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浙江出了一个首富,名叫胡雪岩。
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无法去私塾读书,便在家自学,慢慢也粗通了文墨。后经亲戚推荐,到杭州阜康钱庄当了一名学徒。
胡雪岩在钱庄充当“跑街”,主要就是招揽生意以及催促人们到期还钱。这是一个不好干的苦差事,需要处处小心,笑脸相陪。
胡雪岩以他坚强的毅力挺了下来,并逐渐锻炼得机敏、泼辣,善于投机,留给他人的印象则是慷慨好义,能济人急难,所以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发迹打下了基础。
关于胡雪岩的发迹致富,有种种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说他曾借钱助人,受助者后来为报恩又支持他开钱庄,于是发迹。至于他所助之人,一说为王有龄,一说为湘军的一个营官。王有龄是当时的浙江巡抚,年轻时因父亲去世,曾贫困潦倒,流落杭州。一天他遇到了正跑街的胡雪岩,胡见他气度不凡,不像没出息的人,便询问他为何这般落魄。王将自己的处境对胡讲了,胡表示愿助一臂之力,可送他进京谋官,遂将刚为钱庄收上的一笔500两银子借给他,他不愿接受,怕胡回去后会受老板责罚。胡表示没关系,有什么风险自己一人承担。王千恩万谢地拿了钱北上,终于找到有权有势的故交,当上了浙江粮台总办。王得官职后便去找胡雪岩,把以前所借的银子加上利息奉还,一再致谢,又让他辞了跑街工作,支持他自办钱庄。几年后,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又保荐胡雪岩接任粮台,使胡成了掌管浙江粮食的最高官员。胡本有经商才能,钱庄已经经营得很红火,加之掌管粮食,其事业就更兴旺了,相继开设了不少店铺,并与外商做生意,手头周转的钱常以千万计,终成为富甲杭州的大商人。
胡雪岩经营官场靠山,许多时候是拿了银子铺路。这办法无论是在他那个时候,还是现在,都是不光彩的,但那个时候的官员就喜欢这个,这也叫“投其所好”吧。正因为投其所好,自然也就屡试不爽。
还是胡雪岩看得准。当时的浙江巡抚黄宗汉是一个贪财刻毒、翻脸不认人、一心搜刮银子而不恤人情的小人。浙江前任藩司椿寿,就因为没有理会他四万两银子的勒索,被他在漕米解运的事情上狠整了一把,以至生路全失,自杀身亡。胡雪岩告诉王有龄,黄宗汉其实是要借海运局的差使,勒索银两,而且价钱都已开出来了,就是一万两银子。在胡雪岩的点拨之下,王有龄恍然大悟,第二天就代黄宗汉交了那一万两银子的捐输军饷,而事实上也真正是“药”到“病”除,他随即便得到兼领海运局坐办的批准。不仅如此,因为那黄宗汉一次次从胡、王二人这里得到好处,胡雪岩在浙江的许多生意,比如贩运军火,也是借助他的力量办成的。
在胡雪岩那个时代,如此投其所好,便可药到病除,其实是一个“通例”,实在是“施为无不利”。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时任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前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就爽快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与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让他一定不要客气,趁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得却也“漂亮”,他没有提出什么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藩司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自己的阜康钱庄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藩库的藩司来说,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胡雪岩所谓“拿银子铺路”,自然是他打通官场路子,寻求官场保护的手段。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他的这种方式,绝对是应该鄙弃的。只是放到他那个时候,我们又很难简单地指责胡雪岩的这种手段。以他一个商人的价值标准,在商言商,只要能够培植起自己的靠山,能够让自己赚到钱,目的也就达到了。旧时官场的腐败,又哪里是像胡雪岩这样一个只会“铜钱眼里翻跟斗”的商人可以解决的。
杭州被官军收复以后,胡雪岩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重整旗鼓,使自己的生意全面恢复起来。但是,时移势易,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杭州经过两度战火,市面已经完全萧条;二是太平军占领杭州期间,为了不让胡雪岩回到杭州,有些留在杭州的人竟放出谣言,说胡雪岩骗取公款以筹米为名携款自逃,胡雪岩虽然通过一些手段挽回了一些影响,但要彻底恢复自己的地位,还有待时日;第三则是更重要的,王有龄在太平军攻打杭州时,抱定守土有责的信念,陷在城里,如今已经殉难,胡雪岩在官场的靠山也就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情势之下,要重整旗鼓,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胡雪岩自然要重寻靠山。
胡雪岩再次找到的靠山,是当时以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其实,由于杭州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此时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告胡雪岩的禀帖,决定一力查办。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给他看座,很是“凉”了他一把。而胡雪岩终于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上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是因为左宗棠的一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胡雪岩赢得左宗棠信任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对“病”下“药”。胡雪岩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回去的有一万石大米和十万两银子,且将当初的购米款两万两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一万石大米。那十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胡雪岩献出十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二十五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庞大,入不敷出,胡雪岩主动拿出大量银两支持左军,从而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以后胡遇到麻烦,左大人自然卖力通融帮助,有了这个大靠山,还怕生意不红火?
