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猪八戒本来不是二师兄

第三号重要人物猪八戒,终于出场了!

今天的《西游记》里,猪八戒是二师兄,孙悟空是老大,沙和尚老三,但早先的排行,并不是这样的。

沙和尚本来是二师兄

朝鲜有一本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记录了元代的一部《西游记》,里面讲到唐僧师徒四人,是这样的:

唐太宗敕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

这当然只是对原著情节的概述。但有意思的是,三个徒弟的顺序是孙悟空、沙和尚、朱八戒,和今天的不一样。

是不是作者随便那么一写呢?不是的,《西游记杂剧》里也是先收孙悟空,再收沙和尚,最后收猪八戒。

《西游记》里,孙悟空负责降妖除怪,伺候人跑腿的事断乎是不肯干的。沙和尚是唐僧的贴身侍卫,只有当唐僧身边只剩他一人的时候,妖魔袭击,他才出手。唯独猪八戒,工作内容很不固定:平时他得挑行李;孙悟空打妖怪需要帮手,他也得上;伺候唐僧的起居,也是他的活。这正是打杂“临时工”的角色。所以猪八戒在盘丝洞那一回,有这么一句话:“三人出外,小的儿苦。”按说他这时已是“二师兄”,无论怎么算也不能说“小”。这句话既表明了他的“苦”,也正好透露了他本来排行的一点痕迹。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我们印象中是沙和尚挑担子,这其实是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实际上在原著里,这个担子大多数时间是猪八戒挑的,最后他也是因为“挑担有功”,被如来封了个净坛使者。

降妖、牵马、挑担三者,孰贵孰贱?肯定是降妖>牵马>挑担。降妖就是领导的办公室主任,牵马就是领导的司机,挑担只能算作临时工。挑担这个活,在旅行中是最累人的,一般都由队伍中等级最低的人来干。所以在乌鸡国救活了国王,孙悟空就对猪八戒说:

“八戒,你行李有多重?”八戒道:“哥哥,这行李日逐挑着,倒也不知有多重。”行者道:“你把那一担儿分为两担,将一担儿你挑着,将一担儿与这皇帝挑。我们赶早进城干事。”八戒欢喜道:“造化!造化!当时驮他来,不知费了多少力。如今医活了,原来是个替身。”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就问寺中取条扁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着。

这里又临时收了一个国王当徒弟,孙悟空安排给他的活,不是去替沙和尚牵马,而是去替猪八戒挑担。

大概在明代以后的西游故事里,猪八戒就变成二师兄了。他为什么被“升职”了呢?

猪八戒的资本

猪八戒在师徒中的排名,本来是最后的。从西游故事的演化来看,猪八戒也是最后加入的。在较早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就已经有了猴行者和深沙神——虽然这位深沙神还没有加入取经队伍,但已经是很有名的人物了——这时还没有半点猪八戒的影子。直到《西游记杂剧》时期,八戒才跑进了剧情里,而且很有意思,他是带着一个完整故事来的。

话说裴太公有个女儿,自幼许给朱太公的儿子朱公子为妻。不料朱太公家道中落,裴太公想悔婚。裴姑娘夜夜祷告苍天,要和朱公子在一起。不料引来了黑风山的黑猪精。他变化成人形,假冒朱公子,把裴姑娘骗到山里。这时唐僧师徒赶到。孙行者就把裴姑娘救出,自己变作裴姑娘,引猪精上当。孙行者把猪精打跑,不料猪精把唐僧摄走。孙行者无奈,想起猪精说过:“别的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细犬。”就请了二郎神来,放出哮天犬,把猪精捉获。最后裴姑娘和朱公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种男女双方指腹为婚,男方家道中落,女方家长想悔婚,女孩子执意不肯而生出事来的情节,在元杂剧、明清小说里太多了!诸如《钱大尹智勘绯衣梦》《苏县尹断指腹负盟》等等。猪八戒变作了朱公子引诱裴姑娘,最终遭到降伏,裴姑娘和原男友喜结连理。这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只要把降伏猪精的人换个名字,就可以拉到《西游记》里来了。

所以猪八戒和孙悟空差不多,他也是带着强大的演艺资本与取经剧组来谈判的。他虽然不像孙悟空那样有一堆龙套小弟,却带来了一个好剧本,这就是指腹为婚—悔婚—遭变—解决问题—情人团圆的经典剧情。这种剧情,放到哪里演都很叫座,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而深沙神与孙悟空、猪八戒相比,就差远了,他的故事基本依托于佛教故事而存在,本土化的空间,既不如孙悟空,也不如猪八戒。所以猪八戒一来,他的地位必然下降。这个下降趋势,一千年以来一直存在,一直下降到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沙和尚去挑了担子,可谓降到极点了!

不妨这样看,孙悟空和猪八戒,因为各自都有原公司的班底,都参与了取经故事的控股。孙悟空不但控股,而且后来居上,控了一半以上,包括了原来的大股东唐僧让出的三成股份;猪八戒因为是带着一个小演艺公司进来的,也有一成股;剩下的一成,才勉强分给沙僧、白龙马,他们都是来打工的!所以取经路上,孙悟空戏份最多,其次是唐僧,再次是猪八戒,最后才是沙和尚和白龙马。作为对新股东的照顾,将猪八戒升为二师兄,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猪八戒升为二师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天生的喜感。他和孙悟空正好是极端的一对:一个极瘦,一个极胖;一个灵活,一个笨拙。所以,孙悟空天天干的事,就是吃饭、睡觉、戏弄八戒。如果还把猪八戒派作老三,中间夹个不解风情的沙和尚,孙悟空就很难和猪八戒搭上戏,因为猪八戒需要看两位师兄的脸色行事,孙悟空也不好事事越级,直接拉猪八戒做事,那样置“二师兄”沙和尚于何地!沙和尚面对这位天天被戏弄的师弟,是罩着好呢?还是无视好呢?

