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氏女科传略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绵延逾600载,可谓历史悠久。

据《百家姓》考证:在最早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中,沈氏当源自轩辕氏。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王朝为周朝,周文王发祥于渭河支流的姬水,故以姬为姓,名昌。按照周朝所立宗法,只有嫡长子方可立为太子,并能继承帝位,其余各子皆为“别子”。为显示地位的尊卑,又规定“别子”不可与太子同姓,要另立姓氏。周文王第十子姬聃季,聪颖过人,出类拔萃,但因系“别子”,只能另以所在的沈邑为氏,更名为沈聃季。其余的姬姓“别子”及其后代也有相继效法者,改为姓沈氏,并绝大多数定居于浙江东阳,于是沈姓确立,成为一族。

沈氏祖辈们信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理念,放弃官位仕途,相继以业医为生。明洪武元年(1368),先太祖沈庻,号绩葊,开始悬壶业医,善治女科诸疾,且通晓内科。其倾毕生心血,善临证总结,著有《女科诀微》《内科证治》等医籍,成为沈氏女科的开山鼻祖。时称女科者系指女子诸疾,包含女子的妇科病和内科病,并非单纯的妇女病。

嗣后,沈氏女科世代相传,延绵不断。至清光绪年间,先祖翁孙字辈,率沈氏族支由浙江东阳迁居申浦(上海市前身),在北郊大场置地筑宅,名曰“春雨山庄”,周边植以枸橘爬藤为篱墙。其以疗效出众,患者络绎不绝,遐迩闻名。祖辈们注重医德,效仿先哲,治愈一人,不收财礼,只在庄内植杏树一株,以示济世。堂前悬挂金字楹联,上联书“橘井甘泉分来申浦”,下联书“杏林春雨出自山庄”。当年“春雨山庄”杏树成林,气宇非凡,遂有“上海大场枸橘篱女科”之美称,并建宗族祠堂,诸子排辈列序为“孙曾元来宗功永保,仁义忠信天爵咸尊”,定名“崇厚堂”,祖业辉辉,沈氏女科进入鼎盛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大场在淞沪抗日会战中遭日本侵略者狂轰滥炸,使“春雨山庄”毁于战火,珍贵医业、传世医籍皆遭佚失。曾祖父复来号心九先生(来字辈,沈氏女科第17世传人),遂携曾祖母金氏及子女痛别故里,迁居上海城区,在现今的静安区成都北路置宅定居,悬壶业医,决心重振祖业。心九先生勤奋刻苦,天赋敏捷,老而弥笃,又善广交医友,重情厚谊,时与沪上名医秦伯未、唐亮臣等交往笃深,时常相聚,甚至赴上海近郊南翔古漪园切磋医道,吟诗作词,医文并茂。仅仅数年间,沈氏女科竟在曾祖父心九先生一辈重振雄风,求医者纷至沓来。疑难沉疴常能应手而瘥,以临证疗效显著而取信于民,而且其注重医德,凡遇贫苦患者,非但分文不取,兼施药末以解其苦。曾祖父德艺双馨,有口皆碑,为沈氏女科树立了典范。曾祖父还立下家训:“为医者要重视病情而轻视钱财”,“医家须有割股之心,视患者为亲人,视医技为根本”,“医无止境,精益求精”。曾祖父一生行医50余载,给后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因积劳成疾,于1950年谢世。曾祖父一生忙于诊务,未及著书立说,但面授口述,留下众多十分珍贵又独具特色的沈氏女科临证“诀窍”。

祖父宗麒,号祥之。先生系长子,遵循家规“传子不传婿”,由持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不当律师而侍奉曾祖父,悬壶济世。由于祖父文学底蕴丰厚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领悟了沈氏女科的临证真谛,从师3年即能独立应诊,而且疗效卓著,深得患者好评。当时患者中流传“小沈医师医道不小”的美誉。祖父作为沈氏宗字辈第18世女科传人,一生兢兢业业,唯以患者为上,有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反对国民政府取缔中医的错误政策,祖父联络同仁,积极抵制,是非分明,态度坚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加西医进修班,以“中西医结合,洋为中用”为原则,不断积极完善并深化中医学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态度,提升中医理论水平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祖父一生行医60余载,在调经、止带、不孕、不育及妇女内科疑难杂症上均累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到的心得体会,而且继承完善了沈氏女科效方近50首。祖父一生恪守曾祖父立下的沈氏女科家训,实为我辈之楷模。

