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现金收支每周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波动。比如,好天气可能增加泳衣专卖店的销售额,但雨伞专卖店的销售额就会剧减。为了安全,一家企业必然准备一定数量的额外现金,用于可能的意外支付。对一个企业而言,说现金为王是基于现金的三种可能: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但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风险和收益也是相配比的。如果持有的现金数量多,企业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就相对小;如果持有的现金数量少,企业的收益增大,到期不能偿付的危险就很大。因此这笔额外现金准备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可能的现金短缺的判断及对收益性的要求:现金短缺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企业可能由于对现金收支时间及数量上预测有误差而持有现金,以及在经营中为投机目的而持有现金的数量是多少。
企业的货币来源主要有三个:
①企业所有者。他们以入股投资的方式创办了企业,有时后来又增加更多的股权投资;
②债权人,包括银行和其他债权人。他们向企业提供长期和短期的资金;
③客户。通过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得到营业收入。
从对客户的销售中得到的资金有时称为内源性资金,从所有者和债权人得到的资金有时称为外源性资金。
企业的货币支付主要有三个去向:
①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建筑和设备;
②短期(流动)资产的投资,比如原材料的库存;
③工资和其它日常的支出。
一家经营稳定的公司应当有能力通过正常的经营积累现金,进行各种有形固定资产的重置。在未发生持续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购置有形固定资产的支付额应该等于提取的折旧额。但是,一家扩张中的公司不仅要不断地收购新的子公司,而且要通过购买固定资产来提高生产能力。于是,需要发行债务或股权的方式来获得外部资金。
为了保持未来经营活动的规模,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再投资。超过上述所需再投资水平的现金流就是所谓的自由现金流。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确定多少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多少资金用于扩大经营活动的能力。
在资产负债表上,现金通常包含三个部分:
①库存现金,包括纸币与硬币。通常被称之为“零用现金”。在大多数企业中,这部分现金数量不大;
②银行存款。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账户;
③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之下的另一个类目是有价证券。它包括对一些金融资产的投资,属于会计上所定义的现金等价物。从实务的角度看,这类资产非常类似于现金。
现金对企业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现金的筹集有没有技巧呢?
在资金调度困难的时代,企业要对自己的实力,做客观、严厉的评估,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信用。
需要借钱的时候,就先对自己及公司的实力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的实力就可以知道什么程度的贷款银行会答应。假定自我评估的实力是一百万元,你千万不要借一百万元,如果是八十万元,保证一定答应借给你,甚至有时还会问你这样够不够?
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定你有一百五十万元的实力,而想借一百五十万元,可是银行对你的评估都会比较低,可能只有一百二十万元,他们怎么会答应借给你呢?有人明知想借的数目高一点,仍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以为万一被拒绝也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不然,有了这样的前科,银行对你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你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了。这时,不管你再怎么把自我评估的实力降低,他们也不会相信了。所以,按低于自己实际实力的评估去借款,是一种策略,能有效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