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信,保持自我,让你的自信心慢慢成长起来。要相信自己:别人行,自己也一定行。
有一个电视广告,一个老外对着产品竖起大拇指:“我行,你也行!”那一副自信的神态,给人极大的冲击力,无论广告最终的效果如何,可以想象的是这种自信的态度已经传达到每一个观众面前。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许就没有那种“我行”的自信了。心理学家孙云权博士对于自信的解释是所有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就得到了结论:“我不行,你行。”这个结论是他们在童年环境中的依赖地位的产物,并永久地刻印在心里。在出生的头五年,许许多多事情夹杂着强烈的情感,被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并且在以后,随时可能再现。如果现在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依赖的情形中,我们就又回到了“小孩”时代,并体会到与幼年时同样的情感。或许我们又感到“我不行,你行”。在毕生的时间中,我们都把时间用来抛弃、战胜、证实或者推翻这个幼年得出的结论。
当我们长大后,就忘了儿时眼中的世界,忘了我们是多么软弱无能,甚至忘了“我不行,你行”这个结论。但这个结论一旦得出,就被永远地印记下来,即使这种结论对自己、对他人都不愉快,却很有生命力。
但为什么有的儿童一开始就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快乐呢?难道他们不认为“我不行,你行”吗?事实上,只有父母无私的爱倾注于孩子,在他们思考时,始终如一地给予可靠的指导,并亲自示范他们如何去做,儿童才会感到快乐。这样,儿童在以后的思考和行动中,增长了知识,培养出自己的胜任感。这种胜任感也被印记下来,并可以伴随着自信而再现。然而,和成人一样,即使是自信的儿童也同样有“不行”的时候。当我们处于一种依赖和无助的环境中时,就会唤起幼年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不行”。
但是我们是如何得到“你行”的结论的呢?那是因为父母给予了儿童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和情感的交往,我们将这些交往称为“抚慰”。
我们曾经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更改的。“我行,你也行”的态度更多地来自有意识的思考,来自于我们的信念和对行动后果的预期,而不是情感。它摒弃了我们童年的结论,并且断言,我们不再是软弱无能和依赖他人的孩子。
“我行,你也行”的意思是要把别人当做人来看待,而不是物。要最大限度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潜能,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而不管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我行,你也行”是对我们内部心理结构的修正,这样一来,我们或许能够颇有作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获得的结论会被抹去;过去的结论一旦记录下来,就会被永远保留,并且经常被唤起。幸运的是,我们后来的结论也被记录下来了。我们越是自觉地使用这种新态度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就越能改变我们日常相互作用的实质,改变我们的交际方式、我们的态度、我们对压力的反应以及我们控制情感的方式。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时会有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但我们坚信,人与人之间许多更美好的东西在指引我们前进。
自卑是自信的拦路之石,但每个人在某个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感,若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自卑感,就能从失败和绝望中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自卑,要学会战胜自卑心理,以自信来打败自卑。
有一天,富兰克斯对他的同学说:“我准备在我出生的地方开创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事业,如果创业成功,将对我的一生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但若失败,我将会失去一切,甚至死亡。”
听了富兰克斯的这番话,他的同学感到十分吃惊,为了先安抚他,帮助他放松心情,同学委婉地对他说:“并非每件事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理想结果。成功和失败各占50%。成功固然美好,但即使失败了,明天的风仍然继续地吹着,希望依然存在,奋斗不能停止。”
富兰克斯听了同学的话依然愁眉苦脸地说:“我最苦恼的是我始终无法对自己产生信心,确切地说是成功的信心,对于要做的事我没有把握,也无法相信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但我又非常想做这件事。很多时候在事情尚未开始做之前,我的信心就开始丧失,意志不由自主地消沉。这次也是一样,虽然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但是信心却不足。我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却受困于自卑的烦恼,对自己总是持有否定的态度,我怎样才能对自己产生自信与肯定?”同学告诉富兰克斯,有两个方案可以解决他的问题:第一是探讨无力感的来源。当然要找出源头,必得花费不少的时间分析,找出根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与治疗。不过,这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只要认真对待终会解决问题。第二,今天晚上,当你走在街上时,重复默念一句话;等你回到家后,躺在床上时,反复说三遍。如果你虔诚地做这件事,你将会获得足够的能力面对这个问题。
这句话的内容是:“虔诚的信仰给了我无比的力量,凡事我都能做,而且一定能做好。”
富兰克斯的同学把这句话写在一张卡片上送给了他,并请他立刻大声读三次。富兰克斯按照同学的方法认真做了三次。
当富兰克斯做完,站起身来时,先是静静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后来带着激动的表情与口吻对同学说:“我知道该怎样做了!”
当同学看到富兰克斯昂首阔步的身影消失时,尽管那身影仍有些悲伤,但却是昂首而去的,此时信仰和自信已在他心中。
后来这位同学激动地说:“这剂简易的处方太灵了,简直令人难以相信,想不到这么一句话竟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作用。”
之后,富兰克斯又用科学的方法努力研究和探索自己自卑的原因所在,结果终于去除了长期以来的自卑感。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拥有信仰,并恪守某些特定的训言。他很快拥有了强大、坚定不移的信心。现在任何事情对他都不再是难以解决的困难了,而是由他操控和安排,他再也没有原先的悲伤和恐惧,而是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