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楼梦》里的生活美学

《红楼梦》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也是一本奇书,一本天书。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几年前在北京大学和叶朗先生一起策划了《伟大的红楼梦》这门课程,把许多红学家都请来,每个人讲一个他们最熟悉的专题。王蒙、白先勇、郑培凯、张庆善等先生都参加讲授《伟大的红楼梦》这门课,在大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我们又在北京大学开了一门《红楼梦和中国文化》的公选课,也受到了北大学生的欢迎。这给我一个启示,《红楼梦》是常读常新的一本书,是不同年龄的读者都非常喜爱的一部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所以现代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外国人想了解中国人的优雅,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那我就推荐——《红楼梦》。今天我的讲题是《红楼梦里的生活美学》,简单说说贾府里面那些富贵优雅的生活。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红楼梦》大约成书于“乾隆九年”(1744)或“乾隆七年”(1742),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小说成书于“乾隆九年”,最迟不超过“乾隆十四年”(1749)。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小传》中有言:“雪芹约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现存纪年最早的《石头记》抄本(原本之过录本)是乾隆十九年的甲戌(1754)本,可知此时《石头记》八十回已基本完成。”这也是红学界的主流观点。

确定这本书成书时间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文学作品的诞生一定和它所处的时代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关系,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照出许多历史文化的信息。《红楼梦》成书的时间被确定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恰好是中国封建制度和古典文化由盛而衰的最后辉煌,小说展现贾府的生活也向我们展现了康雍乾时期的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展现了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皇室、官场、科考、贵族、世家、奴仆、民间、艺人、贫民等各个阶层,其间还贯穿了儒、释、道的思想,所以《红楼梦》也是民族心灵的折射。

《红楼梦》主要展现了荣宁二府及贾府子弟“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的局面;并以大观园为主要空间,展现宝玉和众姐妹,包括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凤姐等,以及袭人、晴雯、鸳鸯等众丫头的命运。大观园作为“有情之天下”的象征,作为人间的另一个“太虚幻境”,展现了中国古代典雅生活的极致。

余英时先生有一本书《〈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这本书较为详尽地阐释和分析了《红楼梦》,指出了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分别叫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是干净与肮脏的强烈对比。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希望全天下的女子都能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园子里,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免染上尘世的浊气。宝玉希望的是姐妹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美好,不要嫁出去。

我们今天谈《红楼梦》的“生活美学”,不是说《红楼梦》里的生活尽是美的,没有丑的,我们有意避开《红楼梦》的一些沉重话题,暂时忘却那个大观园外面的污浊世界,来谈一谈大观园里的生活。

苏东坡有诗:“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里提到的是芒种后的五月五日端午节,中国古人在端午这一天要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熏焚避瘟的香药,佩戴香囊,洒雄黄水,饮菖蒲雄黄酒,祛疫避邪,是中国人遵生安养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优雅睿智的生活之道。

《红楼梦》里直接写端午节的篇幅不多,写到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章回是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这一章回就提到端午节吃粽子,吃五毒饼,喝雄黄酒,蒲艾插门,驱邪避秽。此外,富贵人家还要打平安醮,在神前拈戏。贾母就带着全家老小去清虚观打醮,神前拈出了三本戏《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从这一章回我们就可以整体性地领略节令、饮食、祭祀祈福和文化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从物质到精神的生活美学。

接下来,我想遵循从物质到精神的这一个向度集中谈《红楼梦》这部小说所呈现的生活美学。先谈谈红楼中精美绝伦的饮食文化。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红楼梦》中对贾府的饮食作了细致传神的描写,据专家统计,《红楼梦》小说出现的美食多达180多种,形成了一份完整、独具一格的红楼食谱。最有代表性的是:

第8回 酸笋鸡皮汤,碧粳粥,糟鹅掌,糟鸭信,豆腐皮的包子,枫露茶

第11回 枣泥馅的山药糕

第16回 火腿炖肘子/ 给老太太吃的

第19回 糖蒸酥酪,梅花香饼儿

第29回 香薷饮,解暑汤

第34回 糖腌的玫瑰卤子,木樨清露,玫瑰清露

第35回 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面印),莲叶汤/ 宝玉挨打后没胃口,唯独想吃这个

第37回 红菱鸡头,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 袭人遣老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两个小掐丝盒点心

