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抓住潮流的机遇

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由于物资缺乏,价廉物美的产品一定畅销。当然,消费者在购物时,就是凭理性选择商品,买自己需要或者没有的东西。

最传统的生意规则是:看市场的需求而供应,市场有多大的需要,便提供多大的供应;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或服务,就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以免浪费资源。若供过于求就算生意较佳,结果也一样会赔本。以前,做生意要看需求来做,但是,这样的规则现在早已经改写,什么是需求?需求是天生的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需求并不是固定的。你是米商,售卖白米,你以为所有人都需要吃白米吗?那可不一定,不吃白米也还有其他粮食可吃,吃面包,吃面条,也有人崇尚天然而未精制过的食物,吃红米,吃糙米,吃小米,吃其他谷类,甚至可以吃薄饼,或是吃汉堡包吃薯条。

你销售电脑。电脑在市场上到底有多大的需求?当大家对电脑毫无认识、不晓得如何操作电脑、不知道电脑可以给生活及工作带来多大的方便和乐趣时,电脑的需求可以很低,大家都不以为那是生活的必需品,相反,一旦大家明白电脑对生活的意义,而电脑操作的课程也普及了,懂得电脑基础操作的人愈来愈多,市场对电脑的需求也就愈来愈大。

其他一切商品都是这样,市场需求根本就不是固定的。例如:雪糕、糖果、饼干、薯片、猪肉、蔬菜、手提电话、电视机、电风扇、冷气机、汽车、书包、金银首饰、运动鞋、袜子、T恤、薄饼、光碟游戏、镭射影碟、杂志、书籍等等所有东西,都会有很庞大的市场,甚至可以做到人人都需要。

当大家都不觉得对某类商品有什么需要时,市场需求当然会是零,但有没有需要,却是有主观因素的。大家都不认识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当然不知道自己对此有何需求,惟有当大家用过了,享受过了,知道了其中的妙处,需求就会因此产生。

精明的生意人不会只是被动地根据市场需求筹划生意,而是会主动地创造需求,让大众发现,原来他们十分需要这种产品。无论你做什么生意,你都可以创造市场需求,不要问人家有没有需要。

你知道什么是最节省的促销及广告宣传方法吗?如果你没有多少资金,却以有限的资源去做电视广告,或半版报刊广告,那是没有多少效果的,等于一下子便把钱烧光。最节省而效果最好的方法是人人都说,你说我也说,你讲我也讲,那些原本不大相信的,现在自信心也会被动摇起来。

市场与需求是相依为命的,没有需求则没有市场。如果有经营者“制造”出需求,那么市场即应运而生了。一种产品有了殷切的需求,那么就是金钱主动登门的时候了,所以,经营者要学会如何制造需求。

广东省三水市一家小酒厂,在经营酒业中,“制造”出一种饮料叫“需求”。该厂负责人注意到国内外市场充斥了五花八门的饮料,诸如各种汽水、可乐等等,这些饮料都大力宣传能满足人们“止渴生津”的需求。他就想,我们可否制造出一种能“消除疲劳,增进活力”的“需求”呢?当今人们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运动员等消耗强大体力的人,更存在着这种需求。据此,三水市酒厂的决策者作了市场调查,最后决定制造出一种“魔水”需求,这就是后来的“健力宝”。健力宝很快行销于大江南北,订单和预付款纷纷飞来。现在健力宝已经成为风摩全国的饮料。

号称“没有打不响的牌子”的美国宝洁公司就深谙此理。美国洗洁用品已有很多牌子,量已逐渐不成为问题,消费者开始转向对“质的追求”。宝洁公司适时地创造出新的需要,依靠行销策略和卓越的广告创意,使得它的系列产品如狂潮般占领了全世界的洗洁市场。

十几年前,当消费者用一块香皂洗完头发再洗澡时,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可是,现在如果洗头不用洗发水,好像是洗不干净头了似的,这就是宝洁公司所创造出的广告效应。

许多人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头皮屑的问题,可是现在发现自己有头皮屑,就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生理缺陷似的,这也是宝洁公司创造出的广告效应。

广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牵引着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改变着人们的心理情趣。有一则广告,世界网球名将张德培穿着一身运动装,拿着网球拍,充满生气活力,帅气地走来,告诉消费者海飞丝的去头皮屑功能,并让人有一种自在、清爽的感觉。又有一则广告,大众偶像郑伊健一身帅装,同样告诉消费者海飞丝的这一功能,使他不再害怕与影迷歌迷接近,因为以往让他觉得不雅观的头皮屑不见了,而且头发带有薄荷的清凉感觉。

随着“海飞丝”广告在电视里的高频度播放,消费者开始接受这样的观念:头皮屑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才能正常与人交往。于是,消费者在选购洗发精时,就不忘买一瓶“海飞丝”回家去洗头皮屑。

当今的社会丰衣足食,消费者所要的不只是量的满足、质的追求,还有“感性”的需求,甚至以个人感性需求为前提的要求,超过了对质量的要求。因此,现在的商家,其眼光、思维就不能只停留在满足消费的需要,而是要以超前的意识去思考、去挖掘、去创造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意想不到,而又需要的事物,要让自己的商品在当今商业中引领潮流。

只要你善于钻研琢磨,那么在人们身上,即使是看似山穷水尽的地方,也可能发现和制造出让他掏钱的需求。下面的三个人推销梳子就是一个好例子:

这三个人分别拿出100把梳子,被指定要销到寺庙里去。试想想,寺庙里的光头和尚怎么可能买你的梳子呢?第一个人上门推销,被和尚撵了出来,一无所获;第二个人苦苦相求,好说歹说,和尚发善心买了少许打发了他;第三个人却不相同,他让和尚高高兴兴地买下了全部梳子,且还不够呢。他的高招就是建议和尚在梳子上写下“积善梳”三个字,出售或是赠给众多香客,以此劝勉人们每天梳头的时候莫忘“行善积德”。这倒为寺庙开辟了一种购梳需求,其营销智慧可谓是高明之至! sOExT9ZN2ORQ/IcrcmsLC4d5rF6Mxbed4BRAHaPO/JcOkrvZUIZPYwLbL7OzWY1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