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产生勇气,多疑产生恐惧。一个人一旦有忧虑和恐惧,前途之光就会被黑暗遮掩。
在挣钱过程中,绝对没有十全十美、稳赚不赔的万能方案,有的只是成功的信心和冒险的准备。对于一个人来说,与其在拥挤的人群中争食,忙碌地为填饱肚子、养活孩子而奔波,不如面对风险,勇敢地去改变这一切。
《易经》上说,非常时期需要有独立不惧的精神,如此才能有所作为。体现在挣钱上,就是说,一个人要有胆识,在风险面前要有独立自主意识,才能收获财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是获取成功机会的最佳写照,想抓住机会,却又不想冒风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充满自信,在风险中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这种冒险,就是一种资本。不拘于常规,采取非常行动,这样才有大获全胜的可能。当然,这种冒险不是一味地蛮干,而是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把成功进行到底。
对于一个有魄力的人来说,挣钱干事业就是一种冒险的乐趣。不冒险就永远不会有胜利,想要什么险都不冒,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其实道理谁都知道风险和利润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个人要想有卓越的成果就要敢冒风险。
均瑶集团的创始人王均瑶先生,曾经被人称为“胆大包天的人”。王均瑶16岁时就离开家乡温州龙岗,开始在长沙一带做五金和印刷生意,赚点小钱。1989年春节前夕,由于忙于跑业务,王均璃忘了极前买回家的火车票,到了除夕夜,坐不上火车了。他和其他几个被调在长沙的老乡聚在一起,商量着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去过年。大家一合计,最后以两倍的价格包了一辆大巴回家。
去温州的山路不好走,汽车在1200千米的漫长山路中颠簸前行,把一伙人折腾得受不了。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汽车真慢!”旁边一位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爱思索的年轻人开始反问自己:“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为什么飞机就不能承包?”
哪知这个想法一说出口,立即招来了老乡的讥笑,所有的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当时不要说包飞机,就是坐飞机也不是谁都可以的,连买机票都需要县团级以上的证明!你王均瑶一个小小的打工仔,凭什么?
但王均瑶没有轻易放弃,他独自一人筹划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又进行了长达八九个月的走访、市场调查和跟有关部门沟通。当时儿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反对他的做法,没有人认为他会成功。1991年7月28日,对王均瑶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随着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降落于温州机场中国民航的历史被一个打工仔改写了——大半年的奔波之后,王均瑶开了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温州的航线。
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盖了一百多个图章后,王均瑶硬是在中国民航局森严的大门上撬开了一条缝。包机的第一年就给王均瑶带来了20万元的赢利。那年王均瑶25岁,他传奇般的故事告诉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一个人只要敢想,只要不怕输,只要努力,就能一鸣惊人。
王均瑶在完成个人创举、打破民航历史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胆大包天”的个人品牌。他继而一鼓作气包下全国四百多个航班,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特别的一页。
国外新闻媒体称此举为“中国民航扩大对外开放迈出的可喜的一步,中国的私营企业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美国《纽约时报》评价:“这个人超人的胆识魄力和中国其他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可以引发中国民营经济的腾飞。”
张思民也是一个敢冒险的人。自从在中信公司辞职出来创办企业,张思民的选择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主攻海洋生物,抢占高新技术阵地,他面对的是个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大战场。“险”和“大”正是张思民所刻意追逐的,这也是体现他生命价值的标志。
1990年,张思民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业,他先在广东惠州买下一块地皮,建成公寓后又全部售出,赚回了一笔资金。1991年,张思民做出了一个差不多是他有生以来的最大冒险,他在深圳南山区买下一块地,准备建造一幢规模宏大的“海王大厦”。张思民的举动遭到了全体董事会成员的一致反对,因为这项计划大胆得近乎孤注一掷。
当时公司的全部资金只几千万元,而建造这幢大楼至少要耗资2.5亿元。海王集团自创建以来一直走的是一条负债经营的路子,资金大进大出,摊子四面铺开,这种经营方式虽然风险极大,但在国际上却被视为具有活力的标志。张思民看到这一点,他坚信公司的信誉和深圳的未来,决心孤注一掷,贷款营建“海王大厦”。“海王大厦”于1991年年底破土动工,1992年年底基础工程全部完工。
后来张思民在谈及这件事时说:“在挣钱过程中,绝没有十全十美、稳赚不赔的正确方案,有的只是成功的信心和冒险的准备。”如今,海王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集科、工、贸、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它拥有各种类型的公司达36家,并在深圳、北京、海口、青岛等全国七八个城市设立了自己的基地和分部,拥有固定资产近10亿元。
最能挣钱的人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看似聪明,对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人在平平安安的大道上四平八稳地走着,平庸地过一辈子,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忙忙碌碌为填饱肚子、养活孩子而奔波,这不也是一种难以逃避且越来越无力改善的风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