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量才第四

【题解】

所谓“量才”,指衡量人才能的等级与类型。赵蕤指出,人的才能“参差大小不同”,存在着等级与品类的差别;而不同的官职,其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各不相同。只有深谙“量才”之道,才能让拥有不同才能的人物各得其所。文中还指出,君主应当以英才、“人师”为佐。辅佐是否得人,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 (1) ,犹升不可以盛斛 (2) ,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 (3) 傅子曰 :“ 凡品才有九 一曰 德行以立道本 (4) 二曰理才以研事机 (5) 三曰政才以经治体 (6) 四曰学才以综典文 (7) 五曰武才以御军旅 (8) 六曰农才以教耕稼 七曰工才以 作器用 (9) 八曰商才以兴国利 (10) 九曰辩才以长讽议 此量才者也 。”

【注释】

(1)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以下至“安得不殆乎”,见于《群书治要》卷三十一所引《六韬·龙韬》。

(2)升、斛(hú):量器。古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3)殆(dài):危险。

(4)道本:指经世治民之道的根本。

(5)事机:事物的关键。

(6)治体:治国的纲领、要旨。

(7)综:整理,治理。典文:典籍文献。

(8)御:统率,率领。

(9)器用:指兵器与农具。

(10)国利:国家的财利。

【译文】

人的才能参差不齐,大小不同,好比用升装不下斛的容量,装满之后,其余的只能丢弃了。任用了不合适的人,怎么能不危险呢? 傅玄说:“品评人的才能,总共分为九类:一是道德品行,可以用来建立经世治民之道的根本;二是明于事理的才能,可以用来探究事物的关键;三是执政的才能,可以用来规划治国的纲领;四是治学的才能,可以用来整理典籍文献;五是军事的才能,可以用来统率军队;六是农事的才能,可以用来指导百姓耕种;七是工艺的才能,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兵器农具;八是商业的才能,可以用来营求国家的财利;九是论辩的才能,可以用来讽喻进谏。这就是衡量才能。”

故伊尹曰:“智通于大道 (1) ,应变而不穷 (2) ,辨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 (3) ,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 (4) 汉文帝问陈平曰 (5) :“ 君所主何事 (6) ?” 对曰 :“ 陛下不知臣驽下 (7) 使臣待罪宰相 (8) 宰相者 上佐天子 燮理阴阳 (9) 下遂万物之宜 外镇抚四夷 (10) 内亲附百姓 使公卿大夫各得任其职 。” 上曰 :“ 善!” 汉魏相书曰 (11) :“ 臣闻 《易 (12) :‘ 天地以顺动 故日月不过 四时不忒 (13) 圣人以顺动 则刑罚清而人服 。’ 天地变化必由阴阳 阴阳之分以日月为纪 各有常职 不得相干 王谨于尊天 慎于养人 故立羲 和之官 (14) 以乘四时 (15) 敬授人事 (16) 君动静以道 奉顺阴阳 则日月光明 风雨时节 寒暑调和 三者得 叙则灾害不生 (17) 人不夭疾 衣食有余矣 。” 此燮理阴阳之大体也 《洪范 (18) 。不失四时,通于地利 (19) ,能通不通 (20) ,能利不利 (21) ,如是者举以为九卿 (22) ,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 (23) 。通于人事,行犹举绳,通于关梁 (24) ,实于府库 (25) ,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 蜀丞相诸葛亮主簿杨颙曰 (26) :“ 坐而论道 谓之三公 (27) 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 。”忠正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 (28) ,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 清节之德 (29) 师氏之任 (30) 法家之材 司寇之任也 (31) 术家之材 三孤之任也 (32) 臧否之 师氏之佐也 伎俩之材 司空之任也 儒学之材 保氏之任也 (33) 文章之材 国史之任也 (34) 骁雄之材 将帅之任也

【注释】

(1)智通于大道:以下至“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出自《说苑·臣术》,略有删节。

(2)不穷:不陷于困境。

(3)正四时:指校正历法,令四时不错位。《史记·五帝本纪》:“以闰月正四时。”

(4)道:指协和、顺应天道。

(5)汉文帝问陈平曰:以下至“上曰:‘善!’”,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文字有所不同。汉文帝,即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继汉惠帝后即位。

(6)君:敬称。指陈平。

(7)驽下:资质驽钝,才能低下。

(8)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9)燮(xiè)理:协和治理。

(10)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11)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西北)人。西汉宣帝时任御史大臣、丞相等职。

