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否定的话说的要委婉漂亮一些

肯定对方要赞扬,否定或者拒绝对方则要用委婉的话。含蓄委婉的语言既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又能在不撕破脸皮或者伤害对方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对方。

在社交活动中,女人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有求于你,而你由于各种原因却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说“不行”、“办不到”,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讲违心之言,又不愿直接顶撞对方;你看不惯对方的行为,既想透露内心的真情,又不愿意表达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对方。为了很好地应答上述种种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地拒绝,根据不同的情境善于说“不”。对于这种拒绝的艺术,不妨借鉴如下的一些方式方法: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人信任的一种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有时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时,可采取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

例如,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要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2)反复申说

当别人侵犯了你的权利时,你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只要坚持说你所需要的东西,不要生气,也不急躁或高声喊叫,要在一种冲突的情境中有效地表达你的意见。这种方法也叫“破唱片法”,即反复申说,可以避免撕破脸皮,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例如,你到商店去买东西,由于购物的人多,售货员少找给你伍元钱。你向售货员提出,售货员因记不清而引起了纠纷。这时,你要以一种平静而重复的声音诉说对方是如何少找还你钱的,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下面是店员和买主的一段对话:

买主:小姐,你少找给我伍元钱。

店员:不会吧,我们总是一手交钱,一手付货。

买主:我相信你们总是这样做的,可是你确实少找给我伍元钱。

店员:你有发货票吗?

买主:有(拿出发货票),你看,就是差了伍元钱。

店员:(看发货票)。你在这里买的是两双儿童的靴子。

买主:不错,你再算算,就是差伍元钱。

店员:你看过你的衣袋没有?你是不是掉在哪儿了?

买主:不会的,我没动地方。我衣袋里再没有钱了。

店员:现在没法结算,快闭店时我们结账,到时候你来一趟好吗?

买主:我是相信贵店的,一定会找到。

(3)模糊应对

在交往中,由于某种原因,你可能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这时就可以用模糊语言来应对。

例如,在医院里,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这里的“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有多久,是说不清的,但却给病人以希望,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4)可行性妥协应对

这种方法是明确表示你希望满足对方的要求,并表示同情,可是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请对方谅解,而不直接拒绝,这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客户要求电信局安装市内住宅电话,由于供不应求,无法一一满足,但又不能拒绝客户的要求。回答时,应表示同情,并热情地说:“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是由于目前线路短缺,还不能全部解决,我们正在创造条件,请您耐心等待。”

(5)选择应答

选择应答是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对方提出不合己意的问题。

例如,你的同学问你:“某某小说写得很不错,你认为怎样?”

你可以这样回答:

“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说。”

再如,星期天你的丈夫说:“今天我们去看话剧好吗?”而你不愿去,却说:“去看电影怎么样?”这样回答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他可能会同意你的意见。

(6)巧避分歧

对某人某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你又一时说不出谁是谁非,这时就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用巧妙的辞令含蓄地加以回避。

例如,有人问文艺理论家:“你对当前争论最大的演员×××是怎样看的?”

理论家回答:“过去我与×××素不相识,直到前不久开会时听了她的发言才算认识了她。关于×××的争论我不了解,所以无从谈起。只觉得对于像她这样的优秀演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不应该过多的苛求。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人文环境不好,文化的营养很不足,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达到这样的表演艺术水平,太不容易了。我们应充分敬重她,而不要苛求我们的演员。苛求,是一种罪恶。”这是巧妙地避开争论的问题又说出了一般人对×××持有的看法,可谓巧避分歧。

由此可见,女人在否定对方观点和拒绝对方要求时也应该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而且这更需要女人脑筋灵活,认清形势,巧嘴应对。 oW9d4/fju51q2fJWxpjJqEgBA2PdmdOnWSIDcbTtzhNy2amLPvp8iCt5KZRuXv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