第39回 菱粉糕,鸡油卷儿

第41回 茄鲞,藕粉桂糖糕,松瓤鹅油卷,螃蟹小饺儿,各色小面菓子

第43回 野鸡崽子汤

第45回 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黛玉病中的时候,宝钗让人送燕窝加上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第49回 牛肉蒸羊羔,野鸡爪子

第50回 糟鹌鹑

第52回 建莲红枣汤

第53回 (年初一)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

第54回 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

第58回 火腿鲜笋汤

第60回 玫瑰露,茯苓霜

第61回 油盐炒豆芽儿

第62回 惠泉酒,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腌的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绿畦香稻粳米饭,女儿茶/ 芳官传的一份便饭,和宝玉分了吃。

第75回 椒油蒪虀酱,鸡髓笋,红稻米粥

…………

光看这些名字就让人流口水,从《红楼梦》的饮食描写可见,曹雪芹对饮食文化非常精通。为什么他如此精通呢?

因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是曲家、传奇作者和诗人,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是善本图书的收藏家和刊刻者,曾主持刊刻了《全唐诗》《佩文韵府》。他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娘,他自小做过康熙的玩伴,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甚为康熙信任和赏识。康熙六次南巡,曹家接驾5次。曹寅一人接驾4次,他是曹家最得皇帝宠幸的一位。他先后任苏州与江宁织造达21年。

曹寅辑《居常饮馔录》,汇编辑录前代饮食文化的资料。如:《糖霜谱》《粥品》《粉面品》《泉史》《制脯鲊法》《酿录》《茗笺》《蔬香谱》《制蔬品法》。 曹雪芹虽然在1715年,也就是曹寅去世后三年出生,和祖父并未照面,但是曹寅的大量刻本、藏书和诗文对曹雪芹应该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此外,明清两代有许多饮食文化的记载和描写。明末著名文人张岱《陶庵梦忆》,李渔《闲情偶寄》也有大量关于江南美食的记载和描写。袁枚在饮食中对豆腐情有独钟,在《随园食单》这本书中多处提起,其中“杂素单”竟收录豆腐菜肴达十几种之多。

《红楼梦》对烹饪艺术的讲究可以见出中国文化中的烹饪美学。

第一,食材配料具有江南特色,南方为主,南北兼杂。

比如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提到的“糟鹅掌鸭信”。这道菜就是典型的南方菜,北方烹饪多用酱不太使用糟卤。糟制的菜肴、鸡鸭禽鸟、豆腐竹笋,这些都是江南的食俗,由来已久。南方到了夏天家家户户都喜欢糟几样小菜,糟毛豆、糟凤爪等。我十年前到北京,想着自己糟几样菜,走了好几家超市,就是买不到糟卤,售货员也很少有知道的。

“糟鹅掌鸭信”其实就是糟鹅掌和鸭舌头。宝玉去探望宝钗,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留宝玉吃茶,宝玉提起了前日在宁国府珍大嫂子那里吃到“糟鹅掌鸭信”觉得好。薛姨妈听了,就赶忙把自己糟好的鹅掌鸭信取了些来给他吃。宝玉很会吃,他说:“这个须得就酒才好。”于是薛姨妈让他喝了点酒,又怕他喝醉,还特意又做了“酸笋鸡皮汤”给宝玉喝。

糟制的菜肴为江南食俗,由来已久。

曹寅就特别爱吃糟制食物,他曾说“百嗜不如双跖羹”,就是赞扬这类菜肴美味无比,是自己的嗜好。《宋氏养生部》说:“糟:熟鹅、鸡同掌、跖、翅、肝、肺,同兽属。鹅全体剖四轩,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宝玉吃糟鹅掌之时,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了,说明作者非常了解《宋氏养生部》所提到的这种美食存放和烹饪的时机,下雪的时候拿出来吃,那是正当其时。

“糟鸭信”就是“糟鸭舌头”。用鸭舌做菜,也是江南的习俗。“糟鸭舌”是乾隆年间苏州、扬州地区的名菜,也是今天江南每个饭馆几乎都有的一道平常菜。童岳荐《童氏食规》说:“糟鸭舌,冬笋片穿糟鸭舌。”袁栋《书隐丛说》说:“其宴会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内罗列珍馐以为荣。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会者,味非山珍海错不用也。鸡有但用皮者,鸭有但用舌者……”今天扬州、苏州一带鸭舌名菜仍很多,如琵琶鸭舌、烩鸭舌掌等。

