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书

武帝纪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在位54年,对内推行推恩令,削弱藩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兴建太学,重视察举,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改革币制,促进经济发展。对外,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主动出击,将匈奴彻底赶出漠北,功勋卓著。但他后来迷信长生,崇尚奢华,晚年才醒悟过来,因此一直被人诟病。

汉武帝,名叫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母亲是景帝的宠妃王美人。

武帝小时候长相俊秀,活泼聪颖,四岁那年就被景帝册封为胶东王。七岁时,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立武帝为太子,武帝的母亲王美人也随之晋封皇后。十六岁那年,景帝驾崩,武帝登基即位,同年册封母亲王氏为太后,太子妃陈阿娇为皇后。

陈阿娇是武帝的表姐,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传说,武帝能够顺利即位,馆陶长公主帮了不少忙。武帝和陈皇后之间还有一段“金屋藏娇”的美好爱情故事。

对一个有大志向的少年帝王来说,他要做的事情很多,想要完成的目标也很多。

汉朝初年,国家没有设立正规的教育机构,选拔人才的机制并不成熟,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埋没了。汉武帝就派人办起了古代的大学——太学,还设立了察举制度,让各地的郡守、长官选拔和推荐地方上忠孝、廉洁、有才能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干,无论出身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子弟,武帝都会加以任用。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儒董仲舒;才能出众,担任过汉朝丞相的公孙弘;狡猾多智、幽默风趣的东方朔,都是通过察举制被发现的贤才。

有一年,武帝听说鲁国有位申公,德高望重,才能突出,就派人邀请他进京。在当时,人们出行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马车,马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特别颠簸。为了使申公的旅程更舒服些,武帝特意让人用芳香的蒲叶包裹住车轮来减震,申公感动极了。

除了重视贤才、尊敬长者,汉武帝还十分关注民生,经常下诏减免赋税,并规定80岁以上的老者不用缴税,每年春天还派人敦促百姓种粮种稻。遇到灾年,就打开国库赈灾,一点也不吝啬;每逢重大节日,还会下诏送给百姓布匹、粮食、肉等物资。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可朝中的部分藩王、贵族却很讨厌他。

汉高祖刘邦建国的时候,分封了不少王侯,这些王侯都有自己的封地,粮食、矿产、金银,各种资源都不缺,有的还有自己的军队,势力庞大。为了遏制他们的发展,避免内乱,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在此之前,王侯的爵位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推恩令却规定王侯的所有儿子都有继承权,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可以继承王侯的一部分封地和财产。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分下去,王侯们的封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便再也无法威胁皇室。

在实行推恩令的同时,汉武帝还废除了王侯们铸造货币的权力,由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还把食盐、铁矿、金银矿等资源的交易、买卖全都收归国有。如此,不仅进一步遏制了王侯势力,还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

秦始皇时,中原地区崇尚黑色,帝王都穿黑色的衮服,黑色成了最尊贵的颜色。汉武帝却觉得黑色太沉重,不如黄色明亮耀眼,所以就下令把黄色定为帝王服饰的主流色调。

同时,他还修改了历法,规定农历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调整了官名,增设了一些必要的职位,裁撤了虚职;协调了音律,改良了乐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各国建立盟约,开展互市贸易,开辟陆上丝绸之路,整个汉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气象。

国家安定了,百姓富足了,汉武帝的目光就转向了边境,开始磨刀霍霍向匈奴。

汉高祖的时候,国力弱,百姓穷,军队打不过匈奴,还经常被匈奴欺负,不得不派公主去和亲。汉武帝一直深感不安。等到实力强了,汉武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出关讨伐匈奴。

公元前127年,卫青在上谷边界大败匈奴,收复河南郡。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领数万骑兵深入漠北,杀得匈奴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捣毁匈奴王庭,俘虏屯头王等人,在狼居胥山刻石记功,举行了祭天封礼。匈奴人从此再也不敢踏入汉朝疆域一步。

