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病毒性感冒(荆防败毒散)

王某,男性,16岁。

【病史】

患者因滑冰着凉,当晚发热38.5℃,形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痰白沫,头痛如裂,周身骨楚,不思饮食,两便尚调。来院急诊。

【检查】

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体温38.6℃,验血白细胞5100/mm 3 。胸透显示:两肺纹理较粗。两肺听诊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啰音。咽部未见充血。血压17.3/41.3kPa(130/85mmHg)。

【辨证】

外感风寒,肺失肃降,遂见热轻寒重,头疼节楚,咳痰白沫诸症。苔白脉浮均主风寒表证,属仲景太阳伤寒证。

【诊断】

中医诊断为感冒,风寒束肺,太阳伤寒证。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治法】

辛温解表,宗《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化裁。

【处方】

防 风5g  苏 子10g  柴 胡10g  前 胡10g

川 芎10g  桔 梗5g  云 苓10g  橘 红10g

荆芥穗10g  白 芷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热服取汗。服1剂汗出热减,3剂热退咳止痰除而愈。

【按语】

仲景辛温解表主方为“麻黄汤”。但此方发汗力宏,既虑过汗伤心阳,又恐提升血压,抑制心脏,故守法易药,改投“荆防败毒散”以散风寒。荆芥穗系荆芥的花穗,其表散之力更强,配防风,辛温解表共为君药。柴胡、前胡疏解表邪,桔梗宣肺祛痰,共为臣药。祛风寒咳痰,除截痰源,投云苓、橘红外,再佐苏子之温化,专祛寒痰。止风寒头痛白芷优于羌活。独特之处在于祛散风寒之中配以宣透之品,以助发汗而解风寒。宣者宣肺,透者透窍,前者用桔梗,后者投川芎。另宜渗利以使风寒从汗解之外,还从尿泄,故投一味云苓淡渗清利。全方以辛温解表为中心,给风寒之邪以出路,切合其证,3剂即愈。

解读

病毒性感冒,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全身症状。属中医“感冒”范畴。

(1)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男性,16岁,发热1天。二是发病原因。滑冰着凉。三是临床症状。发热,形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痰白沫,头痛如裂,周身骨楚,不思饮食,两便尚调。四是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象浮紧。五是血象检查。验血白细胞5100/mm 3 。六是胸片显示。两肺纹理较粗。七是肺部听诊。两肺听诊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啰音。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实证。

(2)辨证选方

外感风寒,毛窍闭塞,卫阳被遏,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头痛如裂,周身骨楚,无汗;风寒外袭肺卫,肺气失宣,肃降失司,故见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痰白沫;寒凝胃脘,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苔白脉浮均主风寒表证,属仲景太阳伤寒证。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中医诊断为感冒,属风寒束肺,太阳伤寒证,宗《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化裁,辛温解表。

(3)处方加减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茯苓、川芎、桔梗、甘草),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主治疮肿初起。沈师常用本方化裁治疗风寒外感,本案用荆芥穗祛风解表,配防风辛温发散风寒,白芷易羌活止风寒头痛;桔梗宣肺,川芎透窍,以助发汗而解风寒;柴胡、前胡疏解表邪;云苓既可健脾和胃,再佐橘红、苏子除截痰源,温化寒痰,又可淡渗清利,使风寒从汗而解,还从尿渗;甘草滋腻碍脾故去之。

(4)妙用药对

一是荆芥、防风。荆芥味辛芳香,气质轻扬,宣发升散,长于疏散在表在上的风寒风热之邪,并能入血分而散血热;荆芥穗系荆芥的花穗,其表散之力更强。《滇南本草》曰:“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善走上焦,以治上焦之风邪,又能走气分,偏于祛周身之风,且能胜湿。二药合用,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祛经络中之风热,故凡四时感冒均可配伍使用。

二是桔梗、川芎。桔梗质轻升浮,开宣肺气,解表利咽,祛痰排脓。《珍珠囊》曰:“桔梗,疗咽喉肿痛,利肺气,治鼻塞。”川芎辛温香窜,能上行头颠,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有较强的祛风止痛作用。二药合用,桔梗宣肺,川芎透窍,沈师独特之处在于祛散风寒之中配以宣透之品,以助发汗而解风寒。

(5)注意事项

一是感冒一般不宜发汗太过,微微出汗即可,发汗过多可使津液耗伤,引发他症。二是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不可滋腻太过,损伤脾胃。三是生活上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四是在感冒流行季节,应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6)临证体悟

一是分清寒热。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鼻流清涕,口不干,咽不红不痛,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象浮紧;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季节,如春季、初夏和初秋,是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鼻流浊涕,口渴喜饮,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二是辨证论治。风寒感冒宜用辛温发汗法,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以荆芥、防风为主,风寒头痛要药为川芎、天麻、白芷;风热感冒宜用辛凉清解法,常用银翘散加减,以金银花、连翘为主,风邪易化热入里,用柴胡、桔梗疏散风热;对于发热,高热者宜生石膏,低热者宜青蒿,小儿或选用羚羊角粉,一般4小时服用1次汤药;时行感冒,毒邪较盛,可用贯众、板蓝根、大青叶、生甘草煎服,清热解毒。

三是宣肺清热。若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而肺为娇脏,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失清肃,蕴热较盛,易出现咳嗽痰饮之症,宜加宣肺之品,用桔梗宣肺祛痰;肺与大肠相表里,分利两便可使邪气从下焦而出,加茯苓、白花蛇舌草、石韦等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全瓜蒌、草决明等润肠通便,使外感热邪从两便而出,提高疗效。

四是热服取汗。风寒感冒,服药时常温服,微微取汗,是借药的热力鼓舞卫阳祛邪从汗而解,一般用于表证治疗;亦可温覆取汗,或者啜热粥,加强药力,以开表闭,逐寒除凝,助邪外达。仲景告诫:“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GPbm2bDrhYegXA4lB0qHNrPFitIBoWIdkWoS3NxlM71Joj2BvcEowhwgu34lvL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