祖父祥之先生18世后,不再局限于女性患者,各科男女患者均纳入诊治范围。

祖父育五子三女。其中四子绍功、五子依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于1963届和1968届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成为上海大场枸橘篱女科功字辈第19世传人。

绍功先生1963年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历任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冠心病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副主编等。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2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到美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讲学、会诊,受到普遍赞誉;1992年起连续3年以大陆著名专家身份访问宝岛台湾,曾为国民党元老诊治心脑血管病,因疗效显著,得到“仁术济世”的墨宝并留作纪念。

绍功先生精于临证,勤于笔耕,共编专著近20部,撰写论文近百篇。他立志继承祖业,传承医道,重视发扬创新。其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专著在祖父珍贵效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业医经验,在医理、临证、方药3个主体里阐述中医之道,总结临证之得,发挥医疗之新,洋洋70余万字,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深得读者欢迎,为沈氏女科首次留下文字记载,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奖。更为可喜的是,2002年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绍功先生被列为指导老师,其子沈宁(永字辈20世传人)和优秀医学博士韩学杰教授被指定为学术继承人。历经3年艰苦学习,学术继承人成绩优秀,已获得出师证书。沈氏女科世代由民间传承,至首次被政府承认,列入官方名册。

绍功先生行医半个多世纪,在学术上追求创新,事业上追求精品,成果上追求效益,学风上追求实干,处事上追求真诚。他的格言是“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他的座右铭为“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绍功先生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赞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中医临床家”。

依功先生1968年毕业后来到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职工医院工作(现更名为北京燕化医院),199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历任中医科主任、院长及党委书记等职,并兼任该院中医首席专家、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河北北方学院兼职教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他始终坚持参与临床一线工作,在心脑血管病、妇科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50余年的行医历程中,他一方面传承了沈氏女科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努力继承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富于发扬创新精神。他临证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突出整体观念和生克制化的中医理论特色;反对将疾病拘泥于简单分型归类,设定专方,生搬硬套,采用对号入座的机械操作;认为“中药西用”绝非中医辨证论治,亦不符合中西医结合宗旨,应予否定;积极提倡“洋为中用”“西为中用”,吸纳现代医学先进科技理论和检测手段,为中医辨证、诊断、治疗、推断疾病预后等提供依据和服务,为加速中医现代化积极创造条件。在台海出版社付梓发行的《心血管病名医验案集》里,他对中医心病治法精辟地归结为补益心气、滋养心阴、振奋心阳、祛痰化浊、活血化瘀、理气散寒6法,并以验案引证其说。

绍功先生之妻,陈秀贞主任医师、教授,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为全国第一届针灸专业高才生,经国家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一直执教于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桃李遍布世界各地,并曾担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绍功先生之子沈宁,号永宁,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已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和国家执业药师证书,临证30余载,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依功先生之子沈劼,号永劼,自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已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及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资格,临证20余载。两子已成为沈氏女科第20世传人。

尤为难得的是,绍功先生打破门户之见,收“八零”后青年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分会常务理事、沈阳云水堂国医馆馆长王学谦为嫡传关门弟子,将沈氏女科第20世传人的身份授予王学谦,使有600年历史的沈氏女科在当代有了异姓传人,也使沈氏女科学术经验在祖国大江南北皆有了传薪火种。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寄厚望于第20世传人:继往开来,振兴祖业,再创辉煌! z04POYjAvJeLsiG6SncFqDqgySVhzWfQLkWwOCSsNiPrPau4ZLtQbs5olz8wbN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