西北边患平定后,武帝又接连派人征讨东越、南粤、西羌,汉军铁骑踏遍四方。当时西域大部分国家都归附汉朝,愿意向汉朝纳贡,只有大宛国不愿意。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大军出征大宛。经过将近3年的鏖战,大宛国王被杀,大宛亡国,李广利带着大批大宛良马凯旋回朝,还将一匹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献给了武帝。武帝非常开心,亲自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除了宝马,武帝还有许多不同的爱好。他喜欢舒适奢华的生活,吃的、用的、穿的、住的,都要最好的。他喜欢华美宽大的宫室,在位期间兴建了许多楼阁殿宇。他还喜欢打猎,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专门开辟了辽阔的皇家猎场上林苑。

另外,武帝还喜欢巡游,在位54年间,大规模的东巡就有十次,小范围的巡游不可胜计。他登过泰山,到过东海,去过壮美荒芜的塞外,游览过秀美的湘衡,饱览祖国山河盛景。

晚年的时候,武帝痴迷长生之说,游览名山大川时,常会寻仙访道,祈祷祭祀。他听说黄帝曾经铸造宝鼎接引龙神,最后骑龙飞升,就耗费巨大人力物力铸造宝鼎。又听说神仙出行必走大道,就下令修整拓宽各地的道路。

公元前91年,汉武帝66岁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说他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合谋,利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

武帝信以为真,下旨处死了阳石公主和公孙贺父子,还派大臣江充全权调查此案,寻找人偶,查清幕后指使者。

江充性格狠毒,贪财好色,趁着查案的机会排除异己,牵连了很多人,甚至还胆大包天地诬告和他有矛盾的太子刘据,设计将一个人偶埋在太子寝宫中。太子十分愤怒,用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捉拿江充,却被武帝误以为带兵谋反。武帝大怒,命丞相刘屈氂前去平叛。

双方在京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死伤数万人。最后太子刘据兵败身亡,太子的母亲、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在宫中自杀。

后来,有大臣上书为太子鸣冤,武帝派人彻查,才知道自己错杀了儿子,追悔莫及,于是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还建了一座“思子宫”寄托哀思。

时间又过了三四年,公元前87年,年迈多病的武帝在长安郊外周至县的五柞宫中去世,享年70岁。临终前,武帝留下遗诏,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武帝去世后,被葬在茂陵。刘弗陵登基即位,称汉昭帝。

知识链接
申公

申公,本名申培,西汉时鲁国人,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再传弟子,“鲁诗学”创始人,著名的儒学家、经学家,一生教授弟子无数,桃李满天下。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即位时,曾派人安车蒲轮到鲁国去邀请他,申培欣然应邀,出任太中大夫,参与了历法变革、服饰色彩变革、祭祀制度确立等大事件,为武帝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成语小课堂
ān chē lún

出处: 《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释意: 原意为请贤者安坐车上,为了使车行驶更稳当,用蒲叶包裹车轮。现在常用来形容帝王对人才的礼遇和优待。

近义词: 千金市骨、礼贤下士

例句: 古代求贤若渴的君主,往往用安车蒲轮,征聘名士入朝。

王莽传

王莽年少时,生活简朴,为人谦虚,恭谨好学,孝顺长辈,堪称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后来一步步接近汉朝权力中枢,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及至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后又称帝,建立新朝。当上皇帝的王莽有心励精图治,但统治期间多次改变币制,经常改变官制,加之法令苛细,赋役繁重,最终引发社会危机,爆发了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

王莽,字巨君,家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是汉元帝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因为孝元皇后的缘故,全家有九人封侯,五人曾担任大司马。王莽的父亲王曼是阳平侯王禁的次子,母亲渠氏知书达礼。

因为父亲去世比较早,王莽家的日子一直过得比较清苦。王莽也很懂事,从不和人攀比,而是勤勉好学,谦虚恭敬,每天在家中读书做学问,侍奉母亲,闲暇时就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踏青赏花、饮酒谈诗。邻里街坊、家中长辈、朋友同学都对他赞誉有加。

公元前22年前后,王莽的伯父,当朝大司马王凤病重。王莽侍奉在王凤床前,衣不解带,端汤送药,无微不至。一连过去了几个月,从不叫苦,也从不懈怠。王凤感动极了,临终前拉着妹妹孝元皇后的手,殷殷嘱托:“王莽是个好孩子,你要多帮帮他。”孝元皇后应允了。