同治三年(1864年),左宗棠率湘军攻破了杭州城,胡雪岩也随之衣锦还乡。战后的杭州一片狼藉,左宗棠“设赈扶局,收难民,招旧商”,这些事少不得又要借重熟悉杭州市情的胡雪岩。胡管理赈抚局事务,设施粥厂和难民局,安置难民。后又设善堂、义塾、医局等,“凡养生送死赈财恤穷之政,无不备举”。他还为此到处募捐,不捐者则找名目加以报复,为此得罪了不少商人。他的钱庄业务在这一时期发展相当迅速,因为清军将领进入杭州城后,大肆抢掠,所得不下千万两银都存到他的钱庄,他用此银购货从事贸易,设商号于各市镇,“获岁利数倍,不数年,家资逾千万,富甲天下”。
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以闽浙总督衔离浙入闽,到福州后即写了奏章,要求调胡雪岩等人来闽相助。胡雪岩到福州后,建议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造船以加强清军水师力量。左宗棠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上奏朝廷。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批准试办,左宗棠委派胡雪岩主持船政局的“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等事务,造船的机器也由胡从法商洋行购进。同年九月,左宗棠奉命调入陕甘,推荐沈葆桢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安排胡雪岩任提调,兼管浙江转运局。此时胡还被保荐为候补道,加布政使衔。几年后,福州船政局造出轮船十余艘,成为中国第一家新式造船企业。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在西北镇压了捻军和回民起义军,后又进至河西走廊,指挥清军出关西征新疆,督办新疆事务。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及投靠他的回民叛军白彦虎等势力,收复了新疆南、北路。左宗棠的西征,得到了胡雪岩的大力相助,他为左主持上海转运局,购运西洋军火,转运东南协饷。
左宗棠在新疆面对的阿古柏等敌手有英俄的支持,用的是来自英俄的武器,左军如没有洋枪洋炮,实在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左宗棠急切盼望胡雪岩为他多采购新式西洋武器。胡雪岩对此事全力去办,不但广为采购,而且注意挑选最精良的武器,及时运送到前线。左宗棠对胡雪岩经办武器的战果评价很高,说他为速定新疆立下一大功。
除了军火外,筹饷是左宗棠西征最伤脑筋的事。当时朝廷无钱,决定由东南各省协济左军军饷,称为“协饷”,但东南各省大都赖着不给或少给。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只得借重于胡雪岩,让他去借洋款。胡雪岩是一手经理左宗棠全军饷银筹措运解事项的人。他先是催领东南各省协饷,催不到只好去借洋债凑上,洋债未到手时也向华商借贷,总之务使军饷接济得上,让左宗棠可以专心西征。对胡雪岩的帮助,左宗棠十分感激,称赞他“功绩与前敌将领无殊”,与自己“万里同心”。
胡雪岩经手的洋款,主要是从英商洋行中借的,前后共六笔,总金额达一千七百多万两。这些洋债利息很高,总数接近借款的半数,即八百万两,所以受到时人非议,说它是“饮鸩止渴”。通过借这批款项,胡雪岩个人得到不少好处,佣金可能在两百万两以上,一下子发了笔横财。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胡雪岩还协助他办了一些洋务,以开发大西北。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要在兰州创办甘肃织呢总局,他让胡雪岩去访求织呢机器,经胡在上海与德商泰来洋行接洽,订购了全套小型的毛织机器数十台。胡还雇了德国技师去安装机器和传授技术。因机器笨重,一路上开山辟路,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才运到兰州。第二年在兰州正式开工生产,从此中国内陆腹地诞生了第一家新式工厂。光绪六年(1880年),左宗棠又让胡雪岩买一套开河机器,开凿泾河,以解决西北干旱问题。胡从德国人手里买了一套机器,并雇请了几位德国技师前去操纵机器,开凿出一条长两百里的正渠。在西北高原用机器开凿河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胡雪岩尽心竭力辅佐左宗棠,立下了汗马功劳,左宗棠自然会多予酬劳,除了在购武器、买机器、借洋款中少不了他的好处外,在官衔上也尽力为他争取,使他的官衔越升越高,直至被朝廷授予一品顶戴,故众人称他为“红顶商人”。最后左宗棠还为他向朝廷请赏黄马褂。穿黄马褂是清代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荣耀,没有特殊功绩的人,皇帝是不会赏穿的。胡雪岩既戴上了红顶子,又穿上了黄马褂,可谓荣华富贵集于一身,在他那一代没有哪个商人享有过他这样的殊荣。
在辅佐左宗棠的同时,胡雪岩丝毫没放松经营自己的商业活动。他是以钱庄起家的。在杭州,他的阜康钱庄由于收到湘军驻浙军官的巨额存款,势力一下子壮大了许多。胡雪岩以这笔钱为基础,不断扩大营业,既开设了新的钱庄、银号,又开设了当铺,并从事丝业、茶业的经营,后又开了胡庆余堂药号。
钱庄与银号是胡雪岩的主要业务,他开的钱庄、银号遍及南北主要城市。如在杭州,除阜康钱庄外,另设阜康银号;在上海,设阜康银号、阜康雪记钱庄;在宁波,设通裕银号、通泉钱庄;在福州,设裕成银号;在汉口,设翰裕银号;在北京,设阜康福记银号。
