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得而有所舍,是智慧之心

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由此可见,“舍得”,是生活中一种必然的选择。

人生有得就有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人们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明智的做法是要学会舍得。舍得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舍得”二字,在我国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佛学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所以,“舍得”,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项选择。在面临“舍”与“得”的时候,要能够了解“舍得”的内涵,认真把握“舍得”的尺度。“舍得”之间,感悟智慧人生。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他所拥有的,而是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可见,得而有所舍才是人类智慧之心。

蛇在蜕皮中长大,金从砂砾中淘出,人类更是如此。从古至今,有不计其数的著名人物,取得了流芳千古的丰功伟业。综观他们的成功历史,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领悟。“舍得”之间,谙透人生真谛,成就智慧人生。李时珍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历经27年艰辛,终于成就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舍安逸,得安康;陶渊明不满仕途,隐身山林,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乐,舍名利,得自在;司马迁博览群书,负重残奇辱,成就“史家绝唱”舍痛耻,得绝唱;勾践卧薪尝胆,舍荣辱,得江山;诸葛亮死而后已,舍私利,得英名。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做人与处世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之间,存于人生之间,存于人心之间,存于微妙的细节,概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制。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作为凡夫俗子,每个人对金钱,对名利,对情感有着一定的欲望。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但是,欲望又是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制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成功的门环。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人生一世,面对无限的诱惑与磨难,往往不得不在“舍得”面前徘徊、彷徨诱惑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天下,顿觉豁然开朗;洒脱阔步,舍方寸之惑,踏险滩于足下,行走四方,定能感觉海阔天空。如果舍不下原有的岗位,也就不会得到新的工作平台;如果做不到放弃,也许拥有的就是沉重的包袱。明辨“舍得”之变,就能领略“舍得”的奥妙,使得心境平和通达,把有限的生命融人无限的大智慧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成就一番伟业! rX/2wnKVtDXGcsyranPyhmUx6RLqZmXob4hdLeWcL9rnf0Li24Ac8MucZLhgZF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