王政君是王凤的嫡亲妹妹,汉元帝的原配皇后,汉成帝的亲生母亲,权势煊赫。有了她的帮衬,王莽很顺利地踏入了官场。先是被封为黄门侍郎,不久之后升为射声校尉。公元前16年,汉成帝下旨,册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无论在哪个朝代,侯爵都是很尊贵的爵位,地位煊赫。但封侯后王莽没有骄傲,反而比以前更加谦虚低调。他的俸禄不低,但除了留下一些必要的生活费外,王莽把剩下的钱全都赠给了家境贫寒、品德高尚的贤人名士,因此在士林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同时,他还花费了很多心思,结交公卿士族、权贵重臣,很多身居要职的人和他关系都不错,愿意推荐他。

王莽有一位表兄弟,名叫淳于长,年少有为,才能出众,位列九卿,官职比王莽还高。王莽很不满,就暗地里搜集淳于长违法犯罪的证据,请伯父王根帮忙,向成帝和太后揭发了淳于长的罪状。

淳于长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这件事后,成帝对王莽更加器重,觉得他忠正、耿直、有操守,很多大事都交给他去办。公元前8年,年仅38岁的王莽被破格提拔为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一,权倾朝野。

王莽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当上大司马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也不许家人仗着他的权势收敛钱财、胡作非为。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中许多权贵的夫人纷纷上门探望,一个穿着粗布衣裙、妆容朴素的妇人站在门口很郑重地迎接她们。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以为是王家迎客的下人,问了之后才知道,那竟是王莽的妻子。

这件事传开后,王莽低调俭朴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不过,王莽对自己和家人虽然“小气”,对朋友、人才却很大方。听说学者孔休得了皮癣,需要玉石粉末来治病,王莽就把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送给他,孔休不要,他就直接摔碎了磨成粉,用布包了再送。孔休无奈,只能收下。

公元前7年,也就是王莽担任大司马一年多时,汉成帝驾崩。

成帝膝下没有子嗣,他的侄子、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继承了皇位,称汉哀帝。

哀帝即位后不久,王莽就遵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旨意,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哀帝不许。

当时,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亲丁姬都健在,高昌侯董宏就提议为丁姬上尊号,遭到了王莽和师丹的严厉反对,这让哀帝很不满。后来,未央宫举行盛大的宴会,有侍者将傅太后的位置安排在王政君身边,王莽直言不讳地指责,说“傅太后以前是定陶恭王的妾侍,怎么能和太皇太后并列”,坚持让人调换座位,因此得罪了傅太后。

又过了一段时间,王莽再次请求告老回乡,这一次,汉哀帝同意了。

离开长安后,王莽带着妻儿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新都县,闭门谢客,不问世事,一直过着平静清淡的日子。

没想到,有一天,管家匆匆忙忙地跑来禀报,说二公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婢。王莽没有包庇王获,反而十分严厉地批评了他,还命令他自杀。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王莽大公无私,是“圣人在世”,朝中很多公卿、士大夫集体上书,为王莽鸣不平,请求哀帝重新起用王莽。哀帝亲自下诏,将王莽召回京城,但没有重用。

公元前1年,哀帝驾崩,年仅9岁的平帝即位,王莽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辅佐朝政。女儿王氏被册封为皇后。

6年,平帝病逝。2岁的刘婴继承帝位。王莽仿效古时的周公总摄朝政,称“假皇帝”。两年后,自立为帝,建元“始建国”,国号“新”。

新朝建立之初,王莽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废除土地私有制,将所有的土地、山林、川泽都收归国有,打击土豪劣绅、限制地主、轻徭薄赋、大幅度减轻农民的负担;他改革币制,重新确立国家货币体系;废除奴隶制,禁止国内买卖奴隶;推行国家贷款机制,为民众提供无息贷款,同时平抑物价,促进生产,发展经济。

这些政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极好的,是在为百姓谋福祉。但是王莽改制改得太急了,准备不足,又用人不当,导致新政推行过程中错漏百出,一片混乱,民怨沸腾。王莽又选择了用严刑峻法镇压反抗,推进新政的错误做法,最终诱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起义后,新朝境内叛乱四起,王莽紧急调派大军前往镇压,效果都不太好。

