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把心门打开

把心门打开,是让你放飞心灵,解放束缚心灵的枷锁。

在生活的变幻莫测中,常常会不小心让自己掉入情绪的苦闷中,甚至久久不能自拔。每当这时,心灵就会套上一个重重的枷锁,它扭曲着心灵的健康成长,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以致成了生活中的桎梏和梦魇。

虽说时下心灵有问题的人已近乎普遍,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各样的心理疗所,但很多人都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灵问题,或者由于碍于情面和更多的顾虑而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为自己、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

心灵的枷锁对不同的人形式各样,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生活贫苦、地位低下便生自卑心理,进而刻意地把自己孤立起来,我行我素,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以致丧失了许多适于自我发展的机会;有的人因一度争强好胜,不能正确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挫折和打击,把生活看得暗淡无光,没有希望,严重丧失了自信心,以致出现了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就轻易地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仅给家庭蒙上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也给他人乃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人自尊心太强而心理素质极差,因为不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竞争,出现失眠、焦虑、忧郁等心灵病态,这种不良情绪的长期压抑,使一些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的人出现了人格上的缺陷,甚而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都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沉重枷锁,不时扭曲着心灵的健康成长,为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性,这些都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在学习、工作上常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心灵枷锁,要用不同的钥匙开启,但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不断为自己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为自己营造一种喜乐的人生。许多被心灵枷锁折磨的人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的平安、宁静,常常被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困扰,为一些不断滋生的大大小小的欲望操纵,为一些得失而喜而悲,缺少一种平常心。倘若有了这样一种平常心,就不会轻易地为自己套上一副心灵的枷锁,也就能很轻易地清除掉心灵中偶尔被粘上的小污点,能够坦然地直面人生。以平常心行事,一切顺其自然,反而容易有更好的表现。过分在乎往往导致失常,平常心反而很容易使你表现正常。莎士比亚也说过:“只有在心绪宁静时,我们的肉体才是敏锐的。”

除了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外,还要不时地把封闭的心门向外界敞开,让外界的光明和温暖滋润心田,让自己的心灵之窗变得明亮、透明。开启心态之门,让心灵变得外柔而内刚,不仅能直面和接纳各种突如其来的袭击,而且能更好地将这些腐蚀心灵的东西从心灵深处清除,能以更强的信念去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战。

任何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去施展才华、张扬个性,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不被束缚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如愿以偿。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只有美好、健康的心灵才能造就出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拥有一颗不被束缚的心灵,就如同拥有了出色的人生。

不要把规则当作生活中的一道樊篱,要融合它,把它变成一种方法论。

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求,一个性格好强上进,一个生性柔和、迟缓。

有一次,子路向孔子问:“对一件事情,是不是一想到就要去做?”孔子意味深长地说:“还有父兄师友在,怎么能一想到就做呢?”

不久,冉求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孔子马上干脆地回答:“一想到就要去做,不然哪里有时间做呢?”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两个答案。孔子解释说:冉求柔和近于畏缩,因此需要鼓励他;子路好强近于急躁,因此需要警醒他。

用刀切东西的时候,不会规定力度或深度的规则,因为东西的硬度和刀的利钝不同,人们的用力也就不同。

在人生问题上也是如此,人们所处的情境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面对的人与事物不同,因此没必要寻找或遵守什么规则。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么干。

从小学开始,我们便受这样的教育:要听话、要保持冷静、要面对现实。但这些所谓的理智只是一个刹车,让人们只会做那些大家熟悉的、被允许和正当的事,阻止人们去获得快乐的成功,赢得过人的成就。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太多的人只顾忙着从书本上学习新知识和理论,却忘记了怀疑,忘记了思考,更谈不上探索。

规则是对自由和快乐的诅咒和压迫,无数天才死于规则。保持规则就意味着要做一个平均数,将一般的水准视为自己行动的规则,但快乐者一般不遵循被普遍认可的规则,他走自己的路,舍弃普遍的外在道德规则,而且不因此有任何的负疚感。

人们眼中的好与坏,不外乎从外在的道德和伦理两方面来看。好的则嘉勉,错的则改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可吃!相反,有些“坏”孩子活得更甜蜜!因为,好孩子们太符合规则,太中规中矩而没有乐趣。

一部分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人与好人,必须循规蹈矩!它的基础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人们进行管理,让人们承认一个无法达到的规则,然后就会害怕别人的批评,并对一个小小的表扬感到满足。

人们屈服于这些外来的标准,并且因为无法满足这些标准而依赖于那些来批评的人。在这个认知基础上,人们就会渴求尽可能地符合“规则”,得到批评者的承认。

比尔·盖茨那样逃学逃出一片光明,韩寒那样弃学从文一举成名,不也同样很出色吗?这虽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但也反映出尊重自己,挖掘自己的重要。

跳出传统社会的评价标准,按自己的规则生活,自己评价获得的成绩和失去的东西,活得出格一点,另类一点,有品位一点,也同样可以拥有出色的一生!硬要守在一棵树下等果子吃,除非像牛顿那样,能由苹果落地而想到万有引力,否则终难成大事。 dtcFi3GhRuTAJFzOOkr3W5Jcq+xxe9fANsCRxtOxPiBQqN+628DfaAl22ZWVIU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