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慈利县化脓灸发展简史

一、慈利县化脓灸

化脓灸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被民间广泛运用。作为灸法的一种,它和针刺一起占了《黄帝内经》三分之二的篇幅,可见它在传统中医中的重要地位。《医学入门·针灸》记载:“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的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整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宋代张皋《医说》曰:“若要安,三里灸莫干。”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也有“取艾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以治百病,效如反掌”之说。

慈利是著名的中医大县。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当地流传有施艾灸术的中医治疗技术,并涌现出唐文魁、黎民藩、吴凤翥、赵济人、吴贤任等名中医。慈利县中医医院医师吴贤任师从当地名中医赵济人,熟读医籍,学习临证处方,在前人基础上摸索针灸疗法治疗哮喘病。受中医古籍《针灸大成》提出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理论启发,摸索设计了一套灸法治疗方案,取得了相当好的治疗效果。慈利县中医医院采用化脓灸治疗哮喘已有长达5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吴贤任医师在总结严肃容哮喘化脓灸经验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发现其具有显著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和防止复发的效果,反复试验后予以定型。自那以后,几代慈利中医人不断深入研究化脓灸疗法。特别是80年代,时任院长李国忠率领科研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后,慈利县中医医院从免疫学的角度完成了化脓灸治疗哮喘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对治疗方法进行了系列改进,改为局部麻醉后施灸,减少痛苦;疗程也由原来的每年灸3个月、连续灸3年,改为每年灸1个月、连续灸3年。化脓灸治疗哮喘的特点是无不良反应,临床有效率高,抗复发能力强。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手段,化脓灸的核心要点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明确、灸治过程耐心仔细、灸后严格按照标准换药,保证整个疗程治疗的严谨性、连续性。

在研究之初,这一疗法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方面,该疗法找不到循证医学的证据,无法证明其科学性;另一方面,采用化脓灸治疗,穴位处会留下如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痕迹,年轻的以及有瘢痕体质的患者可能无法接受。在质疑声中,哮喘专科的几代中医人从未放弃研究。有些患者难以忍受灼艾的痛苦,宁愿多服几剂汤药以达到化脓灸通经脉的神奇效果;有些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改正,不断消耗着元气,单靠药物无法取得如化脓灸一般强大的通经脉作用。对于元气大虚的患者,药物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作用也需要元气,元气不足,其消化吸收功能不足,药物所发挥的通经脉、恢复元气作用大打折扣,而患者自身体内的瘀血、湿邪、痰饮等也在消耗元气,消耗元气的速度甚至超过元气恢复的速度,病越来越重,此即虚不受补。此时,可采用重灸关元穴、中脘穴的化脓灸,避开对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直接利用艾灸的热力,只需调用少量元气,就能产生强大的通经脉作用,使脏腑功能得以快速恢复。倘若元气虚甚,汤药难以疏通经脉,恢复元气,甚至使元气继续下陷受损,《黄帝内经》称为“陷下则灸之”,唯有灸法可以担此重任。慈利中医人在系统挖掘、整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哮喘的产生责之于“痰”,即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所云:“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同时在此基础上主张“虚”为根本,指出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称为痰的“夙根”。哮喘反复发作,更取决于肺肾不足,并引用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所云“喘因虽多,而其原未有不由虚者”的主张,指出该病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同时在治疗上主张张仲景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朱丹溪之“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两大治疗原则。慈利中医人根据这两大治疗原则研制了发作时以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的咳喘灵片专科制剂;未发作时重视补虚,培土生金,重视肺脾肾的调理,以培补摄纳,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研制了哮喘平片专科制剂。同时对前人化脓灸治哮喘技术进行整理,并总结出化脓灸治疗哮喘的取穴原则、操作流程等规范,使得临床化脓灸治哮喘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4年,慈利县中医医院哮喘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和湖南省哮喘病治疗中心,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化脓灸技术于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中医药专长绝技,2016年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国家发改委投资2000万的哮喘综合大楼项目正式立项落户慈利县中医医院,为化脓灸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慈利县几代传承攻哮喘

吴贤任(已故)、李国忠、陈明清、姚和平、卓玉翠、肖调湘、于正枚,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将慈利县化脓灸传承发扬,展现了一个优秀团队的力量。

