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不做选择题……豪气的背后其实透着某种无奈:有时实在是没得选。比如照护抑郁的青少年——而这个孩子正是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

如今,为人父母的我们“巧遇”这种没得选处境的概率正在快速提升。与10年前甚至是5年前相比,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如今正在经历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例如,在美国,2019年约五分之一的在校学生认真考虑过自杀,2021年44%的高中生报告说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持续的悲伤或绝望感。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出版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指出,仅在新冠疫情第一年(2020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就分别增加了28%和26%,其中年轻人的患病率高于成年人。在中国,6~16岁孩子中各类心理障碍的患病率达17.5%,青少年群体中抑郁情绪的筛出率达到了24.6%。

或许冷冰冰的数字对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并无特别感受。但对于每一个经历着或者经历过抑郁等心理健康危机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亲人来说,这些数字落在他们身上,就是100%,是难以忘却之痛!

随着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有关青少年抑郁的科普内容也在近些年涌现。我们只要稍加用心,就能找到大量相关资料和信息。然而大家常常遗忘甚至压根没想到的是,当青少年出现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时,发生的并不只是一场危机,而是两场危机:除了青少年本人外,他们的家人或其他照护者在试图应对这种情况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危机。

为了应对这两场同步发生的危机,孩子及其家庭,或者患病孩子的其他照护者(比如亲戚、朋友、老师、同伴)必须都参与到防治计划中来,与专业人员一道找出情绪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干预,同时强化未来应对这类问题的技能和支持系统。

轻松地说说“每个患病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患病的家庭”,或者简单粗暴地将病因归于“原生家庭”,虽然即刻冲击力很强,但并不完全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青少年抑郁与其他许多心理行为问题一样,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很多家长也在痛苦中挣扎,感到困惑和自责。理性的做法是要让他们树立信心、提升能力,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家庭内部功能的缺陷,比如沟通困难、不健康的应对技巧、家庭结构和组织不完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以及对疾病的偏见和病耻感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管理情绪和寻求支持的能力。在帮助青少年摆脱抑郁等问题的过程中,对照护者、整个家庭给予支持,与让青少年及时得到专业治疗同等重要,长远来看甚至比单纯的治疗更加重要。

此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的是,父母等照护者在照护青少年期孩子时的需求、困境和所面临的挑战,与照护幼儿期孩子时的完全不同。因此即便我们过去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应对技能,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阶段后,也可能就完全失效了,需要重新学习、补课。

《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是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民调侃地称作“我们的宛平南路600号”)青少年心理健康团队的最新力作,它属于“600号心理”系列这个“大家庭”,也沿袭着其一以贯之的专业、轻松、友好、实用等风格。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作者团队还是出版社编辑团队,都感受到了需要让其兼具专业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的极大挑战。此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也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倾力支持。在参与此项工作的几个团队一轮又一轮的完善之下,最终还是较为满意地奉出了你眼前的这本小书。

这本书可以视为替困惑中的家长、教师等抑郁青少年照护者释疑解惑的一位“心理师朋友”,也可以作为刚踏入青少年心理障碍诊疗领域的医护新人的指导手册。从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增进自身和家人心理健康的角度,相信作为普通大众的每一位读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也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并能在读后受到某些启发。

因为编写团队的初心,源自我们自己也都是“孩子的家长/照护者”。

谢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监事长 KYZRL2UdbNoFbjc/FKeUL7XGMJ4wirCFHfZoGXGFtity7z+9XonOCO6TEc7Gyi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