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0.31—1529.1.9),字伯安,别号阳明,名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影响甚广,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被公认为清代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明清以降,中外仰阳明心学并以此为理论根基的名人不胜枚举,梁启超便是其中一位。

梁启超对王阳明其人及其学说高度认可。他曾经称赞王阳明为“阳明先生,百世之师”,并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他认为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因为他以大勇大智发展了“心即理”之学说,能与当时一统天下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以“知行合一”理论将高高在上的理学落到实处。对当时社会,“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文字与书籍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人们能通过它的记载和传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即便相隔数百年,思想者仍能得以“神交”,本书的内容,便可以看作是一场梁启超与王阳明穿越四百年的学术讨论。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其中直指当时只重知识传授,轻视德性培养和实际运用的教育弊端,于当今的学生与学者也是一剂“清醒针”。

下篇《德育鉴》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并包含梁启超的按语,曾被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读本”之一。在内容的选取上,编者侧重选取了“心学”诸家,尤其是王阳明关于心学的论述,删去了《四书五经》和《宋元学案》中部分与心学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原书以“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为目,分为六篇,编者将六大部分中的每一部分又做了划分,拟定小标,并做编者按,更加方便读者理解。

希望本书能够让您与两位大师一起,共享一场思想交锋的盛宴。

编者
2018年10月10日 GqpIj5WTU21XZ58y1XjvM539DGU6cJ2CSf/Ti1QnLfhAdKYWV3uiHHRWEXxx7V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