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子

路,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从来就不是那么具体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一条路,但它又绝非一条特定的路。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像毛竹一样,被岁月的雨露拔了无数的节。

第一阶段,中国至中亚、印度阶段。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书中,首次把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开辟的,连接中国、中亚和印度的古老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他大概不会想到,一个随口而出的称谓竟变成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一称谓,不仅表明这条商路上运送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还让人联想到绸带般在高山、峡谷、大漠、绿洲间蜿蜒律动的神奇曲线。

第二阶段,中国至叙利亚阶段。1910年,德国学者赫尔曼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将丝绸之路延展到叙利亚的帕尔米拉。他宣称,考古学家在地中海东岸发现的汉代织锦,是沿着片片绿洲从遥远的中国运来的,这条路也可以称为“绿洲之路”。

第三阶段,亚欧三大干线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学术界不仅将丝绸之路的东、西端各自延长到中国东海岸和欧洲的罗马,而且将贯通亚欧草原的“草原丝路”、从地中海到南中国海的“南海之路”囊括在内。如此一来,丝绸之路就扩展为横贯东西的三大干线。尽管如此,这个阶段的丝绸之路依旧限于旧大陆——亚欧大陆。

第四阶段,海上丝绸之路阶段。1968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探寻海上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一书中,根据中国陶瓷的海上运输和贸易分布,首次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其实,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开始,海上丝路就升级为泛世界性文明通道了。

第五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阶段。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6年11月17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在决议中写入了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涵盖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覆盖全球百分之四十的面积,惠及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历史证明,丝绸之路从来都是由东向西,以中国为起点的。在古代,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主导者,也是受益者,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合作,在这条路上徐徐展开。只是如同陆上丝路主干道从蓬莱启程前可以向东北亚持续延展一样,海上丝路也从未有固定的东方起点。有说起点是泉州,有说起点是琅邪(今青岛),有说起点是徐闻与合浦,有说起点是广州。而我,作为山东人,当然会将我的纸上丝路的海洋起点选在青岛,不过,这个选择不只是爱乡情切,更有深厚的历史支撑和现实考量。 gQYFW0luJutVXGa64DiCuIRKnGIdcwWNncwVyekiUK9I5FIUXFbGU/FxJVhwu/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