他人的妻女,自己的妻女也必被他人奸淫。如同做买卖一样,有买就有卖。贪淫的报应残酷无情,可是又有谁能洗心革面呢?

我在春秋二试初八那天来到考场,常常临时取舍一些考生。被一笔勾销的名字,只因为他偷窥了邻家的妻室;被增补上来的考生,只因为他拒绝了私奔的少女。要想听到平地一声雷,金榜题名,心中就不要生起淫欲之火。终生潦倒,难道不辜负了寒窗苦读与满腹经纶?一生困顿,都是因为贪淫出轨而坏了自己的节操。这些读书人不去反省穷困潦倒的根源,却反而怨天尤人,痛骂天地不公。

名登黄甲,根在心田;穿上紫袍,不离阴德。考场禁地处处都有神在注目,三场考试场场都有鬼在监察。可惜啊!考卷字字珠玑,忽有灯灰落纸而毁坏;怅恨啊!文章篇篇锦绣,无缘无故被墨迹污灭。实际上,都是我在冥冥中主持公道,谁说苍天无眼呢?高登金榜前三名的,都是因为有惊动鬼神的阴德;而本来莲开并蒂有瑞兆在先的,随即就听到花败榜落的凶信。如果守正而不犯邪淫,自然能实至名归,福禄随身。

特颁新谕,务必使天下人都能知道!

【解说】

本文是“文昌帝君”对读书人训饬戒淫的文告。

读了《安士全书》都知道“文昌帝君”是什么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了我写的《安士全书白话解》,其中《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述了文昌帝君轮回转世的经历。

文昌本是天上的星宫名,传统的信仰认为,天上的星宫居住着天神,人间圣贤的精英都可以上升为天神。儒家所说的皇皇上帝,道家则称为玉皇大帝,佛家就名叫释提桓(huán)因。文昌神是上帝的辅臣之一。我们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即是说我们的一举一动,神明都看得清清楚楚。古训说,上天降福祸于人(如本文提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即是上天按照人的善恶而进行奖罚,而具体实施则各有司职之神,文昌神则主管人间文运、功名、禄位等。

在历史传说中,文昌帝君自周历晋,多次出没世间,投生为士大夫身,在梓潼建祠则已是最后一世。因为他广行阴骘,积功累德,上升为神。《文昌化书》说:“上帝以予累世为儒,刻意坟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掌焉。”这里传说帝君前身多世为儒,所以玉帝就派他作文运之神。至于具体封名为文昌帝君,则是元朝的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将梓潼神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二(《道藏》第二册)所载“元制诰”说: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维明有礼乐,维幽有鬼神。妙、显、微之一贯,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形功用于两间,矧(shěn)能阻骘子大猷(yóu),必有对扬于懋(mào)典。蜀七曲山文昌宫梓潼帝君,光分张宿,友泳周诗。相予泰运,则以忠孝而左右斯民;炳我坤文,则以科名而选造多士。每遇救于灾患,彰感应于劝惩。贡举之令再颁,考察之籍先定。贵饰虽加于涣汗,微称未究于朕心。于戏!予欲文才辈出,尔丕炳江汉之灵;予欲文治宣昭,尔浚(jùn)发奎(kuí)壁之府。庶臻嘉号,以答宠光。可加封“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主者施行。

从此,梓潼神就称为文昌帝君。到明代,天下学宫都立文昌祠,清朝也在每年农历二月三日派官员祭祀文昌神。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则成为祖庙,当地人称为“大庙”。

文昌帝君说,天道祸淫,其报甚速。可读书人糊涂无知,只顾眼前一时快活,却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什么是天道?天道至公至正至诚。至公至正,就是没有一点私心,不偏不倚,不管是谁,有善必赏,有恶必罚。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个人想要求福免祸,是没有后门可走的,因为上天至公至正,所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从内心铲除为恶的苗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么上天是至诚无欺的,人就会转祸为福。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对于众生没有亲疏之分,所以不会有偏私,常常能够使善良的人得到福报。反之,如果为恶,上天对谁都一样,也没有亲疏之分,都会降下灾祸。在所有的灾祸里面,唯有好色贪淫报应最快,所谓“万恶淫为首”。所以,文昌帝君说:“天道祸淫,其报甚速。”

文昌帝君引用《尚书》的名言,说明吉凶之道。《尚书》,即上古之书,亦称“书经”,是一部最古老的书,儒家核心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书。所以这本书对于古代读书人非常重要,用《尚书》的名言,说明吉凶之道,对于读书人来说具有针对性。

《尚书》说:“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顺应天道才有吉祥,忤逆天道就有凶灾,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似响应声。一般人都会趋吉避凶,读书人亦不例外。可凡夫俗子没有读书,不知道趋吉避凶的道理,情有可原。读书人,一生读圣贤书,难道也不知道趋吉避凶的道理吗?《尚书》明明告诉我们,不能逆天而行。《文昌帝君阴骘文》说:“做事须循天理。”天理就是至公至正至诚的天道,文昌帝君告诫我们做事必须依循天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说:“天理二字,与人欲相反。天理是做事的准则,犹如工匠有规矩,射箭有靶子。遵守则对,抛弃就错。遵守则公,抛弃则私。遵守则是君子,抛弃则是小人。遵守则忠诚仁恕,天道就会保佑他,动与福随;抛弃则思想狭窄,恶星在上,动与祸随。其中得失相去天远。”(已经译为白话)所以,文昌帝君才说“顺应天道才有吉祥”。

《尚书》又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赐给他种种吉祥,做恶事的人上天会降给他种种灾祸。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尚书》既然这么说了,读书人怎么还不明白呢?即使普通的小恶,尚有报应,丝毫不爽,那么好色贪淫的报应,与之对比,难道不知道它的后果吗?先不说死后有铁床铜柱地狱之报,从现实生活中就能看见好色贪淫的果报。

所以,文昌帝君用《春秋》一书中奸夫淫妇的报应来说明这个道理,那些好色贪淫的国君都得到“败国亡家”的后果。《春秋》也是儒家核心经典,相传为孔子所作,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所以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传》。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圣人把这些历史的丑恶之事记录下来,是为了使后人明辨善恶,警惕后来的人重蹈覆辙。为什么“乱臣贼子惧”,而现在的读书人读了圣贤之书,反而不惧了呢?

