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基于全资源要素条件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简介

鉴于项目管理在前期的评估业界对投资项目的分析评价已发展到了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资源情况对项目效益影响的新阶段,为了完整准确地说明现代项目投资管理中的资源投入情况对项目产出效益(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帮助那些动辄要考虑有数亿或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投资额巨大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评价人员,在进行项目前期可行与否的经济性分析与判断时,必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考虑有关资源投入条件不同时,对项目效益影响的情况。为此,特在本节向读者简要介绍目前项目管理界有关投入资源要素不同条件下,进行项目经济性分析和可行与否判断研究的最新成果,权作未来的项目评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考虑进行项目在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开展经济性分析和项目可行与否研究的理论铺垫和略有所备的借鉴与参考。

1.3.1 基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及其分析论证

当今世界人们为提高做事效率和效益,常将要做的一次(临时)性、有资源条件限制的目的性标准(或程度)化事情通过某种目标载体形式抽象地转化为项目,而将按一定规律对这些有限资源进行特定资产化活动的有序管理过程称为项目管理。作为源于市场需求的项目,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若项目所需市场资源(目标)一定(或确定),且能确认其他构成项目资源约束的物质技术与环境等影响因素条件的数量及其市场价值或价格,则该项目的经济性即所形成的目标资源效果的有用性就可通过分析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获得最终的评价,从而判断该项目对投资人是否有利或可行。

项目的经济性(或在项目期初被称为对项目投资可行与否的判断)反映为,按其内涵特点最重要与关键的资源约束性要求——目标载体规定的一次性资源转化为特定资产的任务性标准,用构成项目所需(涉及)的有限资源于市场上如何将其特定有用性通过人的劳动转换为资产(项目或产品)来体现该项特定资产(所涉目标资源)的使用价值或于实现交换价值过程中表现为有用劳动部分的价值——市场的价格,并按(西方)经济学借助有关生产者利益优化模型进行边际效率分析的方法体系,获取在活动水平上能做不同层次、范围、内容等财务方面核算的结果。这对拟建项目在投资决策方面有着特殊意义,故对项目所做的经济分析和再研究常被称为项目的经济性论证(或可行与否的评价)。其本质是分析投资项目从形成到各种约束条件所涉各类拟于市场上转化为资产的资源的价值与效果情况——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交换(使用)价值(价格)——根据一定的方法体系(标准和依据)做出有关项目在经济方面(交换价值)合理(可行)与否的判断,从而获得经济上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上马建设)的依据,其间过程围绕项目目标要求基于现实资源的约束条件将提供的是有效可信的管理方案。因此,有关项目的经济性论证的主要问题转换为,对形成项目的各种资源及其转化为特定资产的价值表达形式与效果的分析和研究。

鉴于对项目的经济性及其投资可行与否的判断,要由构成项目所需(或所涉)的有限资源于市场上通过人的劳动将其有用性转换为具有特定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资产(项目或产品)以体现其特定资产(所涉目标资源)的使用价值或在实现其交换价值过程中有用劳动部分的价值——市场竞争价格来决定,故对项目做的经济性分析就演变为人们对项目所需利用的资源在市场上转换为特定资产(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形式实现目标资源有用性(价值或价格)转化的认识问题,全面准确地认识资源成为正确把握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解造成项目管理——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常常出现种种所谓“钓鱼工程”和“烂尾项目”等原因——在于人们在以往项目拟建时对所需资源(完整量)的认识与把握不足是关键。这是因为实际生活中人们常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对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人、物、事三类情况或其常规资源性约束条件选择所需的人、财、物等要素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量问题做研究,只进行所谓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并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概念化的项目经济性论证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体系;而对那些表现为环境与社会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与(需求)信息等资源的要素,则往往囿于其自身价值在市场交换或交易过程中表达形式的特殊性和刻画方面的困难程度——不易进行非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而忽略了它们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约束作用或影响效果。按项目构成要素中资源约束性的内在规定,任何项目实际上都要受到形成项目的资源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因此人们有必要深入认识和发掘各种资源条件对项目的约束和影响效果,重视不同资源要素在构成和管理项目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作为项目可资利用并在市场交换中要依一定标准和方法转化为特定资产,于使用中往往受到约束和限制的各种资源所涉内容虽极为广泛,但最基本且常用的还是人、财、物、时间、空间与(需求)信息等五大主要类型。