《红楼梦》中提到的其他南方食俗比如茶饮:六安茶、老君眉、龙井茶、普洱茶等。“茯苓霜”是第六十二回写到一个“粤东的官儿”来拜访贾府时赠送的,这一细节或许和曹寅的岳父李士桢做过粤东巡抚有关,这是当地的特产。还有木樨清露、玫瑰清露:曹寅本人曾经向康熙进献过两种玫瑰花露,在他的诗《瓶中月季花戏题》(七)透露了制作蔷薇露的信息。红稻米粥、江米粥、鸭子肉粥,这些稻米种类和食粥的习俗均与江南有关,金陵地区从古至今流行吃鸭子,南京的朋友寄来最好的东西就是盐水鸭。

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等宴罢去妙玉的栊翠庵,妙玉捧茶与贾母,只听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方接了。

《红楼梦》中既消暑又美味的食物莫过于“香露”。王夫人递给袭人两个三寸玻璃小瓶,上面拧着螺丝银盖,一张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另一张写着“玫瑰清露”。等宝玉醒来,袭人就冲了碗香露给他喝,宝玉这下喝得很开心,赞叹道:“果然香妙非常。”

香露不仅可以闻,可以吃,还可以抹。清人康涛《华清出浴图》,杨贵妃出浴后,由宫女把花露舀到她掌中。花露是五代时期开始传入中国的,浴后以花露拍体的做法。佛经就有香汤沐浴的介绍,《金光明经》有大辩才天女宣说咒药洗浴之法。

五代的玫瑰香水原产于大食,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从五代开始传入中国。古代最高档的美容用品就是“蔷薇露”。“蔷薇露”总是被罐装在异国风格的玻璃瓶里,玻璃晶莹,香水馥郁,成为精致生活的表征。辽陈国公主墓出土有一个精致的玻璃瓶,当时的花露大概就被罐装在这样的玻璃瓶中,从遥远的西亚转运而来。

第二,“于自然中取材,化平常为神奇。”

周汝昌先生认为:“真会讲饭菜的,只是在最普通的常品中显示心思智慧、手段技巧。”周汝昌在《红楼饮馔谈》中还提到另一道菜品“莲叶羹”,他说:“这本无甚稀奇,也没贵重难得之物,只不过四个字:别致、考究,并且不俗,没有‘肠肥脑满’气味。当薛姨妈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时,凤姐答道:‘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好汤,究竟没意思,……我以为,要理解曹雪芹的烹饪美学,须向此中参会方可。’”周汝昌先生将曹雪芹的烹饪美学归纳为:别致、考究、脱俗,没有肠肥脑满之气。

这种别致、考究集中体现在最有名的“茄鲞”这道菜。“美味茄鲞”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茄鲞”是《红楼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凤姐奉贾母之命,夹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吃过之后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说明这道菜非寻常人家见过吃过。“鲞”,即是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都是腌制而成的。“茄鲞”,应当是切成片状腌制的茄子干。

这道菜的做法,书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 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听得刘姥姥直念佛。

此外还有第四十六回的“炸鹌鹑”,写王熙凤劝邢夫人不要因大老爷(贾赦)要娶鸳鸯的事去找老太太(贾母),说了一句:“方才临来,舅母那边送了两笼子鹌鹑,我吩咐他们炸了。”这就是“炸鹌鹑”的来历。第四十九回宝玉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子”忙忙地吃完了。“野鸡瓜子”是一道野味菜肴。在清代,以野味入馔成为当时人们饮食之风尚。《清稗类钞饮食》中谈到这道菜的做法:“将野鸡肉切做长条,配以酱瓜、生姜、葱白、虾干,用香油炒之即成。”第六十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20克),其滋补效力最好。 第七十六回的“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内造”指的是宫内所造),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辑录过。

我们现在都吃盒饭,或者叫便当。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第六十二回芳官吃的那一顿“简单”而“精致”的便当。宝玉生日那天,芳官是苏州女孩子,吃不惯“面条子”(生日寿面),又没有资格上“台面”去喝酒(其实芳官很能喝酒,她自言一顿能喝二三斤“惠泉酒”——这是《红楼梦》里第二次特提此酒)。芳官独自闷闷地躺着,向厨房柳嫂传索,单送一个盒子来,春燕揭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小燕放在案上,走去拿了小菜并碗箸过来,拨了一碗饭。芳官便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将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宝玉闻着,倒觉比往常之味有胜些似的,遂吃了一个卷酥,又命小燕也拨了半碗饭,泡汤一吃,十分香甜可口。小燕和芳官都笑了。……”这顿便饭多么精致诱人,但是芳官还觉得“油腻腻”的,其实这时候大观园里的女孩子根本不知道,大厦将倾,过不久她们可能连正常的饭食都没有了。家班的小戏子死的死,散的散,还有的被迫出家落发为尼。

