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岁月悠长,时光未央……一杯咖啡,也是远方

从12岁到开始写这本书时的52岁,咖啡陪伴了我整整40年。

咖啡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止于烘焙技术与冲煮品鉴艺术。

咖啡是梦想,它陪伴了一个白衣少年成长;

咖啡是远方,它陪伴我选择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方向。

为什么我会从1997年开始举办咖啡文化沙龙?

为什么我会从2008年开始探索咖啡与时尚的渊源?

为什么我会从2012年开始对带着咖啡去南极念念不忘?

为什么我会创办Lifisee黑胶唱片咖啡吧?

……

1982年,我12岁。

那年春节我去一位同学家,他父亲是湖南拖拉机制造厂劳动服务公司的一名经理,有个外派非洲的厨师回国给他爸爸拜年,从埃塞俄比亚带了两包非洲特产——豆子,个头比绿豆大,比蚕豆小;颜色比绿豆浅,比蚕豆深。临走时,厨师交代了几句,大意是先炒熟再磨碎,再水煮,再过滤,再放糖。

同学家没有一个人对这两包需要费尽周折才能泡水喝的豆类感兴趣。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归了我。

先炒熟。这个简单,就像炒蚕豆一样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再磨碎。家里有石磨,我小心翼翼磨碎了第一捧豆子,异香扑鼻。

再水煮。黑咕隆咚一锅煮出来,看上去和中药没有区别,尝了一口,比中药还苦。

再过滤。拆了一个纱布口罩当过滤网,那时纱布口罩还是昂贵的稀缺物资。

再放糖。居然香中带苦,苦中有甜,甜中带酸,酸中有涩,味道复杂又迷人。

直到今天,40年过去,我依然疑惑:一个12岁的少年,为什么第一次鼓捣咖啡就迷上了它?以至于多年后,咖啡成了我工作以外,走遍世界的另一个理由。

也正因为我12岁便开始接触咖啡,20世纪90年代商业咖啡店陆续进入中国前,我已经积累了不少咖啡文化知识与咖啡制作技能。

1997年“名典咖啡语茶”从台北经广东进入长沙,我成了这家店的兼职钢琴师和咖啡讲解员。我自告奋勇地提出把音乐和咖啡结合在一起向顾客介绍咖啡文化,因为当时很少有人点咖啡,人们走进这家新奇的店里是为了喝茶、聊天的,只会偶尔尝试一下浓郁的苦咖啡。我总觉得,当我在店里弹肖邦的《夜曲》或是当时流行的克莱德曼的作品时,顾客手里端着的应该是醇香的咖啡,而不是清淡的绿茶。

我依然记得,一个雨中的秋日,我的第一场音乐咖啡下午茶的开场白:秋日的琴声在空中飞扬,一杯咖啡,一缕醇香,伴着窗外深秋的雨声,愿此刻的你,只有温暖,没有忧伤……

当时,咖啡作为舶来品,承载了很多年轻人对世界的渴望。多年后有人告诉我:临风君,你可能是中国举办音乐咖啡沙龙的第一人……若果真如此,我也只是一个特殊时代里不安分的年轻人,和同时代的其他年轻人一起,探索一种连接世界的生活方式。

2000年后,我的工作更倾向于时尚产业与生活艺术,也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去。与此同时,咖啡产业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与精品化的加速发展期。这让我得以把工作、旅行,以及对咖啡的探索结合在一起。

我几乎完整经历了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兴起与兴盛,也得以从不同纬度地区,回望咖啡文化数度沉浮的历史渊源。这为我后来多次在国内举办咖啡文化沙龙积累了独特的见识与专业技能。

2012年,我创办了Lifisee黑胶唱片主题咖啡吧。10年来,我一直没有用连锁化商业模式来经营它,而是始终把它定位于时尚生活方式的融合器。咖啡文化离不开音乐和时尚,所以,Lifisee咖啡文化沙龙也逐渐演变出了多种跨界新模式。当然,无论衍生出了多么丰富的表达形式,它都属于这个时代,是一群有梦想的时尚文化探索者对美好生活方式诸般感悟的凝结。

人生会经历很多奇妙的相遇,我与咖啡的相遇,注定了无论我是音乐人、主持人、设计师、媒体人,还是创办艺术空间,创办艺术跨界秀,创办黑胶唱片主题咖啡吧,创办时尚新媒体机构,创立时装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东西方文化相互交叠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交叠中,咖啡,毫无疑问,是一个聚焦点。


步履不停,日落星野。我们不少人在奔忙的同时,也在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在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时尚穿搭、围炉煮茶、带着帐篷去露营、带着咖啡去旅行……一个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全新时代已然开启。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在悄然发生:全球咖啡贸易重心向东方转移,咖啡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话题。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商业咖啡店提供的快捷咖啡,很多人开始探索咖啡制作与咖啡品鉴,很多人开始交流怎么把家装修成咖啡馆……

喜欢一杯咖啡,喜欢的不仅仅是那缕醇香。

喜欢一杯咖啡,是因为,咖啡里也有远方。

和我一起了解咖啡文化,学习咖啡制作,领悟咖啡品鉴,开启咖啡旅行。

愿你,岁月悠长,时光未央……

临风君
2023年9月 5LJmXnpxw2S3zzN4fqjONFkBRPDMzw1AK9EBvvEI3lduj2cMUc8rMTJuypS929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