夜读高太公

百回本《西游记》高老庄的故事里,仍然有裴姑娘和朱公子的影子在。只不过,小帅朱公子和猪精本来是两个人,在高老庄故事里,被作者捏为了一个人。“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作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他变成了猪模样而遭高太公退婚,这和“家道中落”而遭裴太公退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有趣的是,《西游记》这段,把高太公的心理写得极出彩,可谓入木三分:

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个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甚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

呜呼,这最后一句话,寒夜间可以让后脊发凉!猪八戒对高太公有什么不好?对高小姐有什么不好?又何至犯下了死罪?猪八戒变脸之后,品格、能力又何尝发生了变化?这是变成猪脸了,尚有借口,假如他本是壮汉,忽然不幸病残了呢?高太公怎就如此下得狠心,就要除根?理由呢,并不是他女儿不幸福,竟是“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在高太公看来,这些竟比他女儿的幸福还要重要。世态人心,本来如此,哀哉!

所以后面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将他小小地申斥了一番:

那老高上前跪下道:“长老,没及奈何,你虽赶得去了,他等你去后复来,却怎区处?索性累你与我拿住,除了根,才无后患。我老夫不敢怠慢,自有重谢。将这家财田地,凭众亲友写立文书,与长老平分。只是要剪草除根,莫教坏了我高门清德。”行者笑道:“你这老儿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对我说,他虽是食肠大,吃了你家些茶饭,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赀,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祛他怎的。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巴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老高道:“长老,虽是不伤风化,但名声不甚好听。动不动着人就说:‘高家招了一个妖怪女婿。’这句话儿教人怎当?”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行者道:“我才试他一试耍子,此去一定拿来与你们看,且莫忧愁。”

孙悟空都看不惯了,说了高太公几句,而这高太公竟然还是不依不饶,只要斩草除根,全然不念旧日恩情、儿女幸福,还在那里口口声声“名声不甚好听”“坏了高门清德”,所以孙悟空说:“我才试他一试耍子。”其实高太公未能过关。

然而高太公的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明清社会,居住在乡村的一个家庭,并不能完全独立于乡村社会之外,名声、口碑依然影响着整个家族的形象。假如众人视你为异类,那就一步都行不通。“清名”尚且抽象,“疏了我多少亲眷”才是具体的着眼处。所以明清文学里那么多婚变的故事,往往都是家长和小情侣之间的价值判断有了分歧。

别说是古代,今天的小县城不仍然如此吗?在一个小县城里,很多时候,年轻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是为了亲戚、为了家长、为了熟人而活的。他们牺牲了很多东西,只是为了和“大家”一致,也就是那点儿所谓的“清名”。“清名”自然不同于“盛名”“高名”。“清”,就是不要被人议论,就是不要被看作异类。这种无形的压力岂不够深够重?岂不知“异类”和“妖怪”,在某些语境下是同义词么!

另外,把朱公子和猪精写成一个人,正是会写故事的人的处理方法。因为百回本《西游记》里高老庄这一节,实在不宜节外生枝,再多出一个“朱公子”和“裴姑娘”的爱情故事来。这就和原著的风格不搭了。

这里多扯一句,孙悟空变作高翠兰,引诱猪八戒上当,这一桥段,古代小说也是到处用的。《水浒传》有一出“小霸王醉入销金帐”,写小霸王周通要娶刘太公之女,不料鲁智深藏在绣房帐中,将周通痛打一顿。乃是并无调情,一上来就开打。《说岳全传》里写牛通假冒赵王之女,藏在帐里,打死了强娶亲的镇南关总兵黑虎。两者都是这一路写法,但都不如《西游记》写得一张一弛,委婉多情,如闺中枕畔问答,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基本照实演了。

猪八戒的前妻

猪八戒其实是有前妻的,这个人,今天市面上的版本基本都写成“卵二姐”:

菩萨道:“此山叫作甚么山?”怪物道:“叫作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作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蹅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

“卵二姐”死了之后,猪八戒才去高老庄入赘,高翠兰是他下一任妻子了。

“卵二姐”该怎么理解呢?没有人讲得清楚。实际上这是清代以后版本犯的错误。这个字,无论在最早的世德堂《西游记》,还是《西游证道书》,还是《西游原旨》,清一色写的都是“卯二姐”。唯独到了一个很晚的本子《新说西游记》里,不知为何改成了“卵二姐”。今天市面上都沿用了这个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的。

世德堂本写的是“夘二姐”,“夘”是“卯”的异体字,并不是“卵”字,就像“柳”也写成“栁”一样。

这就涉及《西游记》一个隐藏的逻辑了,也就是这位作者或这一时期的作者,特别喜欢讲术数,讲五行配合。因为星命术认为,十二地支互有冲犯和合,故分为四组:申子辰合水,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亥卯未合木。而《西游记》以猪八戒属亥,配五行之木,如果用干支来给他配对,那只能配“卯二姐”或“未二姐”。这正是取亥卯属木、能相互和合之义。

但是,为何不是“未二姐”而是“卯二姐”?干支里卯属兔,未属羊。这里我很同意北师大李小龙先生的说法。嫦娥最有名的卖萌设备,不就是那只成天抱着的兔宝宝嘛,而猪八戒就是因为戏弄嫦娥才被贬下凡的。给他配个兔老婆,大概是天蓬元帅的嫦娥之梦在人间的降级以求。嫦娥抓挠不上,每天抱个兔老婆睡觉,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fvGS5iacDNQaTbbs2fK3nDD/INTCTNOQck56iwg1o6A2rYDlsWqHwd2FWwYk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