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以《成均圖》爲代表的音轉理論

學術界對於章太炎的音轉理論(以《成均圖》爲代表)一直是質疑聲不斷。黄侃、錢玄同本著科學的精神對章太炎的音轉理論提出了商榷。隨後林語堂在《前漢方音區域考》(1927)、張世禄在《中國古音學》(1930)、齊佩瑢在《訓詁學概論》(1943)中也對章太炎的音轉理論提出了批判。而其中以王力《漢語音韻學》(1936)中對章太炎《成均圖》的質疑最爲經典,他説:“人們往往不滿意於章氏的《成均圖》,因爲他無所不通,無所不轉,近於取巧的辦法。”這樣的評價是嚴苛的,也是正確的,但如果從訓詁學的層面去分析則另有一説。上世紀70年代以後,學術界對章太炎的音轉理論的看法逐漸有所改變。徐復《章氏〈成韻圖〉疏證》(1977)是研究章太炎《成均圖》價值的必讀論著。徐復在每一組旁轉或對轉下都有大量的文獻作爲佐證,豐富了章太炎語源學體系,也證明了雖然從音理角度來看章太炎的韻轉體系存在問題,但從實際文獻用例出發,卻有很多力證説明章太炎的韻轉理論在訓詁層面是成立的。李開《學習徐復教授〈章氏成韻圖疏證〉》(2012),此文與徐復《章氏〈成韻圖〉疏證》一文一脈相承,它不僅是對徐文的學習,更應該看做是對徐文的進一步闡釋,爲我們讀懂徐文、從而讀懂章太炎的《成均圖》架設了一座橋樑。俞敏的《〈國故論衡·成均圖〉注》(1981)則對《成均圖》隨文加注,爲章太炎的通轉提供了很多新的文獻佐證。靳華《中國學術名著提要·語言文字卷·國故論衡上卷》(1992)認爲:“章氏講韻轉,主要是從語言和語義的關係來討論語言演變中的聲音轉變規律,他的韻轉理論已經超越了古音學的範疇而跟訓詁學緊密地聯繫起來了。”許良越在《〈文始〉的音韻學價值》(2011)中認爲章太炎的音轉理論不僅是他古音學的核心,而且還是“漢語詞源研究中最早出現的判定同源詞的語音標準”。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王力就部分肯定了章太炎音轉理論,他在《漢語音韻學》(1936)中説:“章氏只根據通轉説以談文字之轉注、假借及孳乳之理,並未因此而完全泯滅古韻二十三部的疆界。”在研究章太炎音轉理論方面,還有幾篇論文可以作爲參考,如:沈晉華《章太炎〈成均圖〉對戴震〈轉語〉的繼承和發展》(2002),李子君《章炳麟的〈成均圖〉及“音轉理論”》(2004),劉豔梅《章炳麟〈成均圖〉的重新分析》(2008)等等。 EsNFNjo6AX5xdWb3H2/v5qpLpFF6aXiNKIXqHFO4xZ4PDzo3MFL4CSJrDz8T/Q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