第三,兰蕙熏肴,椒桂沁酒,天然的香料调入饮食。

红楼的各种食物充满了各种香味,稻花香、蟹肉香、香芋、香酒、香桃、香菌、茄子香、酒香、菱藕香、鹿肉香、茶香、香橼、柚子香、佛手香等。《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正是汲取了民间奇巧的肴馔和上膳御厨的烹饪方法,而形成的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红楼梦》饮食文化。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有一幅仕女图,画的是洗花准备做香食的场面。新疆唐墓发掘出土了唐代的千层糕,这说明香食传统悠久。还有美味喷香的玫瑰糕和藤萝糕。每年暮春四月,花盛之时,尚未凋谢的藤萝花和玫瑰花剪下,将花瓣洗干净,加白糖,脂油拌匀,蒸成千层糕。或者在炉子里烙熟,外焦里软,热香可口。

“牡丹拌生,落梅添味”,用牡丹花和梅花来拌菜添味道,多么美妙!南宋的宪圣吴太后,生活清俭,不喜杀生,日常多吃拌生菜。春天,让宫人从皇家御花园采来牡丹花瓣,掺在其中调味。冬天,用梅花来拌生菜,宪圣太后的惜花之心如此细腻,只许采集梅树下落英来入馔,不能惊动枝头清放的葩蕾。到了《红楼梦》就更爱花了,黛玉葬花,就是可惜花落到水里会顺着水流到污浊的地方,所以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花。

还有各种花食。炸玉兰、煎玉簪、桂花伴鲊、椒蕊佐鱼、荼䕷入粥、荷叶为羹……牡丹花的品尝,将花瓣裹上稀稀的面糊,入油炸酥。玉兰花、栀子花、玉簪花,被摘下后分成单瓣,裹上调了甘草水或糖的面糊,入油微炸,酥脆美味。

《红楼梦》玉钏为宝玉亲尝“莲叶羹”。就是“荼䕷入粥,荷叶为羹”,刚煮好的白米粥覆盖上一张大荷叶,让荷叶的清香和碧色融入粥中,这是多么熟悉的江南生活。

“汤浮暗香 茶烹寒雪”,《红楼梦》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提到妙玉的茶,那是细心扫下梅花上的落雪来烹茶,那茶水清纯无比,如“冷月花魂”一般的林黛玉都悟不出其中的奥秘。为这样的茶还要配上成窑、晋王恺珍玩的古董杯子。对待宝黛二人更是特别,给黛玉的是镌着“点犀斝”的古董茶具,最后将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而如此高贵清净的妙玉,最后的命运竟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的生活美学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红楼梦》中出现的宴饮活动,物质生活都和文化活动和精神活动紧密结合,比如吟诗作画,酒令歌舞和演剧活动。

最集中展现饮食文化的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

金秋时节菊黄蟹肥、桂花飘香,公子小姐们在初结海棠诗社后,邀请贾母等人在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宴,散席后留下诗社众人赋菊花诗、作螃蟹咏等,不仅展现了红楼儿女的高雅情趣和才华气质,也最能突出大观园之繁荣。曲水环绕、桂香四溢的藕香榭,菊花叶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团脐、满黄的螃蟹,海棠冻石蕉叶杯中合欢花浸的酒,尤其是螃蟹宴过后所作的菊花诗更是惊艳绝伦。宝钗作了《忆菊》《画菊》,黛玉作了《咏菊》《问菊》《菊梦》,宝玉作了《访菊》《种菊》,湘云作了《对菊》《供菊》《菊影》,探春作了《簪菊》《残菊》。

榜首便是林黛玉的《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首联自述创作冲动难以抑制,从早到晚成日沉思低诵。颔联写笔尖饱含才思,迎霜而作、对月而吟,“临霜”与“噙香”都暗示着菊花的高洁脱俗。陶渊明爱菊,尾联以陶渊明“千古高风”的品菊文章,以菊自比,抒发情怀。回顾黛玉绚烂又短暂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三首菊花诗多少有些一语成谶,特别是《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一句,与其说是在写菊花,不如说是在写黛玉自己,暗示着她“孤标傲世”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孙温插图

