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化,将川汉、粤汉铁路的筑路权卖给美、英、法等国的银行。这一消息引起了四川人民的极大愤怒。

6月17日,成都各界宣布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开贞参加了成立大会。罗纶开口便说:“我们四川的父老伯叔!我们四川人的生命财产拿给盛宣怀给我们出卖了,卖给外国人去了!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说完他就号啕大哭。这一下子感染了会场上所有的人,大家都哭了起来。高呼着“反对”“打倒”的口号。罗纶见集会有了初步成效,于是提出了他的主张:“我们要组织一个临时的机关,一方面我们要联络本省的人,另一方面我们要联络外省的、全国的同胞,我们要一致反抗,反抗到底!达不到目的,我们四川人要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人抗纳租税!”在一片赞成声中,“保路同志会”宣告成立。罗纶动员民众的手段和办法,给开贞留下了深刻印象。

“保路同志会”成立后,在街道供奉光绪牌位,散发传单,使当地政府权威扫地。1911年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逮捕蒲殿俊、罗纶。成都群众赴总督衙门要求放人,赵尔丰下令开枪,打死群众三十二人,酿成“成都血案”。四川人民愤怒了,各路同志军围攻成都。当时辛亥革命第一枪已经在武昌打响,重庆也已经光复。成都成为了孤岛。赵尔丰只好将政权交给蒲殿俊。四川独立,成立“大汉军政府”,蒲殿俊任都督。但蒲殿俊没有兵权,其职位不久就被手握重兵的尹昌衡取而代之了。尹昌衡取得政权后,派人杀了赵尔丰。革命党人董修武等人在尹昌衡部下担任重要职位,郭开文被任命为四川的交通部长。

开贞快二十岁了,他在成都上学期间,母亲最操心的事儿是他的婚事。他本来在十岁前就订了婚,但那女孩却在开贞上小学时去世了。后来也有媒人提过亲,都没有合适的。不久,开贞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订了婚。母亲对开贞说:“你太严格了。你看这两三年已经全无消息,你不怕成为一个鳏夫子吗?”“你父亲多病,娘也老了。”但开贞并不着急。

1911年10月,开贞在成都接到家信。母亲已经帮他订了婚,媒人是一位远房叔母,女孩是她亲戚,名为张琼华。据这位叔母说,女孩人品好,在上学,又没缠过足。叔母还说,这女孩嫁到郭家,不会弱于郭家的任何一个姑娘。母亲加了一句,这女孩不亚于三嫂。在开贞看来,三嫂是郭家最美的人。条件这么好,母亲没有征求开贞的意见,私下就定了。

1911年冬月,开贞回沙湾与父母团聚。郭开文对弟弟抱有很大的期待,嘱托他回乡提倡办团练,创立观字营,保卫乡里。开贞为保卫团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保卫团的团部设在我们福建人的会馆天后宫。团长是旧有的团正,一位姓黎的武秀才;军师是旧有的保正,一位姓詹的文秀才;幺叔便做了参谋。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都做了文牍。场上的青年,不问有枪无枪,愿意加入的都做了团员。每天提兵操练,出告示,出招兵买马的檄文。檄文是我做的手笔。” [31] 但乡里十分混乱,各种势力此消彼长,局面很难掌控,开贞面临很大的危险。尽管如此,开贞还是在给大哥报告局势的信末说:“而我哥与弟亦乡人也,岂能作壁上观,吝此区区身而不为吾乡效犬马之劳以趋步于诸先生之后尘耶。临书匆卒,不尽欲言,国事旁午,努力努力。” [32]

春节就要到了,开贞应邀为乡人撰写春联。他一方面歌颂辛亥革命,另一方面也为边地不宁忧虑不已。像下面这两副对联:

实行黑铁主义,可保和平;世道尽强权,问欧洲十九世纪之神圣同盟,究有何种成绩在。

竟有黄种新书,殊堪快慰;同胞齐努力,愿汉家四百兆数之文明上族,演出这般事业来。

光复事殊难,花旗矗树,华盛顿铜像如生,祖国丘墟,哥修孤英魂罔吊。于瞻于仰,或败或成,人力固攸关,良亦天心有眷顾。

边维氛未靖,东胡逐去,旧山河完璧以还,宝藏丰繁,碧眼儿垂津久注。而今而后,载兴载励,匹夫岂无责,要将铁血购和平。

他希望革命能够给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共和岁月一年春,看莺梭柳岸,燕织桃堤,最是得意忘言,自由人醉神仙窟。

革命风云千载盛,把马放华阳,牛归林野,不妨成功作乐,大武声和雅颂诗。

当然,年轻的开贞也存有一般民众的狭隘的民族思想:

横磨剑利,赤血流漂,问他犬族胡儿,后此年时,敢否南来牧马?