文昌帝君引用《诗经》里面的诗歌来说明人不能禽兽不如。《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因被列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诗经》也是儒家的核心经典,那么读书人不能不读。可《诗经》中讥讽人好色贪淫就如禽兽一样,读书人怎么不引以为戒呢?《诗经·鄘风·鹑之奔奔》说:“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中所说的“鹑”与“鹊”都是淫鸟,难道人也像它们一样吗?人要是如禽兽一样就枉为人了。然而,在好色贪淫这方面,实际上人还不如鸟。如诗经《关雎》一篇,所赞扬的雎鸠在鸟儿夫妻中,它们一生贞洁而无外遇。他们一生忠诚对方而从不出轨,就是佛教所说的没有“邪淫”。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上没有邪念,那么行动上就没有邪淫了。虽然孔子所说邪念包括更大范围的一切邪念,但人心中最难克服的邪念是“淫”,若这个邪念被克服了,其他邪念也就渐渐迎刃而解了。

文昌帝君说:“淫人人淫,交手为市。”《文昌帝君阴骘文》中也说:“勿淫人之妻女。”《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说:“人的爱没有超过爱妻子儿女的,人的恨也没有超过恨奸淫妻子女儿的。“恕”这个字就是推己及人,应该终身奉行。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就会幡然猛醒。邪淫是万恶之首,古来多少英雄才子,难过此关。因此到阴间受惩罚,在阳间犯国法,丢了性命,亡了国家,怎么能划算呢!人们看不破,忍不过的原因,是淫欲心太重罢了!”佛教有个说法,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修行,是从因地(心)开始,即断除果报之因;而众生没有远见,不去想未来的果报,及时行乐,等到果报来了,就害怕了,可这个时候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文昌帝君说:“淫人人淫,交手为市。”不要对侵害别人而无所畏惧,不要为了满足暂时的快活而为所欲为,天道循环,冥冥之中,自有鬼神主持公道,想到举头三尺有神明,哪敢再及时行乐呢?

【例证】

“春秋”淫乱的夏姬

(出自《春秋左传·宣公十年》)

文昌帝君说:“《春秋》之淫乱,皆败国而亡家。”陈国国君陈灵公与众淫乱即是如此。

夏姬是春秋时代的美女,多位诸侯、大夫与她通奸,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陈国国君陈灵公即是其中之一。

夏姬守寡后,与陈国国君陈灵公以及孔宁、仪行父私通。陈灵公荒淫无耻,甚至贴身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泄冶谏言,惨遭杀害(泄冶是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因谏陈灵公与夏姬私通之事而被陈灵公所杀,孔子评价其“可谓捐矣”)。

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姬家中喝酒,酒酣后陈灵公对孔、仪二人说:“夏徵舒(夏姬的儿子)似汝。”两人说:“亦似公。”夏徵舒闻言发怒,待陈灵公酒后出来,就在马厩门伏弩射杀陈灵公(灵公罢酒出,徵舒伏弩厩门,射杀灵公),孔、仪二人逃到楚国去了。夏徵舒将陈灵公射杀后,自立为陈侯。

陈国国君陈灵公因淫乱不仅败国,人也被杀。

此外,周幽王好色贪淫,得到褒姒后如获至宝,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亡国而杀身。

褒姒,周幽王宠妃。性不喜笑,幽王为求得她一笑,在烽火台上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并无敌情,褒姒见他们受骗而大笑。等到真的有敌情了,再举烽火,再也无人相信了。

拒与处女苟合的状元

(出自明李长科编撰《广仁品》)

文昌帝君说:“数字增加,端为拒兹室女。”榜上有名,只因为他拒绝了私奔的少女。据《广仁品》记载:

宣德年间,曹鼐担任泰和典史。因为捕捉盗贼,在驿亭与一个美女相遇。女子想要以身相许,公说:“处女可以轻易侵犯吗?”拿出一张纸,书写“曹鼐不可”四字烧毁,一夜不动心。天明喊她的家人领回。后来殿试对答,忽然飘来一张纸,上面有“曹鼐不可”四字,于是文思如涌,考中状元。

不淫人妻子的韩琦

(出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二《韩琦传》)

文昌帝君说:“淫人人淫,交手为市。业报惨酷,洗心者谁?”若本来有机会与别人妻子行淫却不行淫,则会得到相反的报应。据《宋史》记载:

韩公执政时,买了一个姓张的女子为妾,颇有姿色。买契一完成,张忽然流泪。公问她什么原因,她说:“妾本来是供职郎郭守义的妻子,前年丈夫被部使者诬陷,家败无依,故到您这里来了。”公听后很同情,送给她一些钱让她回去,告诉她将为她申冤,要她等澄清事实再来。张离开后,韩公为之申冤,郭将调任时,张如约再来。韩公不再亲自接见她,派人告诉她说:“我位居宰相,不可买别人的妻子为妾,以前的钱,不必再还。”归还卖身契,又送她二十金作路费,要他们夫妻完好如初。张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遥拜而去。后来韩公封为魏郡王,谥忠献,子孙兴旺发达。 s9PJejzoYrRwUwd88AQt94ab5Wuewx/aSHkrHz38MR4pLPbuINtq4ranfCN23/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