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称“脑卒中”,西医称为“脑血管病”。由外邪引发者,称为“外风”“真中风”“真中”;无外邪引发者,称为“内风”“类中风”“类中”。“脑卒中”为“类中风”范围。“脑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老年人中,脑卒中与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共为三大致死原因。
中风病传统治疗均框于“平肝息风”或“补气活血”,然需知无论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大多患者均见苔腻或黄腻,甚则喉鸣痰多,形体肥胖,而且常伴头重如蒙,胸脘痞满,或者纳呆脉滑。若单以平肝息风或补气活血为治,疗效常不显著。加之痰浊不去,肝风难息,瘀血难化。因此,治疗苔腻的脑卒中,沈氏女科主张要治重“豁痰醒神”法。豁痰宜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为主方化裁。
痰和瘀是脑血管疾病两大致病因子和病理产物,又互为因果,常常互结。脑卒中有痰必致瘀,主要表现在舌质紫暗或紫斑,舌下静脉显露。所以,配用化瘀或辅以活血是中风病提高疗效的措施。
第一步,活血养血:选用当归10g,丹参30g,生地黄10~30g,三七粉3~6g(冲)。
第二步,活血化瘀:选用牡丹皮10g,赤芍10g,红花10g,苏木10g。
第三步,活血通络:选用鸡血藤10g,泽兰10g,路路通10g,伸筋草10g。
第四步,活血破瘀:选用地龙10g,水蛭5~10g,土鳖虫10g。
沈氏女科善用水蛭,因其有止血或破血的双向调节功能,视用量而异。止血时用量3g以下,破血时用量5g左右。唯水蛭奇臭,水煎难以服用,可改成研末装入胶囊中服。
脑卒中还多见便干或便秘,此乃腑实壅热证。反过来腑实便秘,又是脑卒中病情恶化的重要诱因。因此,通腑法也是提高中风病疗效水平的重要措施。
润肠通便:全瓜蒌30g,桃仁10g,火麻仁10g,何首乌10g,白菊10g,当归10g。
泄热通腑:制大黄10g,知母10g,莱菔子10g,决明子30g,生栀子10g。
泻火峻下:玄明粉5~10g(后下),番泻叶3g,生大黄5~10g(后下)。
验案
王某,女,27岁。
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情绪刺激及饮酒过量致头痛,头晕,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遂昏迷。在某医院做CT:右侧脑出血,出血量为20mL。立即住院,经对症治疗21天后苏醒,头痛、头晕明显减轻,仍感言语不利,左侧肢体疼痛,不能行走,需人搀扶,故前来求治。刻下症:头痛,头晕,言语不利,视物不清,偶有复视,胸闷憋气,颈项僵硬,心烦易怒,不能行走,下肢疼痛,夜卧不宁,大便干燥。
检查:舌暗红,舌下脉络紫胀,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60/110mmHg,心率90次/分,左侧肢体温度较低,肌力Ⅳ级,运动不协调,动之痛甚。
辨证:患者饮酒过量,情绪过激而化热,热灼脑络而致脑络血溢;热扰清窍,则视物不清;热扰津伤致痰凝,脉道不畅,则言语不利,行走不便;痰浊闭阻心脉,则胸闷憋气;痰热上扰,则心烦易怒,颈项僵硬;热伤津液,腑气不通,则大便干燥。舌暗红、舌下脉络紫胀、苔黄腻、脉弦滑均属痰瘀化热之征象。病位在脑。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痰瘀互结,化热灼络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Ⅲ期,脑出血急性期。
治法:豁痰通络,通腑泄热。
处方:沈氏女科经验方“祛痰平肝汤”加味。钩藤15g(后下),泽泻10g,川芎10g,莱菔子10g,决明子30g,珍珠母30g,白菊花10g,川牛膝10g,天麻10g,丹参30g,葛根10g,鸡血藤10g,地龙10g,海藻1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结果:上方连服7剂,左侧肢体疼痛减轻,活动后疼痛加甚,左手浮肿,颈肩僵硬,偶有胸闷胸痛,舌苔黄腻。痰瘀之证减而未除,加全瓜蒌、薤白清热祛痰,宽胸理气止痛;疼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桑枝、苏木理气止痛;舌苔厚腻者加茵陈、生石决明祛痰利湿;海蛤壳软坚散结,祛除顽痰;瘀血明显者加三七粉、山楂、地龙活血通络。经治疗1月余,血压降为120/80mmHg,心率降为72次/分,患者已能行走,仍不灵便,复视消失,视物不清,言语清晰,语速较慢,自感乏力,行走多时心悸汗出,双下肢酸痛,舌尖红质暗,苔薄白。痰浊之证已解,气阴两虚及血脉瘀滞之证渐现,治法改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合二至丸化裁。
处方:生黄芪15g,川芎10g,莱菔子10g,天麻10g,葛根10g,白菊花10g,珍珠母30g,丹参30g,川牛膝15g,地龙10g,鸡血藤10g,女贞子10g,三七粉3g(冲),生石决明30g,决明子30g,墨旱莲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上方服用14剂后,下肢酸痛减轻,精神好转,仍有视物不清,左上肢活动不利,下肢沉重,头痛,口干乏力,血压120/80mmHg,大便通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肝肾不足,血脉瘀滞之证,加滋补肾精之生杜仲、桑寄生、黄精、枸杞子;清肝明目加夏枯草;活血通脉加桃仁、红花。治疗两月余,左下肢活动较前灵便,左侧肢体浮肿、疼痛消失,生活自理,恢复上班。以生黄芪粉60g,三七粉60g,莱菔子粉60g,水蛭粉30g,地龙粉30g,和匀,装入1号胶囊,每次3g,每日两次,巩固3个月。两年后随诊,病情未曾复发。CT复查:脑出血已吸收。
按语: 脑出血属“脑卒中”范畴,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复发者病死率较高。此患者发生脑出血,出现昏迷,病情危重,证属痰瘀互结,化热灼络。常规治疗大多投犀角地黄汤凉血化瘀,然此案系痰浊蒙窍,化热灼络,无气虚血瘀之证,沈氏女科注重辨证,故投祛痰平肝汤,待到痰浊渐除,气虚血瘀渐现时,方投补阳还五汤,并及时加滋肾、清肝之品,“是谓至治”。
本案用药特色为祛痰平肝汤(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祛痰渗湿平肝,因痰瘀互根,故加活血药物,再加引经药,引入脑窍,伍珍决汤(决明子、珍珠母、白菊花)平肝降浊,利于降压;葛根升发清阳,川牛膝引血下行,两药相配,体现了升降理论,升清降浊,既利于血压之降,又利于蒙痰之清;虽然患者为脑出血,但离经之血为死血,故宜用化瘀之鸡血藤、地龙、红花养血活血通络,但应慎用破血之剂;久病必虚,故方中适量加入补气益肾之药如生黄芪、川续断、生杜仲、桑寄生、黄精、枸杞子增加气血运行之动力;肝开窍于目,视物昏花,乃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故用生石决明、夏枯草清肝明目。稳定期以丸药收功,防其复发。
治疗脑出血,大多以凉血止血、补气止血、平肝息风等为治则,疏忽辨证论治。本案患者脑出血,抓住豁痰开窍,清热通络,配以化瘀通腑治则,辨证精当,用药巧妙,止住脑出血,吸收脑血肿,随访两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