除钱庄、银号之外,胡雪岩还拥有当铺二十六家,其中二十三家在江浙,三家在两湖。典当铺亦属金融业,它和钱庄、银号一起成为胡雪岩在全国范围内所组成的金融网的一部分。这一金融网在各处都集中收储了大量浮财。如在北京,达官贵人大都向阜康银号存储巨额款项,其中有恭亲王奕䜣、刑部尚书文煜等,仅文煜一人即存有五十余万两。有这样雄厚的资金,胡雪岩便可广泛投资,生意越做越大。
在胡雪岩所经营的生意中,杭州胡庆余堂药号最具特色。该药房开设在杭州最热闹的大井巷,非常引人注目。广告宣传也十分出色,胡雪岩亲手书写的“戒欺”两字匾额悬于店堂之上。他还在上海《申报》上大登广告,使穷乡僻壤、边远地区都能看到,想买什么药只需通过邮寄便可。文字广告之外,胡又亲自出场做活广告。在胡庆余堂开张之日,他身穿官服,头戴顶戴,亲自招待顾客。当见一农民对所买的药微露不悦之色,他上前审视,见药的成色确实欠佳,当即向该人道歉,约定来日调换。这个农民后来逢人便道此事,胡庆余堂和胡雪岩由此名声大噪,生意分外见好。甚至一些医生在嘱咐病人吃药时,也说此药必须抓自胡庆余堂,才能药到病除。此时系清光绪初年,广告风气未开,胡雪岩却已懂得利用广告促销,足见其善于吸收新事物。
胡庆余堂的另一个特色是采取一条龙式的服务,即所采办的原药材,不通过药材行,而是在产地自设坐庄,选派得力的行家里手,亲赴产地收购,或隔年贷款,使药农预为周转,药农先以上品献之,这就保证了药房原材料的优质。在药品的生产与销售上,自设胶厂、鹿园,另设饮片、参燕、切药、丸散、采选、炮制、细货、储胶、配制、细料、邮寄等十一个部门,实行一条龙配套作业,所产的四大类成药,大都饮誉海内外。胡庆余堂越办越有自己的特色,规模也不断扩大,渐渐成为南方首屈一指的大药房,与北京同仁堂并驾齐驱,在南北各树一帜。
胡庆余堂和胡雪岩借以起家的阜康钱庄虽设在杭州,但胡雪岩经商活动的中心却在上海。他与上海的大买办、大商人徐润、陈竹坪、盛宣怀等都有交游,还与法商、德商、英商等洋行有各种各样的往来和交情,加之他又是洋务派大官僚左宗棠的红人,所以他在上海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他刚开设钱庄、银号、当铺和胡庆余堂时,有资本二百八十万两,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已增至两千万两以上,后又达到三千万两左右,故而人称其为“活财神”。
追逐商业利益的目的不仅是使自己发家致富,还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胡雪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善于维护人际关系,再加上献米献钱、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同时,胡雪岩懂得放弃眼前的小利,为将来更大的利益提前布局,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因素。此外,他以义为先,做药材生意始终强调诚信,采取一条龙式的服务,在老百姓中拥有极好的口碑。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像胡雪岩一样,在关注自己事业的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
同时,对胡雪岩身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输送利益、贪污腐败等行为,则要坚决摒弃。
红顶商人的头衔的确给胡雪岩带来了很多生意上的便利,但也为他日后的倾覆埋下了祸根。在商言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合法合规做生意,胡雪岩如果当初秉承这一点,也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吧。
胡雪岩成功的关键在于瞅准时机,抓住机会,然后朝着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到底。这种做事的方式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十分有启发性的。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事业,首先第一点就是要用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找到了机会就要坚持到底,从各方面把自己的才能坚持运用到极致,从而取得成功。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商业中,当你把一件外套卖给一个顾客时,不要认为这就结束了,应该想办法再卖给他衬衣、裤子、鞋子、袜子等。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在汽车销售中。汽车工业的利润并不只是来源于把汽车卖出去,还源于推销人员建议顾客继续购买各种各样的附件,如立体声音响、带有前后扩音器的调频收音机、带有按钮控制的电源天线等等。
这种坚持到底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商业,还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你在人生的其他地方也获得不错的成果。
在取得不错的成就之后也不能懈怠,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就故步自封、骄傲自满,应当避免昙花一现的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在现有的成就上认清自己的实力,然后继续将坚持到底的精神贯彻下去,如此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