汉字旗翻,国光辉耀,祝我神明胄裔,从兹振刷,永为东亚雄狮。

总体上说,这些对联体现了开贞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出色的文字功底。

当时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家乡人认为大乱即将开始,父母都忙着为儿女张罗婚事。张家来信,希望在一两月内举行婚礼。父母征求开贞意见,开贞认为既已订婚,迟早要举行婚礼,那就同意吧。

二十岁的开贞总是乐观的,叔母说新娘子是读过书的,人品又好,这说明她有基础、上进。婚后可以征得父母同意,带她去成都求学。可他万万没想到:隔着麻布口袋买猫,说好要白猫,买回家却可能是黑猫。婚前没见过一面的未婚妻,假如人品学问都不是叔母所说的那样子呢?

正月十五前后,开贞穿上长袍马褂,按旧式礼仪迎娶他那五十里外的新娘。花轿落地后,新娘的脚先出了轿门,开贞暗自叫一声不好,那脚是三寸金莲。揭开盖头后,开贞更为吃惊,她鼻子难看,跟媒人说的差远了。但是已经办完婚礼,又不能退。开贞倒能远走高飞,去他乡寻找别样的人们,只是苦了这新娘,一辈子在家候着,等那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对于张琼华这样的妇女的悲苦命运,开贞是能理解的。他曾在1910年作过一首《咏秋海棠》:

啼红满颊生潮晕,

猩点罗袊泪似烟。

斜倚砌栏无限恨,

慵开倦眼未应眠。

玉环赐浴承恩后,

飞燕凝神欲舞前。

鹈无端鸣太早,

绿珠楼坠舞蹁跹。

这首诗对那些青春易逝、命运悲惨的旧社会妇女,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婚后第五天,开贞就离开家乡,护送大嫂到成都。

当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内政局纷乱。开贞对这内忧外患的局面十分关切。他曾在1912年重阳节写作的《和王大九日登城之作原韵二首》表达了这样的心情:

烽火连西北,登埤动客心。

茱萸山插少,荆棘路埋深。

惊见归飞雁,愁听断续砧。

一声河满子,泪落不成吟。

铁马关山远,铜驼棘尚深。

登高频极目,俯首更伤心。

乱际惊听角,淒迥不闻砧。

故园菊应好,难得旧时吟。

1912年,英国派兵送十三世达赖回到拉萨,宣布西藏独立。尹昌衡奉命讨伐,郭开文任西征军总参赞。西征军在三个月之中平定川边叛乱。就在讨伐胜利的关头,北洋政府下令停止西征。开贞与李劼人、周太玄等七八个同学,到武侯祠吃茶,决定以尹昌衡西征为题,各写一首诗。开贞最先写好:

藏卫喧腾独立声,

斯人决计徂西征。

豪华定远居投笔,

俊逸终军直请缨。

羽檄飞驰千万急,

蛮腰纤细十分轻。

寨中欢乐知何似,

留滞安阳楚将营。

斯人指的是尹昌衡。定远是东汉名将班超,他少有大志,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终军是西汉时的少年天才,他曾向汉武帝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尾联以楚怀王上将军宋义的典故,隐喻尹昌衡奉命停止西征,止于打箭炉。李劼人最后写成:

锦官城外柏森森,

将军走马去西征。

非关陈琳传神檄,

真是终军请长缨。

藏鸟康花情重重,

宝刀明马意轻轻。

筹边方略何须问,

几时归来酒一樽。 [33]

开贞和李劼人等同学的唱和,充分表现了他们对时局的关心,对尹昌衡好色的微讽,对被迫停止进军的叹息。

1911年起,沙俄策动内外蒙古独立,出兵新疆伊犁、阿尔泰、喀什等地,局势十分危急。1912年8月20日,蒙军在沙俄唆使下攻占科布多。开贞愤而赋诗:

贺兰山外动妖氛,

漠北洮南作战云。

夜舞剑光挥白雪,

时期颈血染沙殷。

筹边岂仗和戎策,

报国须传净虏勋。

已见请缨争击虏,

何如议论徒纷纷。

1912年11月,沙俄与蒙古签订协议,企图使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开贞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忧虑,在诗中写道:

抽绎俄蒙协约词,

我心如醉复如痴。

追念极边思缅越,

难忘近世失高丽。

覆车俱在宁仍蹈,

殷鉴犹悬敢受欺?

伤心国势飘摇甚,

中流砥柱仗阿谁?