吴贤任:化脓灸治哮喘开创者。提起化脓灸治哮喘,有一个人必定会被大家所铭记,他就是这一疗法的开创者——医院已故中医师吴贤任先生。吴贤任,生于1931年,1962年至慈利县中医医院工作。他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善于古为今用。在读到孙思邈医籍中“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时,他大胆设想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哮喘的治疗中。他试着在患者身上几处穴位上用艾条烧灸,并贴上自制的小膏药,不久患者就变得面色红润、呼吸顺畅、精神抖擞。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吴贤任医师成了治喘神医。1962年,吴贤任医师在全国权威杂志《中医杂志》发表了《化脓灸治疗哮喘16例临床小结》的论文。正当他雄心不已、准备大干一番之时,意外出现了,他积劳成疾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化脓灸治疗哮喘这棵科技幼苗也被无情地扼杀于摇篮之中,但吴贤任医师所创下的功劳永远为人们所纪念。

李国忠:勇挑重担重启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在院长龚承盛同志的支持下,时任副院长李国忠(后任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勇挑哮喘攻关重担,组织人员继续对化脓灸进行研究。当时医院技术力量不强,设备落后,经费不足,李国忠抱着攻克科学难关的雄心壮志,根据吴贤任医师遗留的资料,带领康晓娥等年轻骨干组成了“化脓灸攻关小组”。没有资料,他们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常常是旧伤疤未好,又添新伤痕。没有患者上门,他们就翻山越岭服务,上门普查寻找。就这样,从选穴到药物的配制,再到建立患者的档案资料,一点一滴地积累了下来。为了取得理论依据,医院多次派员到省城医学院校、科研机构,检索出信息资料达10余万字。动物实验中需要绵羊血,他们就跑遍武陵山区,最后在石门蒙泉乡的大山中找到两只绵羊,饲养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每星期爬山步行十多公里,抽一次血清。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几年的努力,研究小组终于从免疫学的角度为化脓灸治疗哮喘的机制初步揭开了面纱;随后,他们还对治疗方法进行了系列改进,将原来在皮肤上硬灸的方法改为局部麻醉后施灸。所立课题“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于1985年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科研鉴定。

陈明清:促进成果推广运用。1987年,科研的接力棒传到了院长陈明清和化脓灸研究所副所长康晓娥的手中,工作重点也由临床学研究上升到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化阶段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阶段。在陈明清的大力推广下,医院先后与上海、新疆、广州、北京、武汉、深圳等全国50多家医疗单位合作,为当地哮喘患者解除了痛苦。为促进这项成果走向成熟,1987年,省卫生厅、省科委专门批准,成立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慈利化脓灸研究所,并批复其“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及前列环素、血栓素变化观察”的科研课题。康晓娥承担了这一课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于1989年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化脓灸治疗哮喘近期疗效达到94.3%,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卓玉翠: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卓玉翠,主任医师、湖南省基层名中医,现任哮喘专科主任。1986年自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1991年至慈利县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作为主要科研人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化脓灸治哮喘的研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级3项、县级4项。1998年被列入湖南省中医专家库。卓玉翠善于根据每个哮喘患者的体质、症状,搭配不同的穴位,配以功效不同的中药,做到个体化治疗。她还带领大家整理出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如哮喘灵片、哮喘平片、化脓灸药膏,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慈利县中医医院坚持弘扬中医国粹,传承千年医道,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坚持中医院姓“中”,积极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强化院内管理,降低医疗成本,中医特色日益凸显,中医药服务水平、疗效不断提高。卓玉翠主攻呼吸内科疾病,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哮喘科”的带头人。20世纪80年代,县中医医院运用中医化脓灸成功攻克哮喘,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当时患者排队到该院治疗哮喘成为当地的一大奇观。该疗法也被誉为“中华神灸”。

肖调湘:提升专科上台阶。为促进哮喘专科进一步发展,现任院长肖调湘对该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扶持,集中医院优秀人才,保证其后续发展;带领以科室主任卓玉翠为首的科研小组,不断巩固和提升治疗效果,科室多项工作上了新的台阶。2004年,该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及湖南省哮喘病治疗中心,2005年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化脓灸技术被列入张家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国家发改委投资2000万的哮喘科综合大楼项目正式立项落户慈利县中医医院,为化脓灸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保障,也圆了慈利县中医人的“中医梦”。在攻克哮喘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路上,付出艰辛劳动的人还有很多。而今,数十万哮喘患者在这里得以康复,看到这项科研成果造福社会,付出心血的人也定会倍感欣慰。

