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做梦都没想到,姜浩的手里竟然有那么多超级大佬的真迹作品,无论是王羲之还是吴道子,都是他尊敬无比的超级大家。
如果他能够亲眼见识这二位的真迹的话,那么对于他的创作能力,势必有着难以言喻的好处。
“小兄弟,如果方便的话,还请小兄弟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些作品带给贫道欣赏观摩一番,贫道定当感激不尽!”
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刘伯温沉默良久,这才对着姜浩拱手乞求道。
这些名师大家的作品,对他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强了,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他做梦都想亲眼看上一看的。
之前的他倒是见过仿写本,但仿写的终究只是仿写的,根本没办法与原稿相比。
还有画圣吴道子的画,他同样没有见过吴道子的真迹,如果他能够见到这二位的顶级作品,那么就算是少活几年都值了!
“没问题,等我下次来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些作品带过来供刘道长观摩研究的。”
眼看着刘伯温激动不已的模样,姜浩不由得朗声一笑,直接便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兰亭集序》等作品展览的时间也够久了,他本就打算过一阵子就暂且收起来,否则大家全都看腻了之后,恐怕慢慢就没人会到博物馆参观了。
他甚至有想过,像这些超级有份量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固定时间展出,这样既能体现这些宝贝的珍贵,还能增加博物馆的噱头。
而等他把那些重磅作品全都收起来之后,还不是想什么时候给别人展示,就什么时候给人展示么?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可以跟小兄弟保证,若是能见识《兰亭集序》原稿,还有吴道子的真迹,那么贫道的书画技艺,定能提升一个档次不止。”
听到了姜浩的承诺,刘伯温简直兴奋不已,此生若是能见识这些大佬的真迹,那才是真正的没有白活一回。
“说定了说定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刘道长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姜浩朗声一笑,暗暗记下了这个约定,同时也对刘伯温今后所能创作出的作品越发期待起来。
历史上刘伯温遗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而且质量水平确实不算顶尖,若是其真能把书画技能提升,后世之人势必就能看到更好的刘伯温了。
说话之间,一个小道士再次来到门前,却是晚饭已经备好,询问刘伯温是去饭堂吃,还是把饭菜端到这里来吃。
刘伯温征询了一下姜浩的意见,随后便是按照姜浩的提议,前往饭堂慢慢吃。
到了饭堂之后,二人让小道士把饭菜摆好,姜浩手里还有不少各种即食食品,干脆又搞了几样拿来下酒。
原本姜浩也没想吃这些现代的科技产品,怎奈古代之时实在是没什么好的下酒菜,那简单的几样素菜,用来下酒真的不太够看。
除了这些即食菜品之外,姜浩还拿出了好几样现代的好酒。
这些都是他之前特意买来存着的,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眼下跟刘伯温对饮,这些好酒刚好派上了用场。
刘伯温对于未来世界的酒菜怀念已久,当他再次品尝到熟悉的味道之后,整个人简直说不出的感叹,直呼自己这辈子真的值了。
就这样,在一种和谐的氛围当中,二人觥筹交错,喝得那叫一个开心。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刘伯温是完全把姜浩当成是自己的知己的,而姜浩也差不多,至少跟刘伯温这样的大才,他能找到很多的共同话题。
不知不觉间,二人从傍晚喝到了掌灯,最后更是喝到了月上中天。
期间,二人的话题更是涉猎极广,从天文地理聊到诗词歌赋,中间还聊了好多关于朱元璋的事情。
姜浩对朱元璋还是十分好奇的,而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了解实在是太透彻了,朱元璋的那些事,基本上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一番闲聊下来,姜浩对于有关朱元璋的历史,顿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总体来说,历史记载的朱元璋跟现实中的朱元璋差别不大,不过有些记载确实都是经过了美化加工,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虽然朱元璋后期对刘伯温多有不公,但刘伯温却是并不记恨对方。
甚至按照刘伯温的说法,他非但不记恨朱元璋,而且一直都十分敬佩,哪怕是到了现在也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而若是没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恐怕朱元璋也不可能从一个要饭和尚,一点一点地成为世间的主宰。
刘伯温也向姜浩打听了朱元璋等人的结局,尤其是之前对他很不友好的胡惟庸以及那些淮西勋贵们。
姜浩在略作迟疑之后,还是把这些人的结局都跟对方讲述了一遍,当然了,这些历史记载有可能会有所偏差,但总的来说应该不会差太多。
当刘伯温得知那些淮西勋贵尽数被朱元璋灭掉之后,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惊讶之色,同时也并没有太过兴奋,而是一脸的平静。
因为他早就猜到,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外加那些人不知收敛的作死行径,这样的结果根本就是早就注定了的。
唯独让他比较惊讶的是,太子朱标竟然没等到继位就意外殒命了,这让他沉默了好一阵子,最后更是连喝了三杯,可见他对朱标的死还是很遗憾的。
姜浩也是打开了话匣子,干脆把朱标死后,其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之事,以及最后被朱棣篡权夺位这些事情全都讲了出来。
而在听到了这些历史事件之后,一直都十分淡定的刘伯温,终于还是没办法保持淡定了,足足呆愣了好半晌。
在那之后,姜浩又跟对方聊了不少大明朝后世的问题,甚至连大明朝最后被清朝所灭之事都谈到了一些。
而对于大明朝最终被小小的女真族所灭之事,刘伯温更是呆愣了很久,甚至一度感到难以置信。
他对于女真族还是十分了解的,对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更是不陌生,在他的印象里,女真族的那位首领不止一次来朝廷寻求过庇护,整个女真族过得更是极其艰苦。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就在几年前,女真族还被朝鲜国欺负得抬不起头来,而朝鲜国在大明朝的面前,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实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少数民族,最终竟然能够窃取了大明朝的万里江山!
