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支气管哮喘发热(小青龙汤)

蒋某,男性,55岁。

【病史】

患支气管哮喘3载,发作与季节关系不明显,遇冷为诱因。发作时痰多清稀,咽紧发痒,胸憋喘息,难以平卧,面浮身重,需多次喷雾激素,口服氨茶碱方能平息。近年发作更频,其苦难言,服中药味苦,煎药又麻烦,故权以西药对付。昨日汗出当风,不慎感受风寒,喘息难忍,方下决心来院门诊,求中医去根。

【检查】

苔薄白腻,脉浮滑紧。

体温37.9℃,阵阵恶寒,呼吸急促,见明显三凹征。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血压120/80mmHg。

【辨证】

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与寒相搏,水寒射肺,喘息难卧,痰多白沫,咽紧发痒;饮停胸膈,阻滞气机,胸憋难舒,水饮外溢,面浮身重。发热恶寒系伤寒表证。苔薄白脉浮紧主风寒之表,苔腻脉滑主水饮内停。诚如《伤寒论》第41条所言:“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以“小青龙汤”主之外寒内饮证。

【诊断】

中医诊断为哮喘,风寒外感,水饮内停证。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法】

表散风寒,温化水饮,宜《伤寒论》“小青龙汤”出入。

【处方】

蜜麻黄10g  桂 枝10g  杏 仁10g  云 苓10g

姜半夏10g  陈 皮10g  白 芍10g  紫 菀10g

五味子5g  射 干10g  桔 梗10g  荆芥穗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喘息减轻大半,发热恶寒已除,仍有胸憋痰多,苔腻脉滑未退。风寒已解,痰饮依存,加重宽胸祛痰之品,上方去麻黄、荆芥穗、姜半夏,加全瓜蒌30g,桑白皮10g,再进7剂,痰喘平息。嘱原方巩固7剂后,常服香砂养胃丸和六味地黄丸,以便图本防复。

【按语】

小青龙汤以麻桂为主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姜半夏内消痰饮,虑及麻黄过汗,改投蜜麻黄,以重平喘,伍入荆芥穗以助发表而免过汗,这也是“守法易药”,免除其不良反应的技巧。桂枝、白芍既可调和营卫,利于风寒表散,又可防止麻黄的耗散肺气,姜半夏的燥性伤津。云苓、陈皮燥湿化痰,药性平和不伤正气,是阻断生痰之源的圣药。紫菀温化痰饮,是止咳平喘效药。射干、桔梗既可宣肺平喘,又是消咽紧发痒的效药。五味子温敛肺气而止咳,杏仁温润肺气而平喘,一收一润,是平喘的特色辅佐。

风寒既散,痰饮显露,及时调整组方,去表药入祛痰宽胸,乃法随证变也。内不治喘,哮喘易复,从脾肾根本着手,丸药缓图,冀望防复。

解读

支气管哮喘发热,是一种慢性气管疾病,以气管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痰涎清稀而量多,或恶寒发热等症状。属中医“哮病”“喘证”范畴。

(1)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55岁,患支气管哮喘3载。二是发病原因。久病体虚,汗出当风,风寒侵袭。三是临床症状。胸憋喘息,痰多清稀,咽紧发痒,面浮身重。四是舌苔脉象。苔薄白腻,脉浮滑紧。五是全身检查。体温37.9℃,阵阵恶寒,呼吸急促,见明显三凹征。六是肺部听诊。两肺听诊满布哮鸣音。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实证。

(2)辨证选方

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喘息难卧,痰多白沫,咽紧发痒;饮停胸膈,阻滞气机,肺失清肃,胸憋难舒,水饮外溢,面浮身重;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故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主风寒之表,苔腻脉滑主水饮内停。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为哮喘,属风寒外感,水饮内停证,宜《伤寒论》小青龙汤出入,表散风寒,温化水饮。

(3)处方加减

小青龙汤(蜜麻黄、白芍、桂枝、五味子、姜半夏、干姜、细辛、甘草),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沈师认为本案方证合拍,用蜜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姜半夏内消痰饮,桂枝、白芍既可调和营卫,利于风寒表散,又可防止麻黄的耗散肺气,姜半夏的燥性伤津;伍入荆芥穗以助发表而免过汗,云苓、陈皮燥湿化痰,紫菀温化痰饮,射干、桔梗宣肺平喘,消痰利咽,五味子温肺止咳,杏仁润肺平喘;干姜、细辛温热太过,甘草滋腻,不利祛痰,故去之。

(4)妙用药对

一是麻黄、桂枝。麻黄善走肺经卫分,辛开苦泄,长于发散,开腠理,通毛窍,为发汗散寒之解表要药;虑及麻黄过汗,改投蜜麻黄,以重平喘。桂枝善走心经营分,辛甘温煦,专于透达,外行循表解肌腠风寒,横走四肢温通经脉寒滞。二药合用,既入卫,又入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正如《本草思辨录》曰:“麻黄泄荣卫之邪,桂枝调荣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桂枝,即能节汗;二者合而正不受伤,此麻桂并用之方皆然。”

二是射干、桔梗。射干味苦性寒,入肺经,有降逆祛痰,破结泄热之功,能消痰涎、利咽喉、解热毒。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经,辛开苦降,性散上行,以升为主,为“舟楫之剂”,善开宣肺气,祛痰止咳,清利咽喉。二药合用,一升一降,宣消结合,既可疏风清热,宣肺平喘,又是消咽紧发痒的效药。

三是五味子、杏仁。五味子味甘酸性温,归心肾肺经,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具有肃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肺化痰,润肠通便之功,为肃降肺气之要药。《本经逢原》载能“定喘泄滞,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二药合用,一收一润,温敛肺气而止咳,温润肺气而平喘。

(5)注意事项

一是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比如花粉、灰尘、动物的毛发等。二是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海鲜,不要吸烟、喝酒等。三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6)临证体悟

一是本方使用宜忌。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然而,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一定要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患者体质强弱酌定剂量;而且应中病即止,不可过用,避免耗气伤津,戕伐正气。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小青龙汤适用于发作期的患者,针对寒痰等使用,对于缓解期的患者要注意肺脾肾,培补正气;对于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二是注意寒热转化。哮喘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临床辨证除分清实喘、虚喘之外,还应注意寒热的转化。如实喘中的风寒壅肺证,若寒邪失于表散,入里化热,可出现表寒肺热,治宜宣肺散寒,用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痰浊阻肺证,若痰郁化热,或痰阻气壅,血行瘀滞,又可呈现痰热郁肺,或痰瘀阻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桑白皮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三是祛痰贯穿始终。《证治汇补·哮病》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痰为哮喘之根,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也是疾病转归的重要环节。哮喘无论有痰与否,都应当祛痰,不但有利于哮止喘停而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且更有利于治病除根而提高远期疗效。 kCEwQ3CBpJwlhr3bbaZxH4Hg2aZKg0WImOejpX7lksBqXo4swr3OummgZDdIjj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