23年,绿林军在连续攻克了十多个州郡后,势如破竹,攻入长安。王莽在一千多个军士的护卫下逃亡,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被起义军士卒、商县人杜吴杀死,头颅被悬挂在城门口示众,十分凄惨。

知识链接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官制,从周朝到秦汉,一直沿用。《史记》中有“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的记载。《尚书》《礼记》等史书中认为,三公指的是司空、司马、司徒,《周礼》中认为三公指太傅、太师、太保,自汉武帝时期起,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不同朝代,三公的称呼有所不同。九卿则是一种泛指,指所有秩两千石的官员。

成语小课堂
fēng

出处: 《汉书·王莽传》。“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比屋而封,至功成事就,则加赏焉。”

释意: 每家每户都有可以被封赏的德行。形容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近义词: 比比皆是

例句: 古代的盛世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安居乐业、比屋可封。

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的一名外交家,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他的父亲苏建曾追随大将军卫青北击匈奴,后来担任代郡太守。苏武年轻时做过郎官,后来奉汉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押匈奴十九年,牧羊北海,饮雪卧毡,历尽艰辛却志节不改,令人敬佩。

苏武,字子卿,大约于公元前140年出生在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叫苏嘉,弟弟叫苏贤。

苏武的父亲苏建,是汉武帝时的武官,骁勇善战,曾追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北上攻打匈奴,因获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历任游击将军、右将军、代郡太守。

苏武家境优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性格仁厚,能文能武,十六七岁时就进宫做了郎官,汉武帝十分赏识他。

公元前100年,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去世,且鞮侯单于即位。因为害怕汉朝趁着内部不稳时发动攻击,且鞮侯单于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诚恳,尊称汉武帝为长辈,表示愿意和汉朝平息矛盾,缓和关系,并送还以前被匈奴扣押的汉朝使者。

汉武帝觉得且鞮侯单于很有诚意,而且当时汉朝的军力还不够强盛,汉武帝暂时也不想和匈奴开战,所以任命苏武为中郎将,持旌节,带着丰厚的礼物,率领使团出使匈奴。

苏武手下有两位副使,一个叫常惠,一个叫张胜。张胜有个友人叫虞常,数年前,跟随卫律一起出使匈奴,被扣押。苏武等人来到匈奴时,匈奴内部权力倾轧,缑王带兵反叛,局势十分混乱。虞常等人和缑王合谋,计划趁乱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回归大汉,希望能得到张胜的帮助。张胜同意了虞常的计划,还送给他许多财物。

没想到,虞常等人的阴谋遭人泄密,且鞮侯单于当即发兵平叛,虞常被抓,缑王等人被杀,劫持计划败露,汉朝使节团也因为嫌疑重大,被暴怒的单于扣留。

汉朝降使卫律奉命追查和审理这个案子,没用多长时间,虞常就在他的拷问下供出了同谋张胜。

听说汉朝副使张胜参与了这件事,且鞮侯单于非常生气,想要把使节团的人都杀了。单于手下的左伊秩訾却劝他说:“大汉很多士大夫都不怕死,倒不如动摇他们信念,让他们主动投降。”于是,单于派卫律招来苏武,要求他跪在王帐外听虞常的供词。

苏武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说:“我是大汉的使节,我下跪丢的是大汉的尊严。真那么做了,就算能活,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君王?”说完,就拔出随身的佩刀自杀。卫律见了大惊失色,连忙派人找来巫医,抢救了很久才将苏武救下。

苏武的忠诚和气节打动了且鞮侯单于。苏武重伤的这段时间,单于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派人来探望,询问病情,等苏武身体渐渐好转,单于又派了卫律来劝降。

卫律先是吓唬苏武,要取他的性命,见没有效果,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我以前只是汉朝的小官,不被重用,来了匈奴后,单于非常看重我,赐给我数万头牛羊,无数金银珠宝。如果你愿意投降,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我还会和你结拜为兄弟。”

苏武被气得脸色铁青,指着卫律鼻子怒骂:“你这个背主求荣的小人也敢来劝我?我不会投降,更不怕死。南越国、大宛国、朝鲜国的国王都斩杀过汉使,现在已经被大汉灭国。如果杀了我,下一个被灭国的一定是匈奴!”