(12)臣闻《易》曰:以下至“衣食有余矣”,出自《汉书·魏相传》,有删节。《易》,指《周易》,儒家“十三经”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魏相上书中所引,出自《豫卦·彖辞》。

(13)忒(tè):差错。

(14)羲、和:指羲氏、和氏。据《尚书·尧典》记载,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观测天象,制定历法。

(15)乘:治理,管理。《汉书·魏相传》颜师古注:“乘,治也。”

(16)敬授人事:《汉书·魏相传》作“节授民事”,颜师古注:“各依其节而授以事。”译文从之。

(17)叙:使有次序,符合规律。

(18)《洪范》:《尚书》篇名。相传是西周初年,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洪,大。范,法。

(19)地利:《说苑·臣术》作“地理”,指土地、山川等环境形势。

(20)能通不通:《说苑·臣术》作“能通不能通”,译文从之。

(21)能利不利:《说苑·臣术》作“能利不能利”,译文从之。

(22)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各个朝代的名称、司职略有不同。

(23)德:善政,仁政。或曰,指得万物之性。《论语·为政》:“为政以德。”皇侃《义疏》:“德者,得也。言人君为政,当得万物之性,故云‘以德’也。”似更符合上下文义,译文从之。

(24)关梁:关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

(25)府库: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26)杨颙(yóng):字子昭,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襄城区)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曾劝诸葛亮不必事事躬亲。

(27)坐而论道:以下至“谓之卿大夫”,出自《三国志·蜀书·杨戏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28)列士:周代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

(29)清节之德:以下至“将帅之任也”,出自《人物志·流业》。按,“清节”“术家”“伎俩”等,是《人物志》关于人物才性的专门名目,故译文中不做翻译。其具体内涵参见本书《品目》篇。

(30)师氏: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

(31)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等事。

(32)三孤:官名。《伪古文尚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为“三公”的副手。

(33)保氏:官名。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

(34)国史:国家的史官。

【译文】

所以伊尹说:“智慧与大道相通,应对变化而不陷入困境,能够分辨万事万物的不同情形,其言论足以调和阴阳,调正四时,调节风雨,像这样的人可以任命为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常常在于协和天道。” 汉文帝问陈平说:“你掌管什么事呢?”陈平回答说:“您不认为我的才能低下,让我待罪于宰相的位置上。所谓宰相,对上要辅佐天子,协和阴阳,对下要让万物各得其宜,对外要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对内要使百姓亲附,让公卿大臣各尽其职。”汉文帝说:“说得好!”西汉时魏相上书说:“我听说《易经》说:‘天地顺应万物的本性运动,所以日月的运转不会出现过错,四时的更替也不会出现误差。圣人顺应万物的本性行动,所以刑法清明,百姓信服。’天地的变化,必然由于阴阳的变化,阴阳分别以日月的运行为标志,各有其固有的职守,不可相互干扰。圣明的君主恭敬地尊奉上天,慎重地养育百姓,所以设立观测天象的官职,以管理四时,依照时节的不同,安排民众的生产劳作。君主无论行动与止息都符合天道,顺应阴阳的变化,就会使日月光明,风雨合乎时节而有节制,寒暑调和。日月、风雨、寒暑三者合乎规律,那么灾害便不会发生,人们不会因为疾病而夭折,衣食有富余。”这就是协和阴阳的关键。有关记载见于《尚书·洪范》篇。 不违背四时的规律,通晓土地山川的形势,能疏通他人所不能疏通的,能获得他人所不能获得的利益,像这样的人可以任命为九卿,所以九卿的职责常常在于掌握、顺应万物之性。通晓人情事理,行为可以作为准绳,使关口与桥梁畅通,国家的仓库充实,像这样的人可以任命为大夫,所以大夫的职责常常在于仁爱。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杨颙说:“端坐着讨论大道的人,被称为‘三公’;负责具体工作的人,被称为‘卿大夫’。” 忠诚正直,极力谏诤而没有奸诈之心,杜绝私心,扶持朝廷而言谈符合法度,像这样的人可以任命为列士,所以列士的职责常常在于道义。所以道、德、仁、义四者确定了,天下也就合乎正道了。” 拥有清节家的德行,适宜担任师氏的职务。拥有法家的才能,适宜担任司寇的职务。拥有术家的才能,适宜担任三孤的职务。拥有臧否的才能,适宜担任师氏的辅佐。拥有伎俩的才能,适宜担任司空的职务。拥有儒学的才能,适宜担任保氏的职务。拥有文章的才能,适宜担任国史的职务。拥有威武的才能,适宜担任将帅的职务。