于正枚:这是一份荣耀。2001年,于正枚从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毕业,2002年1月进入慈利县中医医院呼吸科,开始接触并钻研化脓灸,这一钻研便是20年。这20年来,于正枚与化脓灸研究团队将化脓灸在呼吸疾病方面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于正枚说:“这是一份荣耀,我既然接触这个了,做到这个了,那就要做好,要守住这份荣耀。”化脓灸为患者减轻病痛,在社会上得以广泛流传,于正枚因化脓灸接手的患者900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因各种原因患有呼吸疾病。面对每一个患者,于正枚悉心照料,用尽毕生所学,让他们得到专业的治疗,守护着健康。她说:“医生要把患者当家人、当亲人、当朋友,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医学漫漫,学无止境,除了钻研化脓灸,于正枚平时还会研究西医,看西医书籍,汲取西医经验,与中医融会贯通,更好地服务患者。她的这种学习劲头、钻研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于正枚说,此生行医,路上无悔,选择了学医就是选择了奉献,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是医生最大的快乐。

三、慈利县化脓灸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针灸(化脓灸)是张家界市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慈利哮喘化脓灸疗法被湖南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慈利县民间流传烧艾灸医术由来已久,县中医医院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化脓灸对治疗哮喘有独特效果。

湖南省慈利县中医医院位于县城西部,秀丽的澧水河南岸,东邻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西邻世界旅游胜地武陵源风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所集中西医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医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尤以中医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而名闻海内外。慈利县中医医院从免疫学的角度完成了化脓灸治疗哮喘的基础研究工作,不仅研制出了艾炷和药膏(艾炷由陈艾加30余味温经祛痰平喘的中草药配制而成),还对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把直接灸改为局部麻醉后施灸,减少患者痛苦。经过反复验证,采用化脓灸法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运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已成为治疗哮喘、咳嗽有效的方法。

1985年、1987年化脓灸技术先后通过省卫生厅、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结果显示化脓灸治疗哮喘有效率达到94.7%。古人云“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可见喘病的治疗难度。多年来,中医院一直以“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这一特色医疗技术而饮誉海内外,为全国20多万哮喘患者解除了痛苦。目前,化脓灸仍在县中医医院临床使用,是目前能根治部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具有抗复发、疗效巩固率高、周期长等优点。这项成就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对哮喘病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科研价值,对继承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也有重要意义。

1987年,“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慈利化脓灸研究所”在慈利县中医医院挂牌成立,为二级临床研究机构。2013年,国家发改委投资2000万的哮喘综合大楼项目正式立项落户慈利县中医医院,为化脓灸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在发展壮大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同时,慈利县中医医院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院文化建设,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知识。慈利县中医医院每年组织义诊活动20多次,为老百姓免费检查,提供健康咨询,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2016年全年下乡入户5次,对联系帮扶南山坪乡双和村、龙潭河镇联富村、汤溪村75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落实帮扶资金6万多元,为贫困村民住院治疗减免住院自付费用上万元,定期到对口帮扶医院进行中医药义诊,树立群众口碑,赢得群众信任,对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夯实中医药的群众基础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医院先后获得“文明单位”“医疗执业先进单位”“绩效评估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被广大群众誉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2015年,由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的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全省共计18个中医药项目入选。慈利县中医医院的化脓灸治疗哮喘技术作为整个张家界地区的唯一入选项目,成功获评“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

截至2021年,获得多项省级成果奖励:①“化脓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前列腺素F2 a 60例临床观察”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②“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白三烯FCT4 60例临床观察”获张家界市科技成果一等奖。③“化脓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功能测定200例临床观察”获张家界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目前,化脓灸技术已为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等10多个国家近30万人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50多家医疗单位,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IRgSXaeMh74opRdPLxeyfkJ2uPL18HhJ1inXHSWYs2ofzgaEa4VAmIKpyIf21p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