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西游记》的女儿国在今天的哪里?
这个真不好说,因为历史上的女儿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比如《山海经》的女儿国、《淮南子》的女儿国、《三国志》的女儿国……天南海北哪儿都有。这种女儿国的女性生育,要不就是到水里裸泳一下就怀孕了,要不就是到湖边裸吹一下就怀孕了……
人类当然不能像水螅似的,单体繁殖。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母系氏族部落到处都有,至少,女儿国也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所以只知道育苗者,不知播种者,才产生了这种“单体繁殖”的现象。
由于历史上记载的女儿国太多了,所以这里只聊一个女儿国,因为《西游记》产生于明代,而这个女儿国正是明代人经常听说的。
我的朋友马伯庸兄曾说过,在古希腊时代,存在过一个女儿国,叫作亚马孙人(Amazones,也译为阿玛宗人),居住于黑海之滨小亚细亚西岸一带,部落里都是女性战士,异常骁勇。传说她们为了方便投枪射箭,还把自己的乳房烙掉一边。亚马孙人内部不允许男性的存在,卖书也不包邮,繁衍靠和邻近部落的男子交合,生女留下,生男则扔给男方或杀死。
历史上虽然很多女儿国,但这个卖书不包邮的Amazones,明朝人是最熟悉的。因为明代来华的传教士大讲特讲:
迤西旧有女国,曰亚玛作搦,最骁勇善战。尝破一名都曰“厄弗俗”,即其地建一神祠,宏丽奇巧,殆非思议所及。西国称天下有“七奇”,此居其一。国俗惟春月容男子一至其地,生子,男辄杀之。今亦为他国所并,存其名耳。(《职方外纪》)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其实稍微看一下就知道,这个“亚玛作搦”,就是Amazones的另一种译法。这个女儿国里的女人,骁勇善战,攻陷了一座著名的城市(名都),叫“厄弗俗”。厄弗俗是什么呢?就是《圣经》里的“以弗所”(Ephesos)或“以佛索”,也翻译成“爱非斯”。这个女儿国人建造的神祠,“宏丽奇巧,殆非思议所及”,以至于“西国称天下有‘七奇’,此居其一”,这就很明白了:这就是阿尔忒弥斯神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竟然是女儿国国王下令修建的!
不要觉得这只是传教士们随便一说。“亚玛作搦”女王的声名,在明朝的读书人中,流传极广,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在他的《物理小识》里就讲过。明末清初人周拱辰(1589—1657)幼年时正赶上世德堂本《西游记》出版,后来他竟然有一篇奇怪的战斗檄文,是模仿骆宾王《讨武曌檄》写的《讨女人国王亚玛作搦檄》!
这是篇要和女儿国国王开战的檄文,长达好几千字,文章大意是说女儿国败乱纲常,必须讨伐。有几句“檀多波弋,是名波弋香妃”“用珊瑚币,即号珊瑚红妇”“乳长七尺”“发乃丈余”,不知是真的这样,还是从古书上抄来的。这位周先生何以写这篇檄文,文末交代得很明白:武则天看了骆宾王的檄文,就说宰相何不用此人;若“亚玛作搦”女王看了这篇檄文,一定会说大明朝有这样的能人,怎么不去当宰相!
这不是真的檄文,是一种游戏文章。和他这篇文章放在一起的,还有什么王母蟠桃会的通知、鱼告螃蟹的状子。这和今天唐僧同志在庆功会上的讲话、孙悟空写给唐僧的信,都是一路东西。
但是,只有热门话题,才会有游戏文章啊。明朝人都能根据这个传说写游戏文章,可见当时这个亚玛作搦国,是何等热门了。另外,旧传亚马孙女国有两位女王,一位负责战事,一位负责政务,《西游记》中女儿国里太师的地位特别尊崇,和这好像也有些关系。
其实周拱辰不知道,亚玛作搦是古希腊时代的,早已灭亡,他还以为一直存在呢。这本是一个很原始的部落,女儿国的千娇百媚、莺歌艳舞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原始的血腥!
亚马孙人悍勇好战。古希腊神话里,赫拉克勒斯杀了亚马孙人的首领希波吕忒。她的妹妹安提俄珀打进希腊为姐姐报仇,结果战死在忒修斯统率的雅典部队手中。
《西游记》里有一个细节:唐僧师徒喝了子母河河水之后,找到一个老婆婆求助,老婆婆就说:
“我家决不敢复害你。”行者咄的一声道:“汝等女流之辈,敢伤那个?”老婆子笑道:“爷爷呀,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人肉做香袋。但是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亚马孙人确实必须在战斗中杀掉敌军的一个男人,才能完成成年礼。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诸蕃志》有一段话:
又东南有女人国,……昔常有舶舟飘落其国,群女携以归,数日,无不死。有一智者,夜盗船亡命得去,遂传其事。
死了?死了!一船男人,被女儿国的群女带走之后,全都死了。
怎么死的,不知道。总之,不像是死得多么痛快。
细思恐极!从与不从,经过“数日”,都要死!
这里面,其实就透着女儿国原始的血腥味道了。所以唐僧经过女儿国的故事,本质上可不是很文艺很清新!就算眼前这几位老婆婆,也有年轻的时候吧!
然而,只有原始才够野蛮,只有原始才够直白。
《西游记》写女儿国国王,是套用了文明社会中的形式。她亲排銮驾,到馆驿迎接唐僧,满朝文武跟随,合城百姓观看。宫殿、百官、太师、馆驿、孔雀屏、凤辇龙车,这些当然都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然而女王一见唐僧,立即露了原形: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要知道,这是什么场合!这是京城的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中,光天化日之下。羞答答的,居然是唐僧了!
其实后来的电视剧是把这位女王演得更温柔、更含蓄了,这当然是为了符合今天女性的爱情。比如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演女王想对唐僧表白,从始至终没有吐一个字。最后喊唐僧来深宫里,要他来看一件“传国之宝”。这种拐弯抹角的表白,是符合文明社会女性身份的。所以那首“鸳鸯双栖蝶双飞”,唱了这么多年,经久不衰。
但在《西游记》原著里,这表白,才够畅快!够野性!石破天惊,直截了当。
其实原著这样写这句表白,才接近女儿国国王真实的心理。这才是一个真正女王该有的表现。她握有杀伐决断的大权,她从小到大没有遇到过一个男人,全国也没有一个男人。她上哪儿学那一套羞答答的习惯?她就应该这么说,这才像个女王的样子,吞吞吐吐,反倒是电视剧的改编了。
其实百回本《西游记》还算好的了!再早一点,《西游记杂剧》连当街表白都省了,女王逼婚不成,就亲自动手,“捉翻唐僧”。唐僧叫道:“谁救贫僧也!”
虞姬要给霸王硬上弓了!
不但唐僧被捉翻了,孙、猪、沙三人也被诸女“按倒捉翻”了。以师兄弟三人的神通,竟然顶不住诸女,被“捉翻”,也是奇了,自己摸摸心坎吧。
杂剧这段,同样带出来的是一股野性。这和赵汝适《诸蕃志》的那个女儿国“群女携以归,数日,无不死”岂不正相似?
这里多扯一句,在杂剧里,八戒沙僧在女儿国破了戒。唐僧被救出后,孙悟空这里有一段唱:
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我端详了半晌空傒悻,他两个忙将黑物入火炉(打码),我则索闲骑白马敲金镫。
亚马孙人在明代人的影响,基本就是这些。女儿国故事也正经八百地算了两难,真够实至名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