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人屋檐下,要懂得适时地低头。这是一种处世的柔术,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叫做“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处处不如别人或受人限制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妨将此当做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休养生息,以图将来东山再起,而绝不可一味地消极乃至消沉;只有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将一时的逆境看做是事业的尽头、人生的灰暗角落,不愿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可以说洞彻世事人情,相当有智慧。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在别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并且以此为生,那么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不多,以人类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来看,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进人别人的势力范围时,就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这种情形在人的一生当中,至少会发生一次以上。除非一个人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所以,越是年轻,越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

为人处世之道太多,就势不如人的情况而言,只要是在别人的屋檐下,就要厚得起脸皮,低得下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头。这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没有丝毫勉强,所以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和抹不开面子。在生存与脸面相矛盾时,还是生存第一!

“懂得低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不会因为不情愿低头而碰破了头;因为很自然地就低下了头,而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想把“屋檐”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动手的人难免要受伤的,因为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聪明人不会因为脖子酸痛,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要去哪里?这是必须考虑的。而且一旦离开想再回来,是很不容易的。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年轻人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跟在老人身后学习是必要的。这个过程中受到批评,受点委屈都是正常的。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乃至权力斗争,极其复杂,有时更是瞬息万变,懂得低头,才能寻找合适的机会反击,这也是一个成功者所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正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低头”,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后来的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每到一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调做人,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宣扬,毫不避讳。隋炀帝听到这些消息,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送上了绝路,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要想达成更大的目标,就须懂得暂时低头的道理。 AH9AwtHYIXVD5O1E4E2O73Q+im/MZBLuKwq//9piTQdCjttqs/6LlW4Y6Dayz/8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