卫律被骂得面红耳赤,知道劝不动苏武,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见威逼利诱都不行,且鞮侯单于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

他命人将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窖里,不给他饭吃,也不给水喝。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天上还飘着鹅毛大雪,苏武身上只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被冻得浑身青紫,瑟瑟发抖,但他仍不屈服。

苏武蜷缩在一角,没有水喝,他就吃地上的雪;没有饭吃,他就嚼衣服和毡子上的毛。就这样,过了六七天,苏武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还是坚持不投降。

且鞮侯单于被苏武的坚韧、忠诚与耿直深深地震撼了。单于欣赏苏武,不愿意放他回去,知道他不肯投降,又舍不得杀他,就想了一个折磨他的办法。

他让人找来五十只公羊,让苏武到北海边去放羊,还笑吟吟地和他约定:“什么时候公羊生下了小羊羔,我就放你回去。”苏武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了。

北海不是海,而是一片杳无人烟的戈壁荒原。匈奴单于什么都不给苏武,刚到这里的时候,苏武没有毡房,没有食物,只能挖野菜、采野果、掏老鼠洞中贮存的草籽来充饥,日子过得很苦。过了很长时间,才安定下来。

因为苏武是汉人,匈奴人很排斥他,生活在北海附近的一些坏心眼的牧民,经常偷他的羊。苏武却并不在意,他最在意、最宝贝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鞭子”,无论去哪儿,都要将它带在身边。

这条“鞭子”,并不是真的皮鞭,而是苏武奉命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想家、想亲人,坚持不住想放弃的时候,苏武就会轻轻抚摸旌节上的穗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十九年过去了,且鞮侯单于死了,苏武老了,原本光鲜亮丽的旌节也变成了一根光秃秃的棍子。

继位的狐鹿姑单于,多次派苏武的好友——已经投降匈奴的李陵来劝降。

李陵对苏武说:“你母亲去世了,你哥哥和弟弟因为犯了一些小错,自杀了。你妻子等不到你回去,已经改嫁了。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现在也不知去向。武帝现在年老昏庸,为这样的皇帝尽忠值得吗?你在这荒凉的北海吃苦受罪,又有谁知道?大汉早就把你忘了,投降吧。”

苏武却摇摇头,再次拒绝:“君王就像是臣民的父亲,儿子忠于父亲,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早就该死了,要杀我可以,让我投降,不可能。”

李陵听了羞愧不已,送了苏武一些牛羊就离开了。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苏武听说后悲痛欲绝,面向南边,号啕大哭,甚至哭得吐了血。

后来,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渐渐缓和,新即位的汉昭帝派使者来匈奴,问起苏武的消息。匈奴人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听到消息,趁着夜色,偷偷来到汉使居住的帐篷,将真相告诉了他。

第二天,汉使就面见匈奴的壶衍鞮单于,对他说,大汉的天子在上林苑狩猎时,猎到了一只鸿雁,鸿雁脚上拴着一封帛书,书上说苏武还活着,就住在一片荒凉的大水泽边。

眼见谎言被拆穿,壶衍鞮单于迫于无奈,只好道歉,并派人找来苏武,允许他跟随使团一起回归。

公元前81年春天,白发苍苍的苏武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百姓们热烈地欢迎了他。汉昭帝下旨,册封他为典属国,俸禄两千石。汉宣帝时,苏武因功被封为关内侯,晚年生活平淡而安逸。

知识链接
旌节

旌节是古代帝王赐给臣民、使节的一种凭证、印绶,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国家与帝王的尊严。严格意义上来说,旌和节是两种信物,宋代岳珂的《愧郯录·旌节》中记载:“旌主赏,节主杀。”不同时代,旌节的材质各有不同。汉时,大多是用竹子制成,长约8尺,用牛尾、鸟羽来作装饰。

成语小课堂
jié mìng

出处: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释意: 丧失了气节,辱没了使命。形容向敌人屈服投降。

近义词: 屈膝投降、丧权辱国

例句: 汉朝历史上名人贤士辈出,不愿意屈节辱命的苏武最值得敬佩。 X31TCBIZxvqElnTQFZJhvp+wxsEJD3QLkk4sHG3Uwfv0eC9AOimHWcR501F8DU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