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太仓受益

太仓应该感谢郑和,因为郑和下西洋,给太仓带来了数不尽的溢出效应。

此前的太仓,几经沉浮。元代的太仓,堪称航海界一颗耀眼的新星。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也曾在太仓黄渡镇设立了市舶司。但出于海禁的需要,这个市舶司仅仅两年就永久撤销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还发布了“禁外藩交通令”,意思是不允许任何外国人踏上大明国土,从而将海上丝路变成了外国人的远方独舞。试想,如果不是郑和将太仓选为起航地,它岂能再现曾经的辉煌?

此前的太仓刘家港,尽管小有名气,但毕竟难以满足一支世界级船队集结的需求。因此,港口及配套设施只能继续扩建。其中,在今太仓小北门外设立了苏州府造船厂,所造的船可载重几千斛,载人上千,其中大部分船只参加了郑和的远航。在今太仓武陵桥南的巷子里,设有与造船厂配套的铁工厂,专为船场生产铁锚,此地至今被称为“铁锚弄”。

郑和船队出发前,太仓是招募水手及采办物资的大本营;郑和船队归航后,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西洋舶来品,还将一批批外国使团接到了太仓,外国商人也络绎而来。一时间,船队成员、中外使者与商人,在太仓生活、贸易,形成了巨大的人流与物流。“各国奇珍异宝无不毕集”,“财赋甲于天下”,让太仓有了“天下第一码头”的说法。

郑和下西洋,直接带动了太仓市镇的崛起。处于刘家港码头的浏河镇,商行、客栈、布店、粮行、钱庄、当铺林立,还有一个大型集贸市场。郑和下西洋半个世纪之后的弘治年间,浏河镇依旧是重要的商业中心。2023年,我有幸到访了籍籍无名的浏河古镇。我发现,这里桥似古琴,河似琴弓,古铺犹在,风情依然,形同一个缩小版的周庄。

郑和下西洋,还带动了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其中,太仓土布打入了国际市场,纺纱、织布遍及城乡千家万户。太仓城还出现了众多从事后整理与精加工的工坊,棉纺织业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

历史学家有个倾向,视手工制造业的时代为工业化开始之前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时期。甚至有人把工坊描述成家庭的延伸,说那里的师傅和技工有劳同担,有桌同食,有床同寝。 太仓同样拥有类似温馨而诗意的画面。 042ICUleFcWFKPlNxNSRGLacfxFzL6NOtVN+R4m/fIPVcG4RuR/An7/w0H8jH4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