太公曰 (1) :“多言多语 (2) ,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闾巷 (3) ,察奸伺祸 (4) 。权数好事 (5) ,夜卧早起,虽剧不悔 (6) ,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 (7) ,劝而与食 (8) ,实长希言 (9) ,财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忉忉截截 (10) ,垂意肃肃 (11) ,不用谏言,数行刑戮,刑必见血,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辩好胜,嫉贼侵凌,斥人以刑,欲整一众 (12) ,此千人之将也。外貌怍怍 (13) ,言语时出 (14) ,知人饥饱,习人剧易 (15) ,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毕 (16) ,此十万人之将也。 (17) :“ 夫将虽以详重为贵 而不可有不决之疑 虽以博访为能 (18) 而不欲有多端之惑 此论将之妙也 。”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人之将也。勋勋纷纷 (19) ,邻国皆闻,出入豪居 (20) ,百姓所亲,诚信缓大 (21) ,明于领世,能效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 (22) ,乃天下之主也。” 聪明秀出谓之英 (23) 胆力过人谓之雄 其大体之别名也 夫聪明者 英之分也 (24) 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 (25) 力者 雄之分也 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 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 若聪能谋始 明能见机 而勇不能行 可以修 常而不可以虑变 (26) 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 可以为力人 未可以为 先登 力能过人 勇能行之 而智不能料事 可以为先登 未足以为将帅 必聪能谋始 明能见机 行能决之 (27) 然后乃可以为英 张良 是也 气力过人 勇能行之 智足料事 然后乃可以为雄 韩信是也 若一人之身 兼有英雄 则能长世 高祖 项羽是也 (28)

【注释】

(1)太公:即吕尚,号太公望,故称“太公”。

(2)多言多语:以下至“乃天下之主也”,见于《群书治要》卷三十一所引《六韬·龙韬》。

(3)要遮闾巷:《群书治要·六韬》作“要问闾巷”,译文从之。

(4)察奸伺祸:《群书治要·六韬》作“察奸伺猾”,译文从之。

(5)权数:权术,耍手段。好事:爱兴事端,喜欢多事。

(6)剧:指繁重的事务。

(7)先语察事:意谓在言语交谈之前,就能察觉事情的真相。形容富于先见之明。

(8)劝而与食:意谓与士卒同甘共苦,共同饮食。《六韬·龙韬》:“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

(9)实长希言:多诚实,少言语。

(10)忉忉:啰唆,唠叨。截截:巧辩貌。

(11)垂意:注意,留意。肃肃:严正貌。

(12)整:《群书治要·六韬》作“正”,译文从之。

(13)怍怍(zuò):腼腆貌。

(14)言语时出:言语谨慎,合于时宜。《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15)剧易:艰难。

(16)诚毕:《群书治要·六韬》作“诚必”,指遵守信用,说到做到。译文从之。

(17)经曰:未详所指何书。

(18)博访:广泛地寻查访求。

(19)勋勋纷纷:《群书治要·六韬》作“动动纷纷”,意谓一举一动。译文从之。

(20)出入豪居:《群书治要·六韬》作“出入居处”,译文从之。

(21)缓大:宽大。

(22)率:表率,楷模。

(23)聪明秀出谓之英:以下至“高祖、项羽是也”,出自《人物志·英雄》,有删节。

(24)分:汉魏时期形名学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本分、名分或曰要素。

(25)说不行:不敢提出正确的主张。《人物志·英雄》刘昞注:“智而无胆,不能正言。”

