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贵州省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乡,喀斯特地貌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分布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50%。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贵州共有药用植物资源7453种,其中常见苗药1500多种,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享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中国苗医药之乡”等美誉。2021年,贵州省中药材产量达274.13万吨,产值262.59亿元。立足喀斯特地貌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行业之一,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由于历史原因,在贵州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关于药效物质基础、药物体内代谢处置、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作用规律等的研究严重滞后,临床用药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其民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苗药药代动力学是在苗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于苗药有效成分及组成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其体内时-效和时-量关系的研究,是苗药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苗药具有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苗药的发展及研究尚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特别是苗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杂质干扰严重、入血成分含量低、时间依赖性大、实验过程复杂等特点,因而对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十年来,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相关科技项目的资助下,立足于贵州特色中药民族药优势资源,以头花蓼、隔山消、黑骨藤、羊耳菊、红禾麻等贵州特色苗族习用药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药物代谢动力学、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填补了相关药材药代动力学和体内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空白,解决了相关药材药效物质基础及体内过程不清楚、药材质量控制技术手段落后等制约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丰富了贵州传统特色民族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内涵。

本书聚焦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领域,结合本团队近十年的研究工作内容,在进行资料查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对10种贵州特色苗药的研究成果及时归纳总结,这也是对所涉及的药材最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分析技术、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展望;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分别对贵州特色苗族习用药材头花蓼、隔山消、杜仲、荭草、白及、羊耳菊、天麻、黑骨藤、红禾麻、云实皮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研究进行全面归纳与论述。

本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方法可靠,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希望本书能为苗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和模式,促进贵州特色苗族药材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确保相关苗药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对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对推动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期盼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编 者
2024年1月 Gss9iGaVWMBf3skUFbUk9fjtFCU6oUt6mECHpbO//WyQH1fK7+A9x7mfabex4I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