当然了,惊讶归惊讶,但他倒也并不是太难接受,毕竟,连朱元璋这样的要饭和尚都能一统江山,何况是女真族这样底蕴深厚的民族呢?
如今的女真族虽然很弱小,但人家毕竟也是传承了千年的种族,历史底蕴摆在那,能够逆风翻盘也纯属正常。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谁都会有走运的时候,而这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
“世事难料,想不到大明朝后面会经历那么多的变数,如果让陛下知道他的后世子孙是这般经营大明朝的,也不知道他是该喜还是该忧。”
一番畅谈过后,刘伯温再次喝下一杯酒,简直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姜浩刚刚跟他聊的这些事情,差不多历经了两三百年的时间,而这么长的时间,着实算得上是历经沧桑了。
“呵呵,其实大明朝还算不错的,我是觉得,如果朱元璋知道这些的话,应该也不会太过责怪这些后世子孙。”
“尤其是明朝最后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虽然他最终没能守住国家,但他能够守住最后的气节,最终以身殉国,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了。”
姜浩轻轻地抿了一口茅子,随后笑着总结道。
对于大明朝,后世之人有着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大明朝穷奢极欲,剥削和压迫简直达到了极点,不灭亡天理难容。
但有些人觉得明朝提出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口号,简直就是燃到了极点,所以倍加推崇。
而在他看来,封建王朝终究就是封建王朝,燃不燃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吧,他不会推崇这些,但也不至于去贬低。
就像是其它的封建王朝一样,大明朝不过就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而已,存在过,经历过,最终毁灭过,仅此而已。
“能够守住气节固然值得称颂,不过把一个国家带到灭亡的程度,这样的国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圣明之君,若是让当今陛下知道,恐怕第一件事就是砍了他吧?”
听到姜浩之言,刘伯温不禁摇了摇头,随后苦笑一声道。
他对于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完全推崇不起来,而且凭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要是让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后世子孙带着国家灭亡了,估计直接就得气得原地爆炸。
“这…………以朱老板的性格,八成真的做得出来。”
听到刘伯温的吐槽,姜浩不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相信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的子孙后代把国家玩没了,剑锋怕是都能砍到卷刃的程度。
“不说了不说了,大明朝说到底都是老朱家的天下,亡与不亡,都是他老朱家自己的事情,跟咱们没有关系,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过好就行。”
刘伯温这时长叹一声,也懒得再为大明朝的江山去感伤,毕竟,那些跟他都已经没有任何的关系了。
他现如今远离朝堂,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就算给他个宰相他都不换。
更何况大明朝的灭亡还有两三百年呢,等到了那个时候,他恐怕早就化为一堆白骨了,就算他想管也没有那个机会。
“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越来越好了,这一点刘道长可以放心,你们这个时代,百姓们每天都在为吃饱而拼命,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家每天最发愁的就是吃点什么新花样,至于大鱼大肉,大家早就吃腻了。”
姜浩明白刘伯温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所以笑着回应道。
“真好,不用为吃不饱而发愁,这才是世界最该有的样子。”
刘伯温听着姜浩的讲述,脸上不禁露出一抹难以言喻的笑容。
他的理想就是人人有饱饭吃,人人有大房子住,看来这个愿望,终于在几百年后彻底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