“螃蟹宴”最能体现《红楼梦》的生活美学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和精神层面。

还有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这个情景,史湘云因为酒令喝多了,醉卧芍药裀中。当姑娘们看到她的时候,小说写道:“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泉香而酒洌”出自于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出自李白的诗《客中作》,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歌的意境和湘云的醉卧可谓相得益彰。“直饮到眉梢月上”和骨牌名有关,眉梢月的骨牌两边长五,中间一个幺,下边是一个五,就像梅花簇拥着月亮一样,所以说直饮到眉梢月上。这里提到的“醉扶归”是昆曲的曲牌名。湘云醉后的轻轻呢喃就汇集了前代的诗词曲赋,可见这些红楼女子的锦心绣口、非凡才情、聪慧典雅。

不仅饮食如此精致典雅,饮食和诗词歌赋以及戏曲演出也结合在一起。我们简单谈一谈“红楼梦里的戏曲活动”。

《红楼梦》大约有四十多个章回先后出现了和戏曲有关的内容。《红楼梦》小说出现过的戏曲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各种生日宴会、家庭庆典中,由家班正式演出的传奇剧目;第二类是各类生日宴会、家庭庆典出现的演出,但是没有提及剧名;还有一类是诗句、对话、酒令、谜语、礼品中涉及的戏曲典故以及其他曲艺形式。

小说中出现的剧目和演出主要呈现六种类型:昆腔剧目、弋阳腔剧目、元代杂剧、南戏经典、曲艺表演、动物把戏。

最常演的当然是昆腔,也就是昆山腔,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因为其曲调清丽婉转、精致纤巧、中和典雅,所以也被称为“水磨调”。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宝钗生日这天,在贾母提议下安排的酒戏,昆弋两腔皆有。贾府自己家班的演出,主要是昆腔。所以宝钗生日外请了戏班。为什么说宝玉悟禅机?因为点的戏里有一出《醉打山门》,讲的是鲁智深醉打山门,里面有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其中有一个【寄生草】曲牌填得极妙!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非常震动:这即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薛蟠五月初三日生日,提前一天请客,请众人品尝难得的鲜藕,西瓜,鲟鱼,暹猪,还请了唱曲的小幺儿,吃饭宴请少不了唱曲儿的,这是明清的宴饮文化,这种风气与明代中后期奢侈宴乐的社会习俗有关。筵宴过程中安排奏乐、唱曲、行酒令、说笑话、游园赏景等活动。清唱是一种可以不带动作表演的传统演出形式,可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一人清唱,以歌曲、言辞和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故事的内容,也有雅俗之分。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冯紫英宴请宾客,酒宴上宝玉唱了“红豆曲”,蒋玉菡唱了“花气袭人知昼暖”。宝玉在觥筹交错中,心中念念不忘潇湘馆中愁眉泪眼的林黛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后的倾情演唱是精彩的一笔,“红豆词”在这个乌烟瘴气的时刻出现,是对宝玉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的一种象喻。

特别是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出现的四出戏。

为了迎接省亲,贾府提前很长时间作了准备(书中未明)三个方面准备:

1.物质空间:一座宛如仙境、豪华奢侈的省亲别院(大观园);

2.精神展示:各处匾额对联的题写,诗墨书香门第的特质显现;

3.文化展示:戏班演出(从姑苏新买回12个女孩子,排了20出左右的戏),宗教礼仪(新买了十个小尼姑、小道姑,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诵经,这里面包括18岁的妙玉。)

关于元妃:甲戌本脂批以“开口拿【春】字最要紧”“元春消息动也”等字眼反复提醒元春这个人物在全书中的举足轻重。

为何脂砚斋反复强调“元妃省亲”是“通部书的大关键”呢?元妃这个人物很重要,她虽然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却是直接关系贾府世家地位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授意,才有了宝玉和诸姐妹搬入大观园的机缘。正是她导致了宝黛别离,元妃谢世前夕,宝黛被棒打鸳鸯,黛玉泪尽而亡。元妃之死加速了贾府一泻千里的急速垮塌。特别是她点的四出戏大有深意——《一捧雪·杯圆》(讲恩将仇报的故事);《长生殿·乞巧》(表达高处不胜寒,人间真情的渴望);《邯郸梦·仙缘》(写人生福祸相依,人生的智慧和超脱);《牡丹亭·离魂》(表达生离死别,死亡的预感),概括起来说就是盛极而衰、乐极生悲、人生无常,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进大观园,“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王夫人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文官等上来请过安,问老太太演习何曲,贾母吩咐“只拣生的演习几套”,于是文官等下来,往藕香榭去。紧接着就是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到了第四十一回,一个婆子来请贾母和众人到藕香榭。“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所以,刘姥姥进贾府应该是看过贾府家班演出的戏。

