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欢、乐:
上周末晚上,我和爸爸去看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你们姐妹俩在家。当我们看完电影回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你们已经睡下了。
第二天,你们告诉我,我们出门后,你们先做作业,再看课外书,然后打开电视,看了一小时《奔跑吧,兄弟》,10点上床睡觉。我连连点头,并给了你们一个大拇指,你们安排得很合理哈!
有朋友问我,让孩子单独在家,放心吗?不怕她们只顾看电视、玩电脑,不做作业吗?
我很放心。因为,你们曾经告诉我,如果不先做作业就看电视,你们会感到“不安”。
我想,这种“不安”的感觉,比来自父母的遥控指挥和外在约束,管用得多,也有效得多。
有朋友问我,能不能给孩子买手机?我的答案是,可以。
电视机、电脑、手机这些在很多父母看来容易让孩子分心的东西,在我看来,都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孩子也有使用的权利。
从大禹治水开始,万事万物,“堵”不如“疏”。
比如,看电视。有朋友无奈地说,自从孩子上小学后,家里的电视机就被打入了“冷宫”。为了不让孩子看电视,家长只好带头不看电视。
在我家,能不能看电视,似乎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我觉得,与其视“电视”为洪水猛兽,不如客观看待“电视”本身。孩子适当地看一些益智、健康的电视节目,是完全可以的。
我记得,你们上幼儿园时,特别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几乎一集不落。我陪你们一起看,那些搞笑的游戏和幽默的画外音,常让我们捧腹大笑。而且,还可以跟着节目组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不正是寓教于乐吗?
你们读小学后,喜欢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央视在今年寒假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你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你们告诉我,于成龙很廉洁,纳兰性德的爸爸纳兰明珠很贪婪……于是,我顺着你们的话题,和你们聊了纳兰明珠和康熙、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之间的故事。
好的电视剧,有时可能是一把打开孩子求知欲的钥匙。电视本身没有问题,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好它。
其实,不光是电视,推而广之,电脑、手机也是一样的。
我觉得,要用好这些工具,要先养成一个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它们会帮助你认识世界,反之,就容易沉迷其中。
“认真”,很多时候,和别人无关,是只求让自己心安。如果你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无外在的监督,都能认真地做好一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养成“认真”的习惯了。
“认真”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像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帮你管理你的言行举止。到那个时候,你想不认真,都难。
“认真”,是很难装出来的。一个凡事认真的人,很美。
你们看过真人秀节目《我去上学啦》《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你们还记得钟汉良在节目中的表现吗?节目中的钟汉良,无论何时何地,都很认真。
比如,在《我去上学啦》中,他和其他艺人来到重庆外国语中学,和高中学生一起上课。和其他艺人相比,他听课时的表情,显然要专注得多。
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方程式。其他艺人只是随意地听着,他却全神贯注地看着黑板,听老师一步步讲解。后来,老师让他到黑板上演算,他没有像其他艺人那样寻求同学的帮助,而是胸有成竹地独立完成了。
比如,在《极速前进》中,钟汉良兄妹和李小鹏夫妇分在同一组,和另一组比拼记忆力,看哪个组能记住一大桌菜的名字。钟汉良兄妹负责记左边的菜,李小鹏夫妇负责记右边的菜。此时,镜头给了钟汉良一个特写,只见他一脸专注地口中默念,再是闭目回忆,不仅把左边的菜记住了,还把右边的菜也搞定了。
李小鹏开玩笑说:“你不相信我们吗?”钟汉良连忙解释:“当然不是,因为还有多余时间嘛,我就多记一点咯。”
我觉得,钟汉良不是在镜头前故作认真,而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一种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即使并不真正属于校园,即使只是玩一个游戏,但只要身在课堂,只要有游戏规则,就会认真遵守,认真完成。
这一切,或许,只是让自己“心安”。
孩子,当你们养成了“认真”的习惯,你们就成了一个“自律”的人。
对于一个自律的人来说,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至于有无外在的约束,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了。你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我大学读的是历史系,学魏晋南北朝时,教我们这段历史的韩升老师特地谈到了佛教中的“自律”和“他律”。韩老师说,佛教有很多戒律,但戒律的本质,其实是自律。
当你自律了,才能到达一个智慧的境界,一个自由、自觉和自然的境界,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吧。
孩子,春天已经来了,满城春色,春意盎然。
愿你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自由、自觉、自然的境界,春风拂面,如沐春风。
20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