1.3.2 有关项目投入的各种资源要素选择与价值形态的表达

在项目以有限资源形式向特定资产转化的过程中,有关资源的选择与价值形态的刻画与表达都受到一定的约束,常见的是项目管理针对管人、管物和管事及其综合管理的要求,通常人们习惯于分别按人、财、物、时空与信息的顺序做相应资源要素的分配,所涉内容及其关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的资源要素。作为资源各要素中最核心、最有活力和唯一具有能动性、最具积极和主动意义的要素,人是产生和形成并最终完成以能够利用目标资源转化为特定资产项目的关键性基础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要素通常以项目管理中作为参与项目活动过程所必不可少的市场(人)的需求(容)量以及实施(操作)项目的人力资源(或用工)数量的多少来反映,在价值形态上常常以劳动力的价格(薪酬或工资)等形式来表现。

(2)财力资源要素。项目中的财力资源要素主要指在实施与完成项目——将一般资源转化为有特定目的新资源载体过程中,需要和能够把握与控制的货币资金或可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具有价值形态的有价值的款(钱)货(物)价值量的多少,是项目经济性分析中最集中也最为重要的资源价值(性)体现,是对其他资源要素做经济性分析所最终要转换达成的目标性结果与根本依据,否则难于进行项目经济效果与价值的判断,因此财力资源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项目能否将各种资源要素在市场上做价值转化以便进行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关键。

(3)物力资源要素。物力资源要素常指构成项目的资源是否表现为机器设备、房屋、土地等实物形态和无形资产的品牌和商标、技术与专利等非实物形态的资产,该要素在资源约束中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也是项目能否在物质技术条件下实现其功能与作用的重要标志。若必要的物力条件在拟建项目中已存在,则可作为有价值的资源直接计入项目的投入,否则常需先通过一定数量与价值量的具有价值形态的有价款(钱)货(物)在市场上进行的转换(在无实物或无形资产时可通过货币资金的购买)来获得或再通过项目管理过程的生产制作来表达其价值量。现代成熟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即依质量、进度和费用三大具体工作标准——以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要素所做的典型性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项目经济性分析(与管理)。

(4)时空与信息等其他资源要素。时间和空间与信息资源要素主要指构成具体项目或其管理过程中常以一定市场(需求)、自然生态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效果等非价值形态来表现,并在一定范围内沟通和连接、传递各个资源要素状况的信息。这些资源以往是人们从事项目及其管理时因其具有的隐含性而往往不被重视或受到忽视,而今在强调项目要绿色、和谐、可持续等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却常常具有一票否决的效果,处于同市场需求之类相同重要地位的社会与环境资源等影响因素。这些要素作为项目或项目管理过程中必然发生和发展出的外部成本(代价)和产出(效益),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非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有限的可衡量性,成为目前项目经济性分析中最难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约束性资源要素,是当今项目与项目管理真正的难点,由此带给项目完整的经济性分析活动——包括环境影响与社会效果等非常规资源要素在内的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以巨大的缺憾,常因其难以衡量而被忽视造成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和社会或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资源性投入的缺失和应有效益的损害。

1.3.3 项目各资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经济性分析论证的实质和表现

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论证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确立有关项目投入所涉资源在转化为特定资产过程中对其交换价值有用性所形成的价格及其形态的表达标准一定时,应能正确地找到合理判断有关资源价值量大小的具体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在具体操作时为便于对项目在实现资源向资产转化的效果做出比较判断,多习惯于将投入项目的各种资源(要素)与作为项目形成后所新产出的有特定目的的资产以图1-6所示的项目系统内各资源(产)间的效益关系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

图1-6 项目资源投入与特定资源产出关系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将特定资(源)产的产出与所涉投入的资源量按相同的价值形态选择直接进行在事(项目)前(见图1-2中的节点1+/投入)处或事(项目)后(见图1-2中的节点2+/产出)处两种方法之一的对比,从而将要分析的有关项目经济性问题转化为所谓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或可行与否的具体分析判断。

对现代投资项目进行的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论证,按照在市场上是否能将不同价值形态的有关资源以一定的标准转化为可比较衡量进而可做交换的资产为依据,一般应分为对包括前述资源全部要素所做的经济性分析与对项目所涉资源(人、财、物)等常规要素做的经济性分析两个不同的层次和范围,因所分析内容中资源要素含量的不同,项目的经济性分析有可直接用资产形式来做比较分析的常规资源要素经济性分析和全部资源中含有不能直接用资产价值量来衡量,但包括资源量影响效果的项目资源全要素的经济性分析两大类。后者就是当今项目经济性与可行与否研究领域刚启动且尚存巨大潜力有待人们探索以求全面充分认识的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的完整项目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论证。

