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痓音炽,又作痉,巨郢切,下同。

本篇论述由外邪引起的痉、湿、暍三病,因它们都自太阳经起病,仲景将其合于一篇,与伤寒相鉴别。条文主要论述:由外邪所致的“刚痉”和“柔痉”的脉证特点;湿着关节或湿留肌腠所致的外湿,即风湿证和湿痹证;暑病的主要证候有夹虚、夹湿及暑热盛实三种。

【原文】

伤寒所致太阳病痉 [1] 湿暍 [2] ,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注释】

[1]痉(jìng):《说文解字》云,“强急也”。指风强病,也称“痉挛”。

[2]暍(yē):《说文解字》云,“伤暑也”。指中暑。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 《病源》云恶寒。 名曰柔痉 [2]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注释】

[1]刚痉:风强病,若颈项强直、无汗为刚痉。太阳病,表现为发热无汗,是表实证,不恶寒。今患者反恶寒,说明此为太阳中风,受寒邪伤甚,成为痉病。成无己注:“表实感寒,故名刚痉。”

[2]柔痉:风强病,若颈项强直伴汗出为柔痉。太阳病,表现为发热汗出,是表虚证,则应当恶寒,若患者不恶寒,说明此为阳明病。今患者发热汗出,不恶寒,并非是阳明证,而是太阳中风,受湿邪伤甚,成为柔痉。成无己注:“表虚感湿,故曰柔痉。”

【原文】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 一作缓 者,此名湿痹 一云中湿。 湿痹 [1] 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2] 。湿家 [3] ,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注释】

[1]湿痹:《金匮要略》云,“雾伤皮腠,湿流关节,疼痛而烦者,湿气内流也”。湿属水,性趋下,其人内有湿邪时,脉沉而细。痹,痛。本病因患者关节烦疼而名为湿痹。

[2]身色如似熏黄:脾恶湿,受湿邪所伤,则脾病而真色见,于是患者身发黄,但其色黄如烟熏,而非正黄色。

[3]湿家:久患湿病而不愈之人。

【原文】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 一云不利 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1]

【注释】

[1]风湿俱去也:风邪、湿邪均被祛除。汗微微而出,患者气和缓,则内外之邪皆可出。

【原文】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 [1] 药鼻中则愈。

【注释】

[1]内:同“纳”,把……放入。

【原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 [1] 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 [2] 所致也。

【注释】

[1]日晡(bū):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

[2]久伤取冷:长期贪凉被寒湿所伤。

【原文】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1] ,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 [2] ;加温针,则发热甚 [3] ;数下之,则淋甚 [4]

【注释】

[1]洒洒然毛耸:汗毛耸立,十分寒冷的样子。

[2]若发汗,则恶寒甚:若发汗以祛表邪,则阳气外虚,表阳虚微不得温煦,故“恶寒甚”。

[3]加温针,则发热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

[4]数下之,则淋甚:若下以除里热,则内虚,膀胱失去濡润而燥,故“淋甚”。 b9sUPPN9Z+J+9LTOSJIcnGioUpcxnQOFe44rVYnryBQND0fjHeUQPqtivd5hwS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