(26)修常:《人物志·英雄》作“循常”,译文从之。

(27)行:《人物志·英雄》作“胆”。

(28)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

【译文】

太公说:“多嘴多舌,言语恶毒,整天说别人的坏话,躺下休息的时候都不肯停止,被大众所憎恨,被他人所厌恶,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在街头巷尾打探消息,察探奸猾之人。有权术而爱兴事端,晚睡早起,虽然事务繁重也不后悔,这种人是管理妻子儿女的一家之长。富于先见之明,与士卒共同饮食,忠厚诚实,寡言少语,分配财物平均,这种人可以做十人的首领。能言善辩,用心严正,不听取劝说,屡屡使用刑罚,刑必见血,不避亲戚,这种人可以做百人的领袖。与人争辩时争强好胜,痛恨恶人的侵犯欺凌,以刑罚对人进行惩治,想要以此矫正大众,这种人可以做千人的首领。外表腼腆,言语合于时宜,了解士兵的饥饱,熟知士兵的艰难,这种人可以做万人的首领。畏惧谨慎,一日比一日更小心,亲近贤人,听取谋略,役使人知道节制,言语不傲慢,内心忠诚,说到做到,这种人可以做十万人的首领。 经中说:将领虽然以端庄持重为贵,但不可以犹豫不决;虽然以广泛地寻查访求为才能,但不应有头绪繁杂导致的困惑。这是评论将领的精妙之处。 温和善良,忠厚诚实,用心专一,见到贤人便加以推荐,执行法令严明公正,这种人可以做百万人的首领。一举一动,邻国无不知晓,所在之处,百姓亲近拥戴,诚实守信而仁厚宽大,明悉治世的方法,既能效法前人的成功事迹,又能挽救危败的局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如同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般,这种人是英雄的表率,天下的主宰。” 智慧与洞察力突出的叫作“英”,胆魄与气力过人的叫作“雄”,这是二者名号上的大致区别。智慧与洞察力,是“英”的要素,如果得不到“雄”的胆魄,那么主张就不能推行;胆魄与气力,是“雄”的要素,如果得不到“英”的智慧,那么事业也不能成功。如果智慧足够谋划事情的开始,而洞察力不足以抓住关键的时机,这样的人可以坐而论道,却不能处理具体的事务。如果智慧足够谋划事情的开始,洞察力足以抓住时机,而缺乏付诸行动的勇气,这样的人可以遵循常道,而不能应付变故。如果力量过人,却勇气不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大力士,而不能成为战斗中的先锋。力量过人,并具备付诸实行的勇气,然而智慧不足以预测事情的走向,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战斗中的先锋,而不足以成为军队的统帅。一定要智慧足以谋划事情的开始,洞察力足以抓住时机,胆略足以决断,然后才能成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的人。气力过人,具备付诸行动的勇气,智慧足以预测事情的走向,然后才能成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一人之身,兼有“英”与“雄”的各种要素,则能够称雄于世,汉高祖、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经曰:“智如源泉 (1) ,行可以为表仪者 (2) ,人师也;智可以砥砺,行可以为辅弼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快意 (3) ,一呼再诺者 (4) ,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欲观其亡 (5) ,必由其下。故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同志者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注释】

(1)智如源泉:以下至“得失之要”,出自《韩诗外传》卷五,文字略有不同。

(2)表仪:表率、仪范。

(3)当前快意:指在人面前,供人恣意差遣。

(4)诺:表示同意、遵命的应答声。

(5)欲观其亡:据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亡”为“上”之误。

【译文】

经说:“智慧如同有源之水,行为可以成为表率,这样的人可以做众人的老师;智慧可以磨砺人,行为可以辅佐人,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良友;依据法规做事,恪尽职守,不敢做非法之事,这样的人适合做下级官吏;在人面前,供人恣意差遣,喊他一声便连声答应,这样的人是他人的奴仆。所以上等的君主以老师为辅佐,中等的君主以良友为辅佐,下等的君主以小吏为辅佐,亡国之君以奴仆为辅佐。想要观察君主的优劣,一定要先观察他的下属。所以视力相同的人才能互相发现,听力相同的人才能互相听闻,志向相同的人才能互相交往,只有贤君才能任用贤人。所以身边的辅佐,所想要任用的人,是存亡的根本,得失的关键。”