1.3.4 不同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项目经济性分析(可行性)论证的基本思路

1.常规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下的项目

项目管理初期人们出于对直接资源价值投入所产生的项目自身整体经济性的需要,只关心由拟建项目从其整体产出的资产的总价值量对比其所投入常规资源要素(人、财、物等)总资产价值量之间增加、保本或减少三种情况表达的关系,以得出项目投资在市场上是否增值、保值或贬值的经济性判断。为此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性分析,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思路清晰、模式简明、操作便捷的成熟论证模式。

有关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拟议项目确定情况下(项目立项后),通过对项目做的经济性可行论证——将该拟建项目所涉有关人、财、物等常规资源性资产分门别类地考查(或按一定标准转化为)其当前市场认可的竞争价格,然后加总作为主要表现为原材料、燃料、资金、人力等项目资源价值的总投入(成本或代价/费用),再与同一市场上项目建成后于未来一定时期(项目经营期)内全部产出(实物形态产品或无形的服务等)的价值量(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税金等)做比较,来获得二者效益关系的判断结论。

而分析的基本模式因有关资源在市场上转化为资产的价值或价格路径明确、方法易行、价值量易比较判断,通常有作为项目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主流经济性分析的如下两类基本模式。

(1)基本模式1——绝对经济效益的差值分析式。其主要原理可由如下算式表达:

项目经济效益(Δ) 绝对 =项目总收入(产出)价值-项目总成本(全部投入)价值

所得出的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分析结论应为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当大于时(Δ>0),项目价值增值(盈利);

相等时(Δ=0),项目价值保值(保本);

小于时(Δ<0),项目价值贬值(亏损)。

(2)基本模式2——相对经济效益的比值分析式。其主要原理可由如下算式表达:

项目的经济效益( η 相对 =项目总收入(产出)价值÷项目总成本(全部投入)价值

所得出的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分析结论应为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当大于时( η >1),项目价值增值(盈利);

相等时( η =1),项目价值保值(保本);

小于时( η <1),项目价值贬值(亏损)。

2.在考虑资源全(部)要素条件下的项目

鉴于前述项目的经济性分析均基于常规资源要素投入,而按此条件完成的可行性项目的投资建设,若不考虑其对非常规资源如环境与社会及信息等的依赖或消(损)耗,则项目运行后的某些结果就必然带来常由全社会和整个人类要共同承担的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或造成的损失,而且这样一些损害因项目本身是在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由传统经济分析模式论证得出的,未包含非常规资源条件,故无法化解由此产生的现今各种日益严重的破坏环境与劣化社会等问题,必然造成于项目建成和运行过程中需对所发生损害的经济性补偿。故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社会相关性加剧呈一体化的趋势下,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项目管理必须和谐、绿色、生态与可持续时期,人们对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更要考虑全部资源要素投入条件以保证项目经济性论证的全面、充分和客观,就更需把按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做的项目经济性分析扩展和延伸到其他非常规的生态、环境、社会和市场与信息等资源要素领域。考虑这些资源要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效果,突破将资源约束条件以往不考虑与项目形成和发展有关的其他资源(如时空间与信息条件等)的限制,以达成现代项目在资源全要素约束条件下完整有效进行经济性论证、避免资源要素的缺失造成项目经济效益损失的目的。

为此,有关项目在资源全要素投入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性分析与可行与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论证模式可通过补充、修正和完善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经济性分析与可行与否研究的思路与论证模式来完成,从而有了类似的至少是附加了常规资源要素以外的其他资源(如生态环境与社会影响等)要素作为投入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全方位、全要素的经济分析与可行与否的研究,即对项目在资源全要素条件下进行的经济性分析与可行与否的研究判断。

1.3.5 不同资源要素条件下经济性分析论证的基本模式

1.以常规资源要素为投入条件进行的有关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其基本模式和主要形制可按范围与权属及操作过程的不同分为图1-7所示的两层三步骤。

图1-7 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模式

两个层次——按投资(或项目管理)者权属范围的不同,各立于投资者(或项目自身)与各级政府两个层面来对项目在不同范畴内的经济效果及其影响做分析:把站在微观市场层面(国内市场边界)、以投资者(或项目自身)从企业财务角度对项目进行的狭义经济性分析称为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或评价;把站在宏观整个地区经济层面(以国家海关经济边界为限)、从国家或地方政府角度对项目进行的广义经济性分析称为项目国民经济分析或评价。

