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坐堂与打公堂

坐堂是古代城镇行医的最普遍的作业方式。相传是医圣张仲景所开创,他当年被委任长沙太守时,在衙署大堂上,行公事时断案,余时为患者诊病。以后悬壶者为表达对先贤履迹的纪念和踵武,把在门庭执业或在药店执业称为坐堂。这和在家挂牌行医和走方行医是有区别的。坐堂一词的典故出于医圣张仲景的事,见于伍连德和王吉民二位先生1932年所著的《中国医史》。书中未列出处,可能源自“口述史学”,即从民间传说得来。

古代医生行医常有遇到疑难杂症令医生束手之时,需要通过会诊,“乘众智”以求认证治要。此时医生便经常请誉隆当地的一些名医,一起行脉处方,中医称这种会诊为打公堂。当年沪上名医程门雪等人,以其艺高德馨常被请去打公堂,程公等人也因能解医生之难而被称为“医之医”。

也有被请到患者家会诊的,这大多是患者家提出来的。例如在明代嘉兴名医金九渊(字长鸣,号少游)先生的《冰壑老人医案》中,就记载一则伤暑的会诊治案。患者名项兰斋,任都督之职。患者暑月骑马至徐州时患热病,之后又乘船南下,仍身热不食,就医不效。他曾自投于水中,为舟人泅水救起后抵家。请诸医会诊,一医以为伤食,一医定为外感,第三个医生主张辛散泄气,处方为羌活汤加枳实、厚朴、生姜。金九渊先生据脉数而虚,按之少神,指出辨证当属伤暑,如果服辛热散气药必加剧病情。无奈“众议亦坚不可破”,金九渊先生的意见未被采纳,还是采用了羌活汤加味的方剂。但服药后一更多一点的时间,患者“狂躁谵语,躁且走跃”。翌日患家长翁踵门延请金先生。先生询问患者的随身仆人,问他从徐州南下一路上是不是未曾小便过,仆人回答是。遂投六一散一两,汲井水灌之,服后小便即下如注,得安寝,又令徐饮冷粥,服清暑益气汤,十日愈。这是古代会诊的例子。但会诊也往往有各说齐陈,作舍道边之事,还得再兼服药参机变。但有时会诊决策的错误可能难以挽回,例如慈禧当年患痢疾,虽然诸御医会诊,想到是乌梅丸证却不敢用乌梅丸而致死。这说明,会诊一定要充分展示理论才能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看来,《素问·阴阳别论》“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之语不诬。 WCShkLC0uOiUQ0ztxR4fYR9MoJIcbbI3rzbkYHCcfpdoXFnBPGZViwIn0HPGXE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