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珠玉一篇是生涯
——中医论文与阅读经典

中医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凝聚于论文。从其论述和取材来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直接阅读经典古籍,有所阐发补正。第二种是读些原文又佐以序跋之类,抉发为议论。第三种是检遍期刊论文,综述其要而构建论文者。直接阅读典籍者巨艰费时,成文甚慢。读些篇章与序跋者,可从序跋中吸收一些观点加深对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文笔素养。以参阅期刊论文为主者,可把握最新动态行情。论文产出最为捷速,但往往又冲淡了自己的见解。能够把上述三种方法结合而用就最好了,惜乎在所见期刊论文中前者少后者多。

对于研究中医这样的传统学术,关键在于把握经典。所谓经典,即创意造言,遗文垂训,古今悬隔,经之所致者道也。清代梁章钜说:“读书须有根。”金埴也说:“不明经则无本。”经典就是中医理论之根本。尽管中医的经典著作不等于中医基础理论,但它的意义非凡。中医的经典,例如《黄帝内经》,它奠基于先秦,那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时人以其睿智开东西方文化的先河,以其经典著作表现了人类的理念、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就是这些经典决定了后世发展的走向。中医经典具有理论渊源的价值和框架意义,弥久不变和与时俱进是经典的两大品格。经典对于学习新的知识也非常重要,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愈是新的改进,却愈要旧的知识。过去和现在,绝不能判然划分。”读经典原著是中国古代治学的传统,也是现实的需要。宋人李淑曾说:“读经如尝太羹。”经典以其高品味充润学人。在中医学的传世医籍中,经典著作档次最高,把握经典有执牛耳之功。对于这一点,现代科学也无二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也很重视读原著,他说:“学习任何课题,阅读有关课题的原始论著总是大有好处的,因为科学总是当它处于新生状态时得到完全的消化的。”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经典就是一棵树的干,各家学说是其分枝,中医理论的发展有如树的成长一样,先有干后有枝,成树状分枝发育发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自身发展规律之一。所以说,把握了中医经典,就是把握了中医学的树干。

如何阅读经典?我觉得要从三方面考虑:其一,是要参阅历代的注疏和文字工具书来读,因为古今移迁,文义有变,加之古代著作不讲其所论的来源和方法,读诠注才能索解,何况有些注文是注家的新见解、新发明,也有一定的经典意义。以此说,读注是学习和利用注家们的研究成果,是走捷径。其二,当以理性的思考及理论提升的意识阅读经典。深思才能心知其意。这也包括对不同注家所论的相互比较,更须把握章句的要领和经典的内在一贯性。带着提升的意识阅读经典,才有可能引发对经典的新见解和开拓。其三,依据实践来判断或解读经典最为重要。清代张学诚说:“非识无以断其义”,大柴胡汤中有无大黄的问题,应该通过临床来定谳,从文字和版本考证都得服从实践。所谓的“读无字处”是有前提范围的,不通处不可乱猜。特别是对那些注家各说齐陈的经文,犹当如此,该存疑处便存疑。近年出土一批古医籍和经典多有联系,破解了很多经典的存疑,一方面使人钦佩古代注家的智慧和功力,但也有很多否定。当年梁简文帝说:“脏腑若能语,医师面如土;山川若能语,葬师面如土。”可以今克隆一句:“宗师若能语,注家面如土。”写到这里,使我想到,当年历史学家陈垣先生,曾为治史的学生开设《史源学实习》课程,为使学生学好用好经典,他通过“读《廿二史札记》所得的教训”,让学生从六个方面举例说明之,我把它称为“读用经典六要”,现援引如下:“①读书不统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②读史不知人论世,不能妄相比较。③读书不点句分段,则上下文易混。④读书不细心寻绎,则甲乙事易混。⑤引书不论朝代,则每因果倒置。⑥引书不注卷数,则证据嫌浮泛。”这六条是方法也是学风。可以想象,要想回答这六个问题,就得查阅资料,翻目录,独立思考,追根溯源,分析考证。可见,阅读经典是一项既艰苦又严谨的事呢。 JWzt7Ka8JOMWJZ0MMoSuL0aoo5tFVfIRgd8DIrl0HtxMt8Nj/4qmaIsLaK85Q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