三大步骤——构成具体可操作程序的主要内容:

(1)对各种投入资源的经济性分析,始于从拟建项目所涉资源可转化为资产或资金的归集进行的所谓资产或资金的清扫,即将与项目有关的资源按照一定的价值形态与标准(如特定的货币资金形式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统一转换为具有相同形态和特有价值量、便于进行比较判断的资产,以汇聚为项目投入的资金来源,便于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用途资金资源的具体安排,形成财务的资金来源与应用账表。

(2)按照一定的分析原则和比较依据(判则)对项目在进行建设和管理过程后的产出效果按前述特定的货币资金形式和资金的时间价值标准统一转换为未来具有相同形态的特有价值量,再把前已汇总实际投入的资金来源的总量与此未来具有相同形态特有价值量的产出做绝对(相对)效果的对比——经济效益分析。此为进行项目全部经济性分析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其间既要按一定的比较原则和具体标准的要求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间单一方案可行或多方案的比选(从优秀或满意方案中做筛选),也要对拟议中的项目在不同资源约束性条件下的不确定或风险情况做单一方案可行或多方案比选后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以使项目增强在资源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性。

(3)通过对投资项目经济性可行方案的反复比选,做出有关项目经济性与可行与否的最终结论。

2.构成现代项目全资源要素投入时进行经济性分析与可行性论证的基本模式与思路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实践的不断丰富与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正在深化对非常规资源的资产(化)性质的认识,其中的标志就是在考虑资源全要素投入条件下如何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可行与否进行论证分析,只是这一问题目前作为学界和理论界研究的前沿内容尚在深入探讨中。比较趋于一致且较为简明的观点是,与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经济性可行与否分析的主要思路及其论证模式对比中效益公式的表达及结论均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考虑资源要素的投入非常规的时空间与社会和(市场需求)信息等资源的价值量,如此就使有关此类资源等约束性条件如何转化为市场认可的资产问题的价值表达成为运用常规资源约束条件项目经济性分析的关键。

其中之一的模式,即把以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时空(间)和社会与信息资源形式表达的非常规约束性资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转化为项目在投入与管理过程中有具体可衡量价值的资产,使项目管理全过程能充分完整地考虑这些资源与常规资源同处某一具体项目中的经济性(效果),避免此前在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因未考虑非常规资源参与项目影响的价值量而造成需做资源缺失的补救或资源遗漏的平衡等维持项目进展的问题发生。

在该模式中,突出了对其在转化过程中价值衡量标准的把握且已取得一些解决问题的初步成果,探索了有关非常规时空(间)与社会及信息资源等约束性条件转化为市场认可的有价资产的途径,目前主要是初步厘清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思路,由此形成了外部非常规资源内部化的解决方案,即把由项目在常规资源要素条件下未考虑(兼顾)到而由其他资源要素引出的外部成本(由环境生态与社会和市场等付出的代价)内部化。也就是在项目前期的经济性分析中,预先把项目建立时和管理过程中将于未来项目后期以环境和社会影响产出的不利效果(原为外部非常规资源要素的影响情况)做治理和预防时可能要发生的费用(代价或成本)转化为事前(项目立项时)的基本投入,从而把原来存在于常规资源外的其他非常规外部资源的价值,通过适当条件的约束和一定的途径,转变成进入项目最初投入时总成本的一部分——内部成本,以解决在项目实施与运营过程中后期,因在做项目常规资源要素条件经济分析时存在全资源要素方面的某些缺陷或不足所带来的资源缺口问题和对有关不利后果的补偿问题,如此之后再按照常规资源投入条件下项目经济性的两层三步骤分析模式,即可实现完整意义上在全资源要素投入情况下对项目进行的综合全面经济效果的可行性论证。

至此,有关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的可行性论证就初步具有了全过程、全资源要素的完整性意义,这对投资者和项目管理所涉各方面的人员从全局高度和总体观念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判断项目的可行性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各级政府在推进科学、和谐、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投资管理过程将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至于非常规资源要素投入时外部成本在转为内部化后的经济性分析模式的内容,鉴于有关理论尚在成熟与完善中,限于篇幅有限就不在本书中介绍了。

本书后续有关内容的介绍,均以目前项目管理行业理论界最为成熟的常规资源约束条件下,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及可行与否的理论模式做出说明。 85p/z5KsehiphDJHhgFYUxfS189Ymvot/xj0W5uPkvgBlk//GMDpVSnSZCLmXH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