孙武曰 (1) :“主孰有道 (2) 昔汉王见围荥阳 (3) 谓陈平曰 :“ 天下纷纷 何时定乎? 平曰 :“ 项王为人 恭敬爱人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 (4) 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嫚人少礼 (5) 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6) 诚宜各去两短 集其两长 天下指麾不足定也 。” 魏太祖谓郭嘉曰 (7) :“ 袁本初地广兵强 (8) 吾欲讨之 力不能敌 何如? 嘉对曰 :“ 项之不敌 公所知也 汉祖唯智胜 (9) 项羽虽强 终为所擒 嘉窃料之 绍有十败 公有十胜 虽兵强 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 公体任自然 此道胜 一也 绍虽兵强 绍以逆动 (10) 公以奉顺 以率天下 此义胜 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 绍以宽济 故不摄 (11) 公纠之以猛 而上下知制 此治胜 三也 绍外宽内忌 用人而旋疑之 所任唯亲戚子弟耳 公外简易而内机明 用人无疑 唯才能所宜 不问远近 此度胜 四也 绍多计少决 失在后事 (12) 公策得辄行 应变无穷 此谋胜 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 高议揖作 (13) 以收名誉 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 公至心待人 推诚而行之 不为虚美 以俭率下 与有功者无所吝 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 此德胜 六也 绍见人饥寒 恤念之情形于颜色 其所不见 虑或不及 所谓妇人之仁耳 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 至于大事与四海相接 恩之所加 皆过其望 虽所不见 虑之所周 无不济也 此仁胜 七也 以大臣争权 谗言或用 公御下以道 浸润不行 (14) 此明胜 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 公所是进之以礼 所不是正之以法 此文胜 九也 绍好为虚势 不知兵要 公以少克众 用兵如神 军人恃之 敌人畏之 此武胜 十也 。” 曹公曰 (15) :“ 吾知之 绍为人 志大而智小 色厉而胆薄 忌克而少威 兵多而分画不明 将骄而政令不一 土地虽广 粮食虽丰 适所以为吾奉也 。” 杨阜曰 (16) :“ 袁公宽而不断 好谋而少决 不断则无威 少决则后事 今虽强 终为所擒 曹公有雄才远略 决机无疑 法一而兵精 必能济大事也 。”将孰有能, 袁绍率大众攻许 孔融谓荀彧曰 (17) :“ 袁绍地广兵强 田丰 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 (18) 审配 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 (19) 颜良 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 (20) 殆难克乎? 彧曰 :“ 绍兵虽多而法令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 许攸贪而不治 审配专而无谋 逢纪果而自用 此二人留知后事 许攸贪而犯法 (21) 必不能纵 不纵必为变 颜良 文丑一夫之勇耳 可一战而擒也 。” 后许攸贪不奉法 审配收其妻子 攸怒 奔曹公 又颜良临阵授首 田丰以谏死 皆如彧所料也 。吾以此知胜之谓矣。”

【注释】

(1)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年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2)主孰有道:以下至“吾以此知胜之谓矣”:出自《孙子兵法·计》,有删节。有道,指得民心。《孙子兵法·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3)昔汉王见围荥阳:以下至“天下指麾不足定也”,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文字略有不同。前204年,项羽切断了汉军的粮道,将刘邦围困于荥阳城。

(4)重:吝惜。

(5)今大王嫚(màn)人少礼:《史记·陈丞相世家》以下有“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两句,上下文义方完整,译文据此补充。

(6)顽钝:圆滑而无骨气。

(7)魏太祖谓郭嘉曰:以下至“此武胜,十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的重要谋士。

(8)袁本初:即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出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董卓专权,袁绍与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讨伐董卓,被推举为盟主。后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两年后惭愤病死。

(9)唯:以,因为。

(10)绍以逆动:指袁绍曾拒绝承认汉献帝,图谋另立新君。《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11)不摄:混乱,不整。

(12)后事:错失事机。

(13)揖作:《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作“揖让”。

(14)浸润:《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谮”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

(15)曹公曰:以下至“适所以为吾奉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文字略有不同。

(16)杨阜曰:以下至“必能济大事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有删节。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曹魏大臣。

(17)孔融谓荀彧(yù)曰:以下至“可一战而擒也”,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荀彧,字文若,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重要谋臣。

(18)田丰:字元皓,钜鹿(治今河北平乡西南)人。袁绍谋臣。许攸:字子远,南阳(今属河南)人。袁绍谋臣。

(19)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袁绍谋臣。逢纪:字元图,南阳(今属河南)人。袁绍谋臣。