这里出现了临水戏台——濒水而建的藕香榭小戏台。水上演乐,古称“水嬉”或“水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临水戏台是中国古代戏台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戏台形式联系着一个特殊的演出系统,这个演出系统包括各种形式的水嬉、游戏、戏曲、清曲、舞蹈等演出形式。比如扬州何园,清代戏剧家李渔的芥子园都有这样的水戏台。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一本奇书,“香学”自然也是《红楼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红楼梦》中提到的香的类别繁多,就章节标题中带有香的。全书约20多章回里出现了诗词、歌赋、对联、典故、酒令、成语中提到香。太虚幻境、大观园、贵族世家、神仙道观、怡红院、潇湘官、蘅芜苑、栊翠庵……每个女儿的闺房都氤氲着特殊的香气。香器、香料、香品、香丸、香物等分布在40多个章回中,大观园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众“香”国,出现了各类香花和香草。百合香、福寿香、梅花香饼、安息香、龙脑、麝香、沉香……《红楼梦》不仅包含着一部明清经典戏曲史,也包含着一部中国的香谱。

《红楼梦》中提到的香,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物质层面的香。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的香。也就是各类节庆、祭祀活动中出现的香的使用,包括使用的方法和仪式。第三个层面是精神方面的香,香性即人性。物质层面的享受经过心灵的体验和创造,升华为心灵的“美感生活”。第四个层面是形而上的香。这种香不是现实存在的实在的物品,而是心灵向往的永恒的香境。

这种香境体现最为充分的就是黛玉在《葬花吟》里所说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香丘”是终极的香境,是情之天下理想的寄予,是对存在的本源性的追问。我们了解《红楼梦》的生活美学,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而是通过物质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红楼梦》的美学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人生无常,美好易散。这个优雅生活是怎么展现的呢?给我什么人生启示呢?

《红楼梦》的叙事肇端,以一僧一道携顽石到警幻仙姑处,石头随神瑛侍者下凡投胎,去那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最终,按照当初和茫茫大士达成的协议,“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最终,幻化的石头回归青埂峰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受享几年的“幻化的石头”,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从这个世界离去,回归那遥远的“青埂峰”下。有些东西,该放下时就放下,该看穿时且看穿。书中写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最后,唯一剩下的,唯一永恒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小说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情之天下”的理想,《红楼梦》的悲剧在于一个“有情世界”的毁灭。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自然也是作者苦心经营的虚构世界。在书中主角贾宝玉的心中,它更可以说是唯一有意义的世界。但是,曹雪芹虽然创造了一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其实并不能真正和肮脏的现实世界脱离关系。大观园和大观园外的世界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生活不全然只有美,也不全然只有丑,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光明和黑暗、真理和谬误、美和丑、正和邪交织的世界。

那么,人生意义在何处?人生固然要面对大观园外的那个污浊甚至丑陋的世界,但也有大观园里这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作者曹雪芹在最艰难的人生中,为我们创造了“大观园”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肯定大观园不在别处而在人间,在我们心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因为外在世界的世俗和丑陋而忘记甚至否定了这个理想和美好的世界,更要为这个理想和美好的世界在人间驻留尽到我们个体生命的责任。那些珍贵的东西,即使不可避免地走向幻灭,也曾经存在过。如果其他的一切都无意义,它们的存在,便成了值得珍视的意义。即使最后的结局是悲剧,曾经的快乐,结海棠社、开螃蟹宴、作菊花诗时的自由、欢乐与才情将永远驻留在记忆中,带给人感动与力量。

《红楼梦》洋溢着生活美学,《红楼梦》充满了美学智慧。 F04KynhUolM+A80bQPKLSCdv9Ofrk3kXe9AUiLnGSonenaOFpX539gCTdHyBA2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