开贞纵观近代中国,认为失去了缅甸、越南和朝鲜,现在又到了蒙古分裂出去的关头。他希望能有“中流砥柱”一样的人物出现,保全祖国的领土完整。

辛亥革命后的成都,很多军官拥兵自重,令出不一,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开贞对此十分忧虑。他在诗中写道:

甲保街头夜鼓鼙,

满城烟火月轮西。

兵骄将悍杜陵泪,

象走蛇奔庾信凄。

社鼠缘经成市虎,

惩羹敢不慎吹齑。

茫茫大祸知何日,

深夜牙牌费卜稽。

不怨萑苻转怨兵,

曾经弓弹听弦惊。

多多益善谁能得,

日日添骄势甚横。

乡校官衙纷捣毁,

壶浆箪食畏争迎。

还怜帏幄纡筹者,

惩令欲行不敢行。

兵骄将悍、政令不行,这让开贞预感到“茫茫大祸”将要到来。

这时的成都,已经不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了。新政府需要人才,稍微出色一些的教员,大都当了官。学生学无可学,虚掷光阴。新成立的政府,给人们的失望多于希望。开贞满腔义愤,醉酒、打麻将、看京剧。但每次放纵后,总是悲从中来。他有《锦里逢毛大醉后口号》三首表述这样的心情:

乌兔追随几隔年,

依稀往事已如烟。

灯前共话巴山雨,

总觉罗浮别有天。

秋月春风不计年,

等闲诗酒醉霞烟。

那堪乱后重相见,

怕听悲笳入暮天。

屈指韶华二十年,

茫茫心绪总如烟。

故人相对无长物,

一弹剑铗一呼天。

1913年2月,开贞进入四川省高等学校正科二部九班就读。开贞在这短短几个月的高等学校学习生活中,进入到诗的觉醒期。“我的诗的觉醒期,我自己明确记忆着,是在民国二年。”“进了高等学校的实科,英文读本仍然是匡伯伦。大约是在卷四或卷五里面,发现了美国的朗费洛(Longfellow)的《箭与歌》(Arrow and Song)那首两节的短诗,一个字也没有翻字典的必要便念懂了。那诗使我感觉着异常的清新,我好象第一次才和‘诗’见了面的一样。”但当时处在实业和科学救国的风气下,开贞轻视文学:“虽然诗的真面目偶尔向自己的悟性把面罩揭开了来,但也拒绝了它,没有更进一步和它认识的意欲。” [34]

6月,天津陆军军医学校在四川录取六人,开贞榜上有名。开贞从此离开四川,前往异地求学。


[1] 郭沫若:《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26页。

[2] 郭沫若:《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26页。

[3] 郭开文:《德音录·祭母文》,《沙湾文史》,1987年6月第3期。

[4] 郭开文:《德音录·祭母文》,《沙湾文史》,1987年6月第3期。

[5] 郭开文:《德音录·先考膏如府君行述》,《沙湾文史》,1987年6月第3期。

[6] 郭开文:《德音录·祭母文》,《沙湾文史》,1987年6月第3期。

[7]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8]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5—46页。

[9]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10页。

[10] 吴枫主编:《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252页。

[11]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2页。

[12] 郭沫若:《我的学生时代》,《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1页。

[13] 黎跃进:《东方文学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0页。

[14] 孟昭毅等:《中国东方文学翻译史》(上卷),昆仑出版社,2014年,第76页。

[15] 彭望苏:《北京报界先声20世纪之初的彭翼仲与〈京话日报〉》,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5页。

[16]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33页。

[17]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6页。

[18] 杜道生口述,张家钊访问整理:《花繁浓艳出芙蓉,狮山更见晚霞红》,谭继和主编:《青史留真》(第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7页。

[19] 陈俐:《郭沫若〈我的幼年〉的双重叙事与读者接受》,《郭沫若与文化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200页。

[20] 郭沫若:《我的学生时代》,《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1页。

[21] 廖宗泽:《六译先生行述》,《廖平年谱》,巴蜀书社,1985年,第88页。

[22]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20页。

[23]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21页。

[24] 郭沫若:《我的童年》,同上书,第123页。

[25] 郭沫若:《我的童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135页。

[26] 郭沫若:《庄子与鲁迅》,《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68页。

[27] 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中国文艺》第1卷第2期,1937年6月。

[28] 郭沫若:《反正前后》,《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209、210页。

[29] 郭沫若:《反正前后》,同上书,第210页。

[30] 郭沫若:《答某君书》,郭平英、秦川编《敝帚集与游学家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31] 郭沫若:《黑猫》,《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287页。

[32] 郭沫若:《寄大兄书》,郭平英、秦川编《敝帚集与游学家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2页。

[33]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劼人研究学会编:《李劼人研究》(2007),巴蜀书社,2008年,第165页。

[34]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11页。 uqHrxeYbuxk/3JTZ8JaoikIRrJN9gMgy/aUpJGCplntf+CZJp8o1h6rBFnSTU+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