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性,31岁。
【病史】
患者前天经行,今午洗澡不慎感冒。入暮发热38.5℃,头胀目眩,口苦咽干,饭前恶心,不欲食纳,胁满烦心,经量增多,经色艳红,自觉阵阵潮热,洒洒恶寒。今晨门诊求治。
【检查】
苔薄黄,脉弦数。
体温38.7℃。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辨证】
经期洗澡感冒,邪停少阳,必见发热恶寒且阵阵寒热,故称半表证。少阳经布胸胁,邪遏经气,两胁苦满。胆热上亢,眩胀并见且心烦咽干。经气横逆,胃失和降,则纳呆恶心,故称半里证。热迫经事,故量多色艳,苔黄脉弦,皆少阳热邪之征。邪郁少阳,是谓机枢,邪从表解可愈,邪从里化,实则转阳明经腑证,虚则成太阴虚寒证。
【诊断】
中医诊断为伤寒,邪停少阳,半表半里证。西医诊断为感冒发热。
【治法】
和解少阳,补气祛邪,守《伤寒论》“小柴胡汤”方意。
【处方】
党 参10g 柴 胡10g 黄 芩10g 车前草30g
菊 花10g 川 芎10g 香 附10g 鸡血藤10g
姜半夏10g 连 翘10g 木 香10g 川楝子10g
芦 根10g 桔 梗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热退经净,连服7剂纳增,正常上班。
【按语】
经期外感,张仲景称为“热入血室”。妇女以肝为本,血室者肝胆也,故经期外感多见邪停少阳的半表半里证。本案亦不例外,证情符合。清解少阳的主药当为柴胡,既可解热又调气机。辅以党参(投人参更佳)补中健脾,祛邪外出。辅以黄芩清泄邪热,难以入里。三味共为“小柴胡汤”主药。姜半夏和胃降逆专除恶心,菊花清降胆热,可祛目眩,川芎和血止痛,针对头胀,芦根退热生津专为咽干。经期感邪,调经为要,香附的理气,鸡血藤的和血和桔梗的疏肝“是谓至治”,连翘既可解热又止经量多。木香和胃增加食欲,车前草清热,邪由尿泻,川楝子清解,引入肝胆。全方以调经退热为先,既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方意,又能随症伍药,精当配合,奏效明显。
经期感冒,是指妇女正值经期而出现感冒症状,且病程较长,经后逐渐缓解或自愈,可表现为周期性,至下次月经来潮,感冒再次出现,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胀目眩,口苦咽干,饭前恶心,不欲食纳,胁满烦心,经量增多,经色艳红,自觉阵阵潮热,洒洒恶寒等。属中医“感冒”范畴。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31岁,发热1天。二是发病原因。经期洗澡,不慎受寒。三是临床症状。发热,头胀目眩,口苦咽干,饭前恶心,不欲食纳,胁满烦心,经量增多,经色艳红,自觉阵阵潮热,洒洒恶寒。四是舌苔脉象。苔薄黄,脉弦数。五是全身检查。体温38.7℃。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本虚标实证。
经期洗澡感冒,邪停少阳,必见发热恶寒且自觉阵阵潮热,洒洒恶寒;少阳经布胸胁,邪遏经气,两胁苦满;胆热上亢,眩胀并见且心烦口苦咽干;经气横逆,胃失和降,则纳呆恶心;热迫经事,故经量增多,经色艳红,苔黄脉弦,皆少阳热邪之征。西医诊断为感冒发热;中医诊断为伤寒,属邪停少阳,半表半里证,守《伤寒论》小柴胡汤方意,和解少阳,补气祛邪。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热入血室证。沈师认为经期外感,属“热入血室”,邪停少阳的半表半里证,证情符合。本案用柴胡清解少阳,既可解热又调气机;党参易人参补中健脾,祛邪外出;黄芩清泄邪热,姜半夏和胃降逆专除恶心,加菊花清降胆热,川芎和血止痛,芦根退热生津,木香和胃增加食欲,车前草清热利尿,川楝子清解,引入肝胆;香附理气,鸡血藤和血,桔梗疏肝,连翘解热又止经量多;生姜发散,甘草、大枣滋腻,故去之。
一是柴胡、黄芩。柴胡味苦性寒,轻清升散,有疏解退热之功,长于疏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使从外解,并能疏肝解郁,开气分之结,解表和里且善升举阳气。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之功,善清肝胆气分之热,使半里之邪内泻,又可燥湿解毒。二药合用,一升清阳,一降浊阴;一疏透和解,一清解而降,从而升不助热,降不郁遏,疏透中有清泄,相辅相成,而能调肝胆之枢机,理肝胆之阴阳,升阳达表,退热和解。
二是香附、鸡血藤。香附味辛苦甘性平,辛能通行,苦能疏泄,甘能缓急,气味芳香,宣畅十二经,且主归肝经和三焦经,以行血分为主,被称为“血中气药”,能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鸡血藤味苦甘性温,苦而不燥,温而不烈,既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又可行血养血,舒筋通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本草纲目拾遗》曰:“妇人经血不调,赤白带下;妇人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二药合用,疏肝理气,通行血脉。
一是预防经期感冒,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二是进食温热食物,避免进食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起胃肠不适。三是用温水对外阴进行清洗,保持洁净,避免细菌感染。四是方中柴胡升散,姜半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多者慎用。
一是经期感冒。经期血室正开,体虚益甚,卫外不固,导致外邪乘虚而入,感受外邪后易转入少阳,是为邪入少阳证,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又称“经行感冒”“触经感冒”。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女科》曰:“妇人遇经行时,身骨疼痛,手足麻痹,或生寒热,头疼目眩,此乃触经感冒。”
二是用药特点。首先,方中柴胡、黄芩,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为治疗经期外感,热入血室的主药;其次,柴胡为和解少阳之要药,要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柴胡剂量要大,一般以15g为宜;再次,经期感邪,调经为要,用香附理气,鸡血藤和血,桔梗疏肝,连翘解热又止经量多;最后,行经期间血室大开,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外邪,证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应扶正祛邪。
三是分期论治。经前期感冒,解表为主,调经为辅;经期感冒,调经解表同时进行;经后期感冒,正气亏虚,外邪入里,治宜调和营卫,扶正解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同时,外感病要注意透窍,选用桔梗和川芎,以透邪外出;月经量少者,可加入养血和血之品,月经量多者,可加入收敛止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