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分子生药学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一词最早于1945年由William Astbury提出。1953年Waston和Crick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双螺旋结构后,分子生物学迅速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83年Kary Mullis提出了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设想,1985年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1988年PE-Cetus公司推出第一台PCR仪,1989年 Science 报道了耐热性的Taq酶,1993年Mullis因发明聚合酶链反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逐渐被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利用,不断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药学诞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学者T.W.C.Martius在1832年出版了 Grundriss der Pharmakognosie des Pflanzenreiches ,标志了生药学的诞生。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将该书翻译成日文,日文名称为《生药学》。1934年,我国学者赵燏黄与徐伯鋆合著的《现代本草学-生药学》标志着我国生药学科的诞生。目前,我国药学专业均开设生药学课程,在中药专业演化为中药鉴定学,成为中药学科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1995年,我国科学家黄璐琦院士敏锐地观察到PCR技术在生药学领域的极大潜力,分析了分子生物学和生药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在药材鉴定、生产和活性成分获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 xbFlG2Y1rxjBQLyPye1gxQcVpthL+kZU2asj8RdcijWshEXfnWg072hWSboZ6P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