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光大师题辞一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 [1] ,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 [2] !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 [3] :“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者,居其多半。

不慧 [4] 绝无救世之力,颇存寿世之心,爰 [5] 增辑刊布此书,以期 [6] 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 [7] 。内而戒子孙,外而戒同伦 [8] 。又祈展转流通,俾 [9] 遍寰宇 [10] ,庶 [11] 一切同人 [12] ,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 [13] 者!

【注释】

[1] 戒慎:警惕谨慎。出自《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 痛伤:悲痛伤心。

[3] 孟子曰:出自《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存”是什么意思?杨伯峻《孟子译注》说:“此指孟子所谓‘善性’‘夜气’而言,《离娄下》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告子上》亦云:‘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诸‘存’字即此‘存’字。赵岐《注》以人的生死释之,大误。”所以杨伯峻译文为:“修养心性的方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他的为人,欲望不多,那善性纵使有所丧失,也不会多;他的为人,欲望很多,那善性纵使有所保存,也是极少的了。”因为杨注影响极大,词典多有引用,所以此“不存”常常被翻译为“丧失其本善之心”。然而,依赵岐注,前“不存”指短命,后“存”指长寿。赵岐《注》:“虽有少欲而亡者,谓遭横暴,若单豹卧深山而遇饥虎之类也。然亦寡矣。”赵岐的意思是说,寡欲的人,即使有短命的,这样的人也比较少。并举了单豹的例子,其人出自《吕氏春秋》,他不食人间烟火,遁入深山,结果被虎吃掉。这种意外横祸极少。印光大师是民国高僧,杨伯峻《孟子译注》还没有出世,所以他引用这句话,其“不存”指短命,其“存”指长寿,这样也才符合《寿康宝鉴》的本意。

[4] 不慧:不聪明,此处是谦词,僧人自称,指印光大师自己。

[5] 爰(yuán):于是,就。

[6] 以期: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

[7] 明若观火:像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8] 同伦:同类。

[9] 俾:使。

[10] 寰宇: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

[11] 庶:希望,但愿。

[12] 同人:志同道合之人,相当于今天的“同志”。

[13] 馨香而祷祝:谓祷祝时心诚意切。出自《尚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以“馨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

【译文】

没有哪个人不愿意自己以及子孙都健康长寿又安乐的。如果在色欲方面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确实使人悲痛伤心!所以孔子说:“年少的时候,血气未定,要警戒自己被美色诱惑。”孟子说:“修心的方法,莫过于少欲。为人寡欲,虽然也有短命的,但很少;为人多欲,虽然也有长寿的,但也很少。”因此可以说,人的死生存亡,取决于色欲的能否节制,占了多半。

不慧印光绝对没有救世之力,但却非常希望世人都能健康长寿,于是增订编辑,刊印流布此书,以便使那些自爱并爱自己子孙的人,得到此书并且详细阅读,对色欲的利害关系,明若观火。在家可以警戒子孙,在外可以警戒同伦。又祈愿此书辗转流通,使它传布天下,希望一切同人,都能获得长寿健康,这是我馨香而祷祝的!

【解说】

人的一生,身外之物纵使再多,最终也不属于自己,唯有健康与自己息息相关。一个人若没有健康,纵使有更多的物质享受,其快乐也不复存在。可当今人类欲望膨胀,其中对人身体影响最大的是色欲,大家却乐此不疲,并不明白其中利害关系,怎么可能健康长寿呢?

印光大师救世之心,真诚恳切,警戒人们,如果在色欲方面不知“戒慎”,虽然一时快活,到最后却是悲剧结束。大师所说“戒慎”,是儒家最重要的修养方法,来自《中庸》。因为“色欲”隐藏很深,只有在没有面对美色时加强修养,才能在面对美色时具有定力,而不犯淫戒。平时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别人听不见的地方,是否心中也存在那一丝欲念呢?这就是“慎独”!不仅独处不能有欲念,做梦也不能有欲念。就是无论明里暗里,都要警惕色欲的出现。每时每刻都要慎独反省心中是否还有色欲。要达到这个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印光大师编写这本《寿康宝鉴》流布四方,以期人们知道色欲的危害以及戒淫的方法。常修清净之心,常思欲念之害。

印光大师又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色欲对青少年的危害。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这里,孔子以“气”为主帅,解释人生从少到老需要戒备警惕的地方。“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元气是先天之气,是生命的主宰,血气是后天之气,保持生命的外在形态。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是辩证统一的,后天之气来源于先天之气,保持旺盛的血气,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气。但是,每个人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一段人生历程中,因受环境的影响,个人气质往往会因外界干扰而受不良的影响,过早地因元气衰竭而衰老。所以孔子告诫青少年要戒色,中年人要戒斗,老年人要戒贪。做到了这三点,人在一生中就会有定力,元气不衰竭而延年益寿。孟子说:“吾素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正是一种非凡的气质,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年少时期,戒之在色,即是性的问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体质并没有完全成熟,但男女性的要求已经萌发。如果不树立远大的理想,就会沉迷于早恋之中。孔子提出的此三戒,主要是提醒从思想予以注意,已经犯了,也不要紧,只要悬崖勒马,依然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浪子回头金不换。当然最好是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时时从思想上加以警惕。持戒秘诀,在于观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每天检查自己的思想,就能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人就越来越健康,由心的健康必然带来身体的健康。此外,多结交好朋友,互相鼓励和促进,也是保持思想纯洁的一种好办法。

孔子虽然从人生不同时期提出要警戒出现的问题,但戒色欲实际上并非只在青少年时期,而是长达一生,一直到生命的结束。只是因为青少年时期色欲渐渐膨胀,而孩子们难以约束自己,所以才特别提出戒色的问题。到了中年,血气方刚,虽然好斗更加显著,但色欲不仅没有减退,还继续在膨胀。到了老年,本应该“休养生息”了,可老人反而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这是点出老人这个阶段戒贪的原因。然而,老人虽然生理机能已经衰弱,但色欲并没有衰弱,否则怎么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故事呢?

印光大师在这篇题辞中,引用了孟子的话来说明寡欲与多欲对人寿命的影响。欲望有多种,口鼻耳目四肢都有欲望,其中以色欲对人的身体影响最大。色欲淡的人,虽然也有极少数短命现象,但以长寿居多。同理,色欲重的人,因为纵欲过度,早死的人就太多了。当然也有极少数长寿。所以,印光大师得出结论:“人的死生存亡,取决于色欲的多与寡,占了大半。” LXD519I8tWMtjLK7HvG//smtC+DX2V1QiHwhx93PCmSVDzszpz2q6TzL2WSeBC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