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离开摇篮,驶向星际
——读《月球车与火星车》

猛犸

猛犸,科学作者、译者。

如果说进入太空是人类文明迈向未知的第一步,那么探索其他星球就无疑是第二步。考虑到太空的严酷环境,要探索月球和其他地外行星,得先派个先锋。

该派谁?怎么派?这些先锋有什么故事?在这本《月球车与火星车》里,贾阳博士娓娓道来。

贾阳是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可能是最熟悉这些地外先锋的人之一。他带领航天科研人员,花了十八年时间设计制造了三辆小车,第一辆车被送上了月球正面;第二辆车被送到了月球背面;第三辆车跑得更远,被送到了3.2亿千米之外的火星。

在他写的这本《月球车与火星车》里,不仅详细介绍了这些中国空间探测的重要里程碑,还探讨了不少其他话题:从月球车地面实验的选址与实验过程,到火星土壤的模拟,再到如何为火星车设计一个既好看又有意义的车标,从科普到科幻,44篇文章看得人不忍释卷。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月球车、火星车,以及回顾与展望。在月球车部分,作者写了在地球上如何模拟月球土壤,月球车地面外场实验的细节,月球车取得的科学探测成果,月球车的关键技术和研发历程;在火星车部分,写了火星车的减重实验,太阳能电池板如何除尘,模拟火星土壤,火星车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细节,甚至是图像压缩的算法;在回顾与展望部分,写了深空探测器技术体系,星球车的关键技术,火星改造设想等,还附送了航天天文主题旅游景点推介和短篇科幻小说。作者平实精准的笔触,带我们走进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我们走进月球车和火星车的研发现场,又带我们进入太空,降落月球和火星,与“玉兔一号”“玉兔二号”和“祝融号”一起睁开懵懂的眼睛,面对全新的世界。

一线专家写科普,才是最好看的。本书并不讨论什么宏大命题,而是一篇篇充满细节、质朴和务实的记录。这些细节,不仅生动地还原了科研过程中一个个看似琐碎但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展示出研究团队在面对挑战时,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将其一一克服。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航天精神的最好诠释;每一次困境,都是对坚持和勇气的考验。

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庞大故事中的一些片段。这些具体的片段和细节,让这本书活了起来。

我从小就喜欢科幻作品。从《银河英雄传说》到《星球大战》,从《星际迷航》到《萤火虫》,都给我留下一种印象:太空探险似乎是一件异常浪漫和有趣的事情,太空旅行是大开大阖的轻松旅程,主人公开着像是破卡车的飞船就能通行无阻。

显然,这样的设定对凸显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会有帮助,但这本书告诉我,实际的太空探险远非如此。真正的深空探索是辗转腾挪的一系列努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在月球和火星的恶劣环境中,每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研究人员不得不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目前,人类的太空旅行还只是在地球周边蹒跚学步,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小心翼翼。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不妨试想一下,珠峰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比火星的生存环境好很多,但是当前人类想在珠峰长期生存都尚遥不可及,何况火星?

能大开大阖只是太空歌剧,真实的太空工作是慎之又慎的。这些地外天体探测器的设计和实现,在作者的眼中是强约束下的目标优化问题:恶劣的环境、巨大的技术跨度、复杂的工作模式和严格的资源约束,每一个都是连绵的高山,等待被逐一跨越。但无论多么艰难,作者和他的团队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来直面问题。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那部主角在火星上种土豆的电影《火星救援》——被落在火星上的主角碰到一个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然后靠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一个个解决。主角喜欢说:“让我们来算一下。”这本书记录的也是类似的状况:一次次的反复计算,一次次的细致模拟,一点点“锱铢必较”的改进,最终才能带来一次次成功。

几十年来,人类在如蓝色微尘的小小星球上,以其渺小的身躯,向宇宙提出了无数问题和挑战。宇宙太严厉,我们还太弱小。但是,人类并不会一直弱小下去。在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努力,去做那些具体的事情。就像这本书展示的那样,没有口号,没有抒情,有的只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一个个问题和一次次解决。

“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而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这是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的名言,同样也反映在中国航天人身上。中国的航天人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让中国进入能够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深空探测先进国家行列,并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在2028年左右,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就能建起来,届时我们会解决在月球生活的能源、交通、通信、生命保障问题。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这是没问题的。”

那将会是伟大的一步。而这本《月球车与火星车》提醒我们,在追求伟大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一辆月球车从2006年第一辆原理样机,到2013年底在月球上开始巡视探测,背后是被逐一解决的无数问题和困难。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失败、每一次修正,都在扩展着人类文明的边界。

最终,我们将会迈出地球。就像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所说: “将我们的注意力局限在地球事务上,是在限制人类的精神。” 迈出地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尽管目前我们还在宇宙的门槛里蹒跚学步,但正是在小步积累之下,人类在未来才能够向太空昂首阔步。

这本书页数不多,但是沉甸甸的。这是一本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展示了人类的努力与雄心。正如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P2VH34botW5jtsa6qP/kfOnI4FXg10X2e9R2QR23PwxbcSPMQ91SaNDs3/8XHno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