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急性支气管炎(三子养亲汤)

邹某,男性,42岁。

【病史】

嗜烟20余年。近旬咳嗽频作,晨起黄痰血丝,胸痞脘胀,口苦心烦,咳剧时引及两胁作痛,食差难化,时有便干。在某医院拍胸片,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服西药周余,未见好转,自进“通宣理肺丸”“养阴清肺膏”“枇杷止咳露”等,亦无显效而来院门诊。

【检查】

舌苔薄黄,脉弦滑数。

体温36.8℃,听诊两肺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干、湿啰音。验血白细胞12×10 9 /L,中性粒细胞80%。

【辨证】

咳嗽痰少而黄,胸痞不舒,为痰热壅肺,为肺失宣降之征。口苦心烦,两胁作痛,苔黄脉数,一派肝火之象。木火可以刑金,故痰中带血,可以横逆,故食少脘胀。肺热又可移肠而有便干之苦。病位在肺肝胃,病因是火与痰。

【诊断】

中医诊断为咳嗽,肝火犯肺,痰热壅肺证。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

柔肝润肺,祛痰止咳,宗《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化裁。

【处方】

当 归10g  白 芍10g  黄芩炭10g  莱菔子15g

生地黄10g  紫 菀10g  炙枇杷叶10g 葶苈子10g

麦 冬10g  川贝母10g  川楝子10g  黛蛤散30g 包煎

全瓜蒌30g  焦三仙各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5剂,咳轻血止,食纳增加,腑行通畅,苔薄黄,脉弦不数,肝火肺热渐清。守法续进,上方去焦三仙,加北沙参10g,以增润肺止咳之力,又服14剂,诸症皆减,偶有干咳,嘱服“二母宁嗽丸”巩固。

【按语】

“三子养亲汤”原系温化痰饮之剂,温在白芥子、苏子两味,现以葶苈子代之,便成清化痰热之剂,再伍全瓜蒌更适合本例之痰热壅肺。木火刑金,一面清肝火,用柔肝之归芍,用泻肝之黛蛤,一面滋肾水,取肝肾同源之意用生地黄。再配润肺祛痰的紫菀、川贝母、枇杷叶。肝火得清,肺金得润,何有“木火刑金”之患焉?黄芩炭专为咯血所设,川楝子专为胁痛之用,且可引入肝经而清肝火。全方抓住痰火之因,重点突出,配伍合理,故能获效。烟习不戒,咳痰屡复,只得以清金润肺的“二母宁嗽丸”暂且防复。

解读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支气管黏膜炎症,多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属中医“咳嗽”范畴。

(1)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42岁,近旬咳嗽。二是发病原因。木火刑金,嗜烟伤肺。三是临床症状。咳嗽频作,咳剧时引及两胁作痛,晨起黄痰血丝,胸痞脘胀,口苦心烦,食差难化,时有便干。四是舌苔脉象。舌苔薄黄,脉弦滑数。五是血象检查。验血白细胞12×10 9 /L,中性粒细胞80%。六是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干、湿啰音。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实证。

(2)辨证选方

咳嗽痰少而黄,胸痞不舒,为痰热壅肺,气机不利,肺失宣降之征;口苦心烦,两胁作痛,苔黄脉数,一派肝火之象;木火可以刑金,肺络损伤,故痰中带血,横逆损脾伤胃,故食少脘胀;肺热移肠,而有便干。病位在肺肝胃,病因是火与痰,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嗽,属肝火犯肺,痰热壅肺证,治宜柔肝润肺,祛痰止咳,宗《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化裁。

(3)处方加减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沈师认为本案肝火犯肺,痰热壅肺,用葶苈子易苏子、白芥子,温化痰饮之剂便成清化痰热之剂,莱菔子下气祛痰,再伍全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归芍柔肝,黛蛤泻肝,配紫菀、川贝母、枇杷叶润肺祛痰;焦三仙消食导滞,黄芩炭止咯血,川楝子止胁痛,且可引入肝经而清肝火,共奏柔肝润肺,祛痰止咳之功。

(4)妙用药对

一是莱菔子、葶苈子。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消食导滞,下气化痰。因其入肺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甚强,故朱震亨有“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经,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又利水消肿,可兼治鼓胀、胸腹积水之征。《开宝本草》曰:“疗肺痈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二药合用,消食和中,泻肺平喘,共奏降气祛痰之功。

二是青黛、海蛤壳。青黛味咸性寒,寒能清热,咸以入血,主清肝火,又泄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本草求真》云:“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海蛤粉味咸性寒,咸能软坚,寒能清热,善入肺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本草纲目》谓:“清热利湿,化痰饮。”二药合用,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

(5)注意事项

一是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稀释痰液,利于排痰。二是注意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三是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消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可防止病情加重。

(6)临证体悟

一是审因辨治。咳乃肺之主症,治咳不能单从肺论,要顾及脏腑之关联及痰邪的兼证和病因,祛痰时应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用沈师化裁的三子养亲汤作为基础方加味。源于外邪入侵,夹寒,用麻黄、紫苏温肺散寒;夹热,用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夹湿用半夏、厚朴燥湿化痰;夹燥,用麦冬、北沙参滋养肺阴。源于脏腑内伤,加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夹气滞,用桔梗、枳壳宣肺利气;夹血瘀,用丹参、川芎活血化瘀。

二是重在祛痰。沈师曰:肺系疾病,法当祛痰。肺系疾病常伴咳、喘、痰、炎、热五个主症,其中必须抓住祛痰这个环节。祛痰之治的三个环节,首先,分清寒热,寒痰温肺,热痰清肺,痰去则咳喘炎热会随之缓解;其次,顾脾运,“脾为生痰之源”,而不能局限于肺,要配以醒脾和健脾,方能彻底祛痰;最后,利两便,痰为实邪,应当给以出路而分利两便,利尿润便有利于痰浊的排出。

三是清化痰热。本案沈师首先以葶苈子易白芥子、苏子两味,便成清化痰热之剂,再伍全瓜蒌清热化痰,专治痰热壅肺。其次肝火犯肺,一方面清肝火,用柔肝之归芍,泻肝之黛蛤;另一方面滋肾水,用生地黄取肝肾同源之意。配紫菀、川贝母、枇杷叶润肺祛痰。肝火得清,肺金得润,何有“木火刑金”之患焉?同时,川楝子不仅止胁痛,且可引入肝经而清肝火,妙在用川楝子行气,“治痰不理气非其治也”。 EWW9sYBplouXFWg/87dH5cbjCvV6ujsxkD5YghytGSDf0U3uNgMpA2hjl8xgSd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