(20)颜良、文丑:袁绍手下将领。

(21)许攸贪而犯法:《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攸家犯其法”,译文从之。

【译文】

孙武说:“哪一方君主能得民心, 当年刘邦在荥阳被围困,对陈平说:“天下如此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为人,恭敬而友爱他人,所以那些清廉有节操、讲究礼仪的士人大多投奔他。但是到了要拿出爵位、封地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很吝啬,因此也有很多士人不愿意跟随他。现在大王您对人傲慢,缺少礼貌,所以那些清廉有节操的士人不来投奔,但您赏赐爵位、封地时非常慷慨,所以那些圆滑而无骨气、贪图钱财、不顾羞耻的人往往投奔您。如果两位能去掉各自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很快就能平定。”曹操对郭嘉说:“袁绍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但实力不足以匹敌,怎么办?”郭嘉回答说:“刘邦的实力比不上项羽,您是知道的。由于刘邦智谋过人,所以项羽虽然强大,但最终被刘邦制服。我私下估计,袁绍有十项必败的理由,您有十项必胜的理由,袁绍虽然军队强大,但不会有什么作为。袁绍礼节烦琐,您顺应自然;这是您在大道上胜过袁绍,此其一。袁绍虽然军队强大,但违逆汉室;而您尊奉天子,以率领天下;这是在道义上胜过袁绍,此其二。东汉末年的政策失误在于太过宽松,袁绍却以宽纵拯救宽松,所以政事混乱;您以严猛纠正宽松,则上下都懂得遵守规矩制度;这是您在治道上胜过袁绍,此其三。袁绍貌似宽厚而内心嫉妒,任用他人不久便加以怀疑,所重用的只有亲戚子弟而已;您外表疏略平易而内心精明,用人不疑,只根据才能是否适合,不管亲疏远近;这是您在器量上胜过袁绍,此其四。袁绍计谋虽多却优柔寡断,往往因为错失事机而失败;您计策确定了便马上施行,应对事变办法无穷;这是您在谋略上胜过袁绍,此其五。袁绍凭借着历代积累的政治资本,大发议论,讲究礼节,以博取名誉,那些喜欢夸夸其谈、修饰仪表的士人大多投奔了他;而您以诚心待人,以诚心做事,不追求虚假的名声,以俭朴的作风带领属下,赏赐有功的臣下从不吝啬,所以那些忠诚正直、富有远见而有真才实学的士人都愿意为您效力;这是您在德行上胜过袁绍,此其六。袁绍看见人遭受饥寒,脸上马上表现出恻隐怜悯之情,但是他看不见的,有时便考虑不到,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您对于眼前的小事时常有所忽略,但至于大事,与海内各地的交往,您给予的恩惠,都超出本人的期望,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考虑周全,人人都得到接济;这是您在仁爱上胜过袁绍,此其七。袁绍因为大臣们争权夺势,常常听信谗言,您以正道统御部下,谗言不得通行;这是您在明智上胜过袁绍,此其八。袁绍是非不分,您认为是对的,就用礼节加以升迁,认为是错的,就用法律加以惩治;这是您在文治上胜过袁绍,此其九。袁绍喜欢虚张声势,不知道用兵之道的关键;您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军队仰赖您,敌人畏惧您;这是您在武略上胜过袁绍,此其十。”曹操说:“我知道了,袁绍为人,志向大而智慧不足,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妒忌刻薄而缺少威严,兵力虽多却部署混乱,将领骄横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充足,正好可以作为给我的奉献。”杨阜说:“袁绍宽厚而不果断,喜欢谋划而缺少决断。不果断就没有威信,缺少决断就会错失事机。眼下虽然强大,但最终会被人所擒。曹操有雄才远略,判断时机毫不迟疑,法令一致而军队精锐,必定能够成就大事。” 哪一方将领更有能力, 袁绍率领大军进攻许都,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土地广阔,军队强大,田丰、许攸这样的谋臣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承担政事,颜良、文丑这样勇冠三军的壮士为他统率军队,恐怕难以战胜吧?”荀彧说:“袁绍兵力虽多而法令不严整。田丰刚烈而常常冒犯袁绍,许攸贪婪而不能约束自己,审配专横而没有谋略,逢纪果敢而刚愎自用。许攸、审配这两个人留下来主持后方的政事,如果许攸家人贪财犯法,一定不会放过,不放过,许攸就一定会叛变。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次交锋就能活捉他们。”后来许攸贪财犯法,审配收押了他的妻儿。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另外,颜良在战场上被杀,田丰因为直谏被处死,一切都如荀彧所料。 我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双方的胜负。” /fqI9Pn2OkA2dVGL6eHu9YbOApj19mJnvNs4psY7//N/MC8wnqH1AG1NFM5w3g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