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针药并用巩固降压

沈氏女科从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理论中挖掘新的高血压病诊疗思路,配合针灸治疗,解决患病早期及危险因素较少患者,使他们控制了血压,而且不必终身服药。

中医治疗高血压可分3个证类

痰瘀阻络证:治法为祛痰化瘀,镇肝透络。主方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合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竹茹10g  枳壳10g  云茯苓10g  陈皮10g

莱菔子10g  川芎10g  地龙10g  海藻15g

丹参30g  葛根10g  珍珠母30g

水不涵木证:治法为滋水涵木,平肝通络。主方杞菊地黄汤(《医级宝鉴》)合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枸杞子10g  白菊花10g  生地黄10g  黄精10g

天麻10g  钩藤10g(后下)  生石决明30g  川牛膝15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泽泻10g  川芎10g

气血亏虚证:治法为益气养血,柔肝和络。主方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生黄芪15g  当归10g  生地黄10g  白芍10g

川芎10g  炒白术10g  云茯苓15g  陈皮10g

丹参30g  木香10g  生杜仲10g

配合针刺法可以巩固降压

体针:痰瘀阻络证选穴中脘、丰隆、足三里、头维、血海、公孙。水不涵木证选穴太冲、太溪、肝俞、三阴交、风池、内关。气血亏虚证选穴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以上隔日针刺1次,手法虚补实泻,虚者还可加温针灸,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加强刺激1~2次,加电针效果更好,连续14次为1个疗程。

主穴针法:主穴一组为曲池、足三里;一组为风池、太冲。次穴为百会、关元、丰隆、三阴交、太溪、阳陵泉。每次取主穴1组,次穴3个,再随症配穴。头痛配太阳、印堂;心悸配内关、郄门;纳呆配中脘、内关;失眠配神门、印堂;耳鸣配合谷、翳风;腰酸配肾俞、委中。进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中间加强刺激1次,隔日针刺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主穴为三阴交、合谷;配穴为曲池、昆仑。隔日交替取两穴,每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0.5mL,14次为1个疗程。

耳针:取耳穴心、脑、耳尖、皮质下、降压点。针入后接电脉冲治疗仪,中度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或埋生王不留行籽,每周更换1次,平时经常用指压刺激,1个月为1个疗程。

梅花针:取颈部、骶部、内关、三阴交。每日1次,连续7次为1个疗程。

磁疗:取内关、三阴交、曲池、足三里。使用磁极针或磁疗仪,每日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

刺络法:取鱼际、大横、少府、命门、气海、神门、肝俞、肾俞。隔日1次,交替取3个穴(双侧),见络点刺出血,14次为1个疗程。

艾灸法:取涌泉、足三里、绝骨。艾条灸每穴15分钟,温和为度,每日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

拔罐法:取华佗夹脊、血海、丰隆、肾俞、太阳。用火罐或吸罐,留罐15分钟,华佗夹脊用走罐法。隔日1次,连续14次为1个疗程。

针灸巩固降压,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不可忽视。

验案

蒋某,女,65岁。

病史:患者平素性躁善怒,患高血压病5年,常服西药“北京降压0号”,血压仍波动在160~170/95~100mmHg,多因情绪激动时加重。经病友介绍,前来门诊要求中药调治。刻下症:眩晕发空,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失眠多梦。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面白无华,唇甲不泽。血压170/100mmHg。

辨证:气血双亏,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眩晕发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则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纳少腹胀;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而失眠多梦。面白唇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病位在心、脾。

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证)。

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

治法:益气养血,柔肝和络。

处方:《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化裁。生黄芪15g,当归10g,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天麻10g,炒白术10g,云茯苓10g,陈皮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丹参30g,葛根10g,柴胡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结果:上方连服14剂,患者自感眩晕头空、神疲乏力、腹胀均见减轻,血压降为140/90mmHg。气血渐复,唯健运仍差,纳少便稀,上方加白扁豆、仙鹤草、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生鸡内金,加强脾运;并配合温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点燃艾条3段。针药并施,连用1个月,血压降为120/80mmHg,纳便已调,已无明显不适。改为上午服补中益气丸3g,下午服杞菊地黄胶囊5粒,并每日自行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15分钟。1个月后带病友求诊,诉血压稳定在120~130/80~85mmHg,无明显不适。

按语: 本案病机特点既无痰瘀,又无肝阳上亢,乃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致眩晕发空。正如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投归脾四物切中病机而获效。方用生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并投调肾的生杜仲、桑寄生增其补力;其补气奇药乃仙鹤草和白扁豆;少量柴胡意在升清;陈皮补而不滞;白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生鸡内金健脾和胃;天麻、川芎、丹参引药入脑,且为降压效药。配以温针灸,取补气养血要穴足三里、三阴交巩固降压效果。沈氏女科针药并用降压,其效可信。 jJU15gLBwJlvjQ9IhCKWhCNhRHE7hrYL5/P3BVK26UYazNMpU71ZLJHlmX8iqq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