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说:“切记,今天是永远不会重来的。”近去的已经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又不可预知,只有“今日”才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有价值的东西。
你是否总是瞻前顾后,为不可知的未来顾虑重重?你是否总是莫名地担心考试不能过关,毕业就面临失业?你是否为不知如何与同事相处而忧虑,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公司里的钩心斗角?你是否总是为将来一个人怎么独立生活而发愁,害怕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汤玛斯·卡莱尔告诉我们不要去瞻望那些遥远而模糊的事,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做好今天的事是最佳的选择。
自称自己总是在“此刻”活得生气蓬勃的奥斯拉博士,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的时候,这样启发莘莘学子:
“我相信各位都是比那些豪华客轮优秀得多的机体,你们将有更遥远伟大的航程,起锚前,你们应好好注意下列如何安全航海的方法。希望各位能调节自己,以便能够在‘今天一天’这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生活下去。登上船,首先要检查一下大防水壁是否随时可以使用。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里只要按下一个钮,便能隔断‘过去’——已经死亡的昨日。按下一个钮,就能隔断‘未来’——尚未诞生的明日——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今天是安全的!把过去推出去,关紧房门。每一天都在你‘完全封闭的今日空间’里度过你的人生。”
奥斯拉博士常用一句基督徒常用的祈祷词来勉励耶鲁大学的学生:“请赐给我们‘今日’所必需的衣食。”
这个祈祷只祈求“今日”的食物,并未抱怨昨天的面包,更没有祈求说:“天哪,生产粮食的地区遭灾了,这么一来,‘明年’秋天要怎么做面包呢?上帝啊!我明天能否吃上面包呢?”
这个祈求“今日”的祷告是教我们只求今天的面包,今天的面包才是唯一摆在我们面前的面包。
不要烦恼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今天就行了。
许多人或许觉得这句话太不实际,太难以办到,因为人有大脑,有大脑就会思考,一思考就会想到将来。他们说:“我们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办保险,也不能不为年老存钱,不得不为出人头地而努力,不得不为将来的生计有所准备。”我们是应该为美好的明天而细心计划,但是绝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做无谓的担心。
积极性的思考,能够看透因果关系,能把握好现在,脚踏实地,大踏步往前迈进;消极性的观念,则往往会陷人紧张及神经衰弱里。
在美国,几乎有一半医院的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据。他们是大部分因为无法承受过去及未来的重担而垮下来的。由此可见,真正导致死亡的,往往不是疾病,而是思想的重压。
史蒂芬逊曾说:“任何人都有能力承担一天的压力,不论谁都可以快快乐乐地、坚强地、亲切地、真诚地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人性最大的失误在于只会憧憬地平线那端神奇的风景,却不知道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家窗外正盛开着的玫瑰花。
小孩们成天说:“如果我长大多好。”一旦长成大人时又会说:“如果我结婚了多好。”但结婚之后想法又突然变成:“如果退休了多好。”而一旦退休,脑中又浮现出昔日生活中的情景:“这种日子真是孤苦单调,为什么会错失过去那美好的一切?”于是,又开始怀念过去的一切。然而太迟了,逝去的一切是再也不可能从头来过了。底特律的艾维斯先生从一个送报童开始,到杂货店店员、图书馆助理,他节省微薄的薪金再加上55美元的借款,成为他第一笔生意的本钱。最后建立起令他自傲的年收人2万美元的事业。但不幸突然发生了,他为朋友的支票担保,而这位朋友不久却破产了。“屋强偏逢连夜雨”,他不仅变得身无分文,甚至又背了1万6千美元的债,他完全倒了下去。
他这样追忆道:“我因失眠、食欲不振而变得像死掉了一样,满脑子除了烦恼,还是烦恼。甚至有一天在街上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我被扶上床时,浑身冒汗,痛苦不堪,日复一日衰弱下去,最后连医生也说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听后眼前一片昏暗,便写好遗言,回到床上,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等待死亡,不再忧虑、不再挣扎。而在这种平静的情况下,反而心情轻松地睡着了,像个襁褓中的婴孩般安然人睡。结果后来,食欲恢复,体重也逐渐增加到原来的水平。”
“几周后我便能扶着拐杖走路,一个多月后我便回到工作岗位,给自己找了份周薪30美元的工作。这个差点让我死亡的教训使我不再追悔过去、恐惧未来而把所有时间、精力完全倾注在今天的工作上。”
后来,他再度奋起,数年后他成为艾维斯·普洛达克公司的董事长。艾维斯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成功,关键在于他走出了回忆的误区,开始懂得认真地把握住了今天。
法国哲学家蒙田也犯过这种错误,他说:“一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充满灾难性的恐慌,然而其大部分并未真正发生,而是莫名的焦虑幻想使我困惑与不知所措。”
因此,为过去伤神,为不可知的未来担忧,不如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目前的生活中,把当前最要紧的事情做好。一切顺其自然,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