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24排名方法

排名对象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专业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中设置的专业为准。在每个专业下,排名的对象是开设该专业且在2022年学校层面有本科毕业生的普通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军事院校等因情况特殊暂未纳入排名,学校已公示停招且此后未再招生的专业点暂未纳入排名,2023年度新增的专业点暂未纳入排名。

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发布的专业共有810个,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其中,对于至少有4所大学开设的专业,每个专业发布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1103所高校的31414个专业点上榜。对于开设学校数小于4所的专业,比如瑞典语、荷兰语、挪威语等小语种专业或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等民族医学专业,这些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很小但又有特殊的社会需求,本次排名将其划分为“特色专业”,并发布这些特色专业的开设学校名单,但不计算排名,2024年全国共有153所高校开设了284个特色专业点。发布专业名单及各专业的发布数见下表:

评价体系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评价体系由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组成,下设25项测量指标。在绝大多数专业,5个指标类别的权重分别为学校条件(10)、学科支撑(20)、专业生源(20)、专业就业(5)、专业条件(0-35)。

由于一些指标在不同专业下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存在差别,因此“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在部分专业采用有所差异的指标体系。例如,艺术学门类下所有专业、体育类专业、公安学类专业、公安技术类专业等,没有采用专业生源(新生高考成绩)指标;智能感知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跨境电子商务、食品营养与健康等2019年之后增设的专业,没有采用专业就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标;外国语言文学类的小语种专业、秘书学、编辑出版学、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应用属性强于学术属性的专业,学科支撑的权重设为10或者5。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评价体系如下图所示:

评级规则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计算给出每个专业点的综合评级以及在各个指标类别的评级,规则如下:

指标定义与数据来源

模块一:学校条件

生均经费

生均经费

指学校2022年度各项收入总和与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学历留学生)总数的比值。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师资条件

师生比

指学校2022年度专任教师数与学校全日制本科生数的比值。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教师学历结构

指学校2022年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教师职称结构

指学校2022年度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教授授课率

指学校2022年度正教授主讲本科课程门次数占本科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模块二:学科支撑

一流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指学校本科专业的支撑学科入选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情况。计算得分时,支撑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赋予10分,支撑学科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使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得分补充。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学科排名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指学校本科专业的支撑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的结果。在计算得分时,支撑学科排名位列前3%或前2名赋予10分,位列前7%或前3名赋予9分,位列前12%或前4名赋予8分,位列前20%赋予7分,以此类推,位列前70%赋予2分,未上榜但支撑学科为硕士点或博士点的赋予1分。一个本科专业具有多个支撑学科的,取所有支撑学科中赋分最高的学科得分作为支撑学科得分。

数据来源:软科排名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模块三:专业生源

生源质量

新生高考成绩

指学校2022年度该专业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首先计算一所学校该专业在各省各科别录取最低分的排名名次,接着计算该专业在各省各科别的排名名次与对应省份对应科别招生学校数的比值,即专业位次得分,然后计算该专业在全国所有省份和科别的专业位次得分的中位数,通过计算该专业位次得分中位数与同专业的位次得分中位数的最大值的比值,得到该专业的标准化生源质量得分。

数据来源:各省市招生/教育考试院;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

模块四:专业就业

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指学校2022年度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中落实毕业去向的比例,包括协议与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等。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模块五:专业条件

立德树人

模范先进教师

指学校该专业教师获颁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等荣誉称号的总数(截至2023年12月)。在计算得分时,每项奖励计1分。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教育部网站;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模范先进学生

指学校该专业本科生在2018-2022年当选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项荣誉计1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共青团中央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思政教育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指学校该专业在2021年获立项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个项目计0.5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9-2023年获立项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个项目计0.1分,累积不超过0.5分。

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品牌认证

国家级认证专业

指学校该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类认证专业、师范类认证专业、临床医学类认证专业、护理学认证专业、药学类认证专业、土建类认证专业、口腔医学类认证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认证专业、中医学认证专业、中药学认证专业的情况(截至2024年1月)。在计算得分时,每项认证计5分,当一个专业同时属于两个及以上国家级认证专业时,计6分。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教育部网站;住建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省级认证专业

指学校该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等的情况(截至2024年1月)。在计算得分时,每项认证计3分;当一个专业同时属于两个及以上省级认证专业时,计4分;当一个专业同时属于国家级认证专业和省级认证专业时,不再统计省级认证专业的得分。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课程教材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7-2023年获批建设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包含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总数,仅统计本科类课程。在计算得分时,每门课程计0.5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9-2023年获批建设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包含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总数,仅统计本科类课程。在计算得分时,每门课程计0.1分,累积不超过0.5分。

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

品牌示范课程

指学校该专业在2007-2016年获认定的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总数,仅统计本科类课程。在计算得分时,每门课程计0.5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国家优秀教材

指学校该专业获认定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中宣部组编“马工程”教材、教育部组编“马工程”教材的折合数(截至2023年12月)。在计算得分时,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计2分、一等奖计1分、二等奖计0.5分,其他教材均计0.5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8年和2022年获颁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折合数(只统计高等教育类)。在计算得分时,特等奖计4分、一等奖计2分、二等奖计1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省级教学成果奖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9-2023年获颁的省级教学成果奖折合数(只统计高等教育类)。在计算得分时,特等奖计0.8分、一等奖计0.4分、二等奖计0.2分、三等奖计0.1分,累积不超过1分。

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教学改革

国家级教改项目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8-2021年获立项的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个项目计0.5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省级教改项目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9-2023年获立项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个项目计0.1分,累积不超过0.5分。

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教委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

卓越拔尖计划

指学校该专业在2011-2023年获立项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023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总数。在计算得分时,每个计划计2分,当一个专业获立项多个卓越拔尖计划时,仅计2分。

数据来源:学校发布或学校提供;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培养基地

国家教学基地

指学校该专业获立项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培养基地的总数(截至2023年12月)。在计算得分时,每个基地计1分。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专业建设水平数据监测平台

* “学校条件”类别下的指标,当指定年份的数据缺失时,依次采用上版排名的数据或再上版排名的数据;当过去两年排名的数据仍然缺失时,采用相同层次、相同类型、相同省市学校该项指标的最小值替代。

* 新生高考成绩指标,当特定专业的新生高考成绩缺失时,采用本校同年份的学校层面数据替代。

*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标,当特定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数据缺失时,采用本校同年份的学校层面数据替代。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数据来自学校公开发布的报告和教育部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经过规范化数据清洗和专业切割等流程处理后,得到各个专业的各项指标数据。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数据来自学校公开发布的报告和教育部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经过规范化数据清洗和专业切割等流程处理后,得到各个专业的各项指标数据。

为帮助高校分析自身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短板,软科重磅推出《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指标数据分析报告》,提供高校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的完整排名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帮助高校客观定位自身专业建设水平,提供专业发展的目标建议等。如果您是高校管理人员,可扫码下图二维码咨询相关服务。

如需咨询更多信息,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电话:021-33560699

邮箱:support@shanghairanking.com jcmYYhdYbspgHtaJhZo2bugrk+XB5TZc9Wo5jva+JWVSSsIGpMxw8ra0VpeigY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