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六国码头

江南,字面意义是长江以南。但在历史上,通常是指江东,也就是以太湖为中心的吴越平原。这里湖泊纵横,河网密布,拱桥处处,吴侬软语,风轻水柔,是一个水乡泽国、温柔之乡、人间天堂。如今的太仓市,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处于长江入海口南岸,太湖的水就是从太仓流入大海的。它西靠苏州的常熟,南邻苏州的昆山,东接上海嘉定区,北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素有“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之称,拥有38.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娄江下游航道水深12.5米,可供万斛之舟 停泊。

太仓的历史,就是一部海运与海防史。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此建设了巨大的粮库,用来储存军粮,“太仓”之名由此而来。

隋唐大运河开通后,太仓成了通海的门户。尤其是唐朝中后期,日本遣唐使常常从长江太仓口登陆,经苏州转入大运河,然后进入洛阳和长安。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驻防太仓娄江口,娄江两岸成为水师营寨和军用码头,聚集了众多南迁的民众和军人。后来,南宋在太仓设立了市舶分司,负责管理过往商船并收取关税。

元代的太仓,应该感谢两名海盗。这两名海盗,一个叫朱清,崇明人;一个叫张瑄,嘉定人。他们后来审时度势,投降了忽必烈,被封为行军千户。元朝统一中国后,大都的规模急剧扩大,粮食出现巨大缺口,每年需要从南方调运粮食200万石。最初,利用大运河运粮,每年只能运粮30万石。朱清与张瑄向宰相伯颜提议,能否像宋代一样发展海上漕运。朝廷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任命朱清、张瑄为海道漕运千户。至元十九年(1282),忽必烈下令上海总管罗璧会同朱清、张瑄,制造平底海船60艘,装载着4.6万石漕粮,从太仓沿海岸线北上,经淮安、盐城、山东半岛进入渤海湾,两个月后抵达界河口(今海河口)。

朝廷经过复盘发现,尽管首次海上漕运经验不足,运输损耗接近百分之十,但依旧远远低于运河漕运损耗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平。忽必烈大喜,下令停用河道漕运,正式开通以太仓为起点的海道漕运。朱清、张瑄被任命为万户将军,共同主持海道漕运事务。

至元二十四年(1287),忽必烈宣布在太仓设立行泉府司,专管海运并增设两个万户府。于是,朱清、张瑄从崇明岛迁居太仓,修筑道路,建设府第,招徕商船,囤积粮食。然后,二人引娄江入海,使得刘家港成为著名的海港。

至元二十九年(1292),张瑄、朱清把只能走海岸线的平底海船,改造为吃水较深的尖底海船。改造后的漕运海船,出长江口便可以进入深海,然后利用季风和黑潮暖流,绕过成山头直接进入渤海。这样一条深海漕运通道,把40天的航程压缩到10天,把百分之十的损耗压缩到百分之一,变一岁一运为一岁二运。为此,张瑄、朱清屡屡得到晋升,成为小海盗变大将军的不世传奇。

天历二年(1329),漕粮运输量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52万石。

考虑到太仓的漕运枢纽地位,大元下令把昆山县治迁到了太仓。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着东南沿海大量的海商和富贾迁居太仓。这座港口城市以水军都万户府为中心,周边分别建造了海宁寺、隆福寺、东岳庙、城隍庙、市舶分司、县衙。此前人烟稀少的太仓,一跃成为人声鼎沸的“通都大邑”。

元代改大运河漕运为海上漕运,恐怕是大运河衰落的直接原因。

而以漕运发迹的元代太仓港区,从娄江入海口一直延伸到太仓城南码头,是与日本、高丽、琉球、安南(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贸易的黄金口岸,太仓南码头一度被称为“六国码头”。

即便如此,太仓也不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为什么郑和偏偏看中了它呢? skaPGAFscBE7Ciyy63xIRZ8cXJ1OEfeoB0AU7gEqhSj1qS+vIuoErcFwSHBZBG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