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原文的学习,增强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信。

2.素质目标 掌握“百病生于气”“九气为病”这一发病机制。

3.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九气为病”发病原理,指导自己、亲友、患者通过调畅情志等方法进行养生。

【原文】

余知百病生于气 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故气上 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 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 矣。恐则精却 ,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 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 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 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 矣。

【注释】

①百病生于气:张介宾注:“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气,此处指气机失调。

②飧(sūn)泄:即腹泻。《甲乙经》《太素》均作“食而气逆”四字。

③气上:肝在志为怒,其脏位于膈下,大怒则扰动肝气,肝气从下向上冲逆,是谓气上。其症状是呕血,气逼血升之故;飧泄,为肝气乘脾之故。

④气缓:张琦注:“九气皆以病言,缓当为缓散不收之意。”适当的喜乐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是气机和缓的正常生理状态。但暴喜则可使心气过缓,以至涣散不收而为病。

⑤气消:消为消耗之意,悲生于心使心系拘急,心肺同居上焦,心系急则肺叶上举,阻遏上焦营卫之气的宣发,气郁生热,热消心肺精气,故谓“气消”。

⑥精却:却,退也。即指肾精不能上承而下陷为病。

⑦气不行:《新校正》云:“详‘气不行’当为‘气下行’也。”肾气主升,今恐致精却则气陷而无升,故气下行。

⑧气收:收,收敛。寒性主收,使腠理闭塞,则营卫之气收敛而不畅行。

⑨气泄:指营卫津液之气随汗而耗泄。

⑩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倚,依赖、倚仗;归,回、返也;定,安定、平定。指大惊致心气动荡不宁,心神不能内守,而思虚无所安定。

⑪外内皆越,故气耗:越,消散、散失。即指喘则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因而气为之耗散。

⑫气结:结,结聚。指气机凝滞结聚。

【释文】

黄帝说:我已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缓散,悲哀过度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过度则气郁结,这九样气的变化,各不相同,各又导致什么病呢?岐伯说:大怒则气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所以说是“气逆”。喜乐则气和顺而志意畅达,荣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悲哀过甚则心系拘急,致肺叶上举,上焦不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热气郁闭于中而耗损肺气,所以说是“气消”。恐惧则使肾之精气下陷,精气下却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寒冷之邪,能使腠理闭塞,营卫之气收敛而不畅行,所以说是“气收”。过热则腠理开发,营卫津液之气过于疏泄,汗大出,所以说是“气泄”。大惊致心气动荡不宁,心神不能内守,而思虚无所安定,所以说是“气乱”。过劳则喘息汗出,喘则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因而气为之耗散,因此说是“气耗”。思虑太多,心气受损,精神呆滞,气就会凝滞而不能运行,此说是“气结”。

【按语】

本段讨论了情志过度、寒热偏胜、劳力太过等因素导致全身气机失调的机理及部分证候,其中突出了情志因素的重要性。各种致病因素只有在造成气机失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故云“百病生于气”,认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从气的运动和畅与失调立论探求生命活动规律,在理论上具有中医学的鲜明特色。这一观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同时,九气为病,致病各有特点,原文“气上”“气下”“气泄”“气结”等,正是对这些特点的高度概括,为临床诊断不同因素致病及其病机特点,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法则以及组方、遣药提供指导。在九气为病中,属于情志因素者占六种,突出了情志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情志因素致病,其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失调,这就为诊治情志病指出了方向。

【执医考点】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链接】

汪石山治一孀妇。年四十余。患走气,遍身疼痛,或背胀痛,或胁抽痛,或一月二三发,发则呕尽所食方快,饮食不进,久伏床枕。医作气治,用流气饮;或作痰治,用丁藿二陈汤,病甚。邀余视之。脉皆细微而数,右脉尤弱。曰:此恐孀居忧思,伤脾而气郁也。理宜补脾散邪。以人参三钱,香附、砂仁、黄芩、甘草各五分,黄芪二钱,当归身一钱半,川芎八分、干姜四分。煎服十余帖,脉之数而弱者稍缓而健,诸痛亦减。仍服前方,再用人参、黄芪、川芎、香附、山栀、甘草,以神曲糊丸,服之病除。(《汪石山医案》) QIg8u2Kyw8cr7ym2ltm9O2SObP5KbHWDoU477DgF/Zli+m2YKZmR8m8Rb05jvG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