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九州之一

史书告诉我们,古扬州非今扬州。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的扬州,意思是“江海扬波”,指的是东海以西、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阔区域。

地质学也告诉我们,即便是今扬州,远古也是滨海的。7000年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长江三角洲顶端。2000多年前,长江在扬州、镇江入海,形成了喇叭形河口。吴王夫差为了攻打齐国,以扬州为起点,开挖了贯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运河——邗沟,运河起点的城堡被称为邗城——扬州城的前身。随后,长江口缓慢地向海推进。汉代以邗城为中心设立的广陵郡,依旧与海为邻、海鸥翔集、水天一色,拥有纯正的蓝色基因。

让扬州盛装出镜的,是风评不佳的隋炀帝杨广。这个曾经的扬州总管,在做了皇帝之后,不仅把扬州变成了陪都——江都,而且用5年时间,开通了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公里的大运河,一举奠定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大运河开通为标志,江南历史从长江时代进入运河时代,扬州替代南京成为时代的宠儿。大量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地区)商人慕名而至,选择在扬州定居,形成了鳞次栉比的“波斯邸”。有“人间第一香”之称的茉莉花,就是波斯商人在6世纪中叶移植到中国的。那时,外商把珠宝、香料、药材等运往扬州,再把陶瓷、丝绸、药物、铜器特别是扬州铜镜销往海外。于是,温润、富庶、浪漫的扬州,成为中外商旅向往的都市。

接踵出场的唐朝,因为奉行更为开放、包容的政策,扬州尽管不再是陪都,但风采不减,繁华依然。9世纪中叶,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把扬州、交州、广州、泉州并称东方四大港口。

闻听孟浩然前往扬州,诗友李白羡慕极了,于是赋诗送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杜牧30岁来到扬州居住,喜欢喝醉了酒,对着夜色发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同僚张祜偶尔路过扬州,连魂都丢了:“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如同向日葵不能拒绝太阳的召唤,河流无法摆脱大海的吸引,对于生活在局促小岛上的日本人来说,主动融入博大精深的大唐文明,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宿命。从贞观四年(630)到乾宁元年(894),日本派出19批遣唐使团,成员除了官员,还有大量的医师、画师、乐师、史生、工匠、学问僧、留学生。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远,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罕有其匹。

日本遣唐使的入唐路线共有三条。第一条是北路,即从日本九州岛向西北,沿着朝鲜半岛西岸、辽东半岛南岸航行,南跨渤海,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这是入唐的主路,因此被称为“朝贡道”。但7世纪下半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然后与日本爆发军事对抗。于是,日本不得不开辟第二条航线——南岛路,即从九州岛南下,经琉球群岛中部转向西北,穿越东海在明州登陆,这条路的风险来自“黑潮”,发生海难的概率很高。8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转而开辟第三条航线——南路,即从五岛列岛直插西南,横渡东海在扬州登陆。南路比前两条航线节省近20天,最快3天,最慢10天就可抵达,尽管仍然需要经历风涛之险。后期的遣唐使团,多从扬州往返。

其中的两个学问僧,是跟随第十批日本遣唐使多治比广成、副使中臣名代,从南路抵达扬州的。

两个学问僧,一个叫荣叡,来自日本兴福寺;一个叫普照,来自日本大安寺。他们之所以入唐邀请高僧,是因为此前的日本佛经多从朝鲜半岛经口授和手抄传入,错漏百出。而且,日本佛教五宗并立,唯独没有律宗,造成一些僧侣不守戒律,惹出了不少儿童不宜的桥段。《日本灵异记》,说的就是日本僧人道镜,以看病禅师的身份为圣武天皇之女孝谦女皇治病,受宠幸,封法王,乱伦常的故事。如果听之任之,日本僧侣界必被“染黄”。于是,虔诚的僧侣们决定借助外力改变现状。 dJ9j6kVtFAigYDkkFUDybHUyQjI1LzputyOIgUR8hcMsPZEQ+c/poSrS9y9XcD1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