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史记

五帝本纪

上古时期,天灾不断、猛兽横行,人类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有五位先贤,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带领着民众战胜猛兽、开辟良田、造车造船、治理洪水、推算历法、确定农时,一步一步开创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文明,功勋卓著,被尊称为“五帝”。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少典部落的子孙。他天赋异禀,刚出生不久就能说话,小时候聪敏机灵,长大后更加知识渊博,能够明辨是非。

黄帝生活的年代,各诸侯之间经常相互攻伐,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百姓们日子过得很苦。

当时,统治各部落的是三皇后裔神农氏,神农氏以前非常强大,现在却很弱,根本就管不住诸侯。黄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勤练武艺,学习兵法,不断讨伐不听话的诸侯。诸侯们敬畏他的武力,仰慕他的德行,都对他表示臣服。

就这样,黄帝的威望越来越高,臣服他的诸侯越来越多,这让神农氏的首领炎帝日益不安。于是,双方在阪泉(古地名)的郊外展开了激战。战了数场后,炎帝认输。后来,黄帝和炎帝化干戈为玉帛,结成同盟。

炎黄结盟后,诸侯纷纷归顺,黄帝的势力越来越大,只有蚩尤不服他。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武艺高强,性格凶悍,手下有许多能人,非常难缠。

蚩尤后来发动叛乱,黄帝于是会合诸侯,调集大军在涿鹿郊外的平原与蚩尤展开了决战。战争持续了很久,最终黄帝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蚩尤。

这场大战之后,黄帝的威望达到巅峰,正式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诸侯都尊称他为天子。

黄帝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位期间,功勋卓著。他远征天下,平定四方,不断开拓疆土;顺应四时,制定历法,教导百姓按照季节播种谷物;修整军队,训练猛兽,利用猛兽帮助作战;设置左右大监,督察各诸侯国的情况;开采各种各样的矿物、资源,教会人们使用,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

黄帝的妻子出身西陵部落,名字叫嫘祖。嫘祖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小儿子叫昌意。

黄帝去世后,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了帝位,即颛顼帝。

颛顼性格沉静,有见识与谋略,而且通达事理。他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对天象、地理都非常有研究,不仅教会了人们驯养家畜、家禽,还教导人们因地制宜,根据土地、环境、气候的差异,来种植不同的庄稼,旱地种小麦,水田种稻谷。

颛顼还擅长指挥作战。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在位期间平定了很多地方。凡是太阳和月亮能够照耀到的地方,都是他的领土。

颛顼去世后,他的侄子高辛即位,史称帝喾。

帝喾性格仁厚,有远见,能够洞察事物的规律,通晓各种各样的道理。他善良、诚信,爱护百姓,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百姓谋福祉。他还经常教导百姓,告诉他们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用什么方法最有益。

帝喾生活节俭,不喜欢奢华,平时的吃穿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他不摆架子,不训斥人,对百姓非常温和,处事也十分公正,在位期间很受百姓敬重。帝喾有两个儿子,他去世后,大儿子挚即位。

挚见识浅薄,才能平庸,即位后做了很多蠢事,把部落治理得一团糟,诸侯都不服他。挚没办法,只好把帝位让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放勋,也就是帝尧。

尧仁德贤明,智慧如海,在位期间不仅厘定了四季、节令,教导人民按照节令耕种,还制定了历法,确定一年为366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他性格谦和,通晓人情世故,和亲人、百姓、臣子、诸侯国的关系都非常和睦。他重视人才,尊老爱幼,能够虚心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遇到关系各部落的大事,总能集思广益。在他的治理下,四海承平,风调雨顺,天下十分安定。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尧老了,想要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

大臣放齐推荐了尧的儿子丹朱,尧摇摇头说:“不行,丹朱性格太顽劣,做事太莽撞。”大臣驩兜推荐共工,尧再次摇头:“不行,共工表里不一,爱说漂亮话,不办实事,不能用。”

接连举荐了两个人都不行,大臣们犯了难。后来,有人说:“我听说民间有一位贤者,名叫舜,非常有才能。”尧点点头说:“我也听说过他。”

为了考察舜的贤能,尧将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舜很敬重妻子。

舜的父亲、继母、弟弟多次设计想杀他,舜都聪明地避过,而且不计前嫌,对父母依旧孝顺,对弟弟一直很友爱,尧很满意。

之后,尧又想了很多办法考验舜:暴风疾雨的夜晚让舜带人深入山林;任命舜为礼官,负责接待诸侯国的使者;让舜学着处理各种复杂的政务,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舜都做得很好。

就这样,过了三年,尧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昭告天下,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禅让制”的开端。

舜是冀州人,名字叫重华,他从小就恭谨仁厚、懂礼貌,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舜才能出众,会种田,会捕鱼,会做陶器和各种家用器物,还经商做过买卖。后来继承了帝位,他重用贤才,严惩恶徒,公平公正,诸侯和百姓都十分敬佩他。

舜的儿子商均不成器,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舜年迈的时候,就效仿尧,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是鲧的儿子,曾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好水患,为天下人造福。在禹的带领下,各部落越来越繁荣昌盛。

知识链接
三皇

“三皇”是后世对上古时期三位德高望重的人族部落联盟首领燧人氏(天皇)、伏羲氏(地皇)和神农氏(人皇)的一种尊称。

燧人氏钻木取火,为人类带来光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伏羲氏擅长推演,用河图洛书推演天地大道,教导人们结绳记事,用网捕猎,还制作了历史上第一把琴。神农氏尝百草,开创华夏中医体系,又发现五谷,为农耕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成语小课堂
hào xué shēn

出处: 《史记·五帝本纪》。“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释意: 喜欢学习,勤于思考。

近义词: 好学不倦、敏而好学

例句: 王林性格仁厚、好学深思,认识他的人都很喜欢他。

秦始皇本纪

先秦时代,诸侯逐鹿,天下大乱,秦始皇率领秦国百万雄师,灭亡六国,平定天下,结束乱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在位期间,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疆拓土,清除边患,废分封、设郡县,功勋卓著,被尊为“千古一帝”。但他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上连年用兵,给秦国留下了不少隐患。

秦始皇嬴政,原名赵政,是秦庄襄王和赵姬的儿子。

庄襄王年轻的时候,曾经奉命到赵国去做质子。在赵国,庄襄王认识了一个叫吕不韦的商人。有一次,庄襄王到吕不韦家做客,见到了容貌娇美的赵姬,非常喜欢,就娶了她。

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姬在邯郸城中生下一子,取名为赵政。赵政9岁时,和母亲一起回归秦国,改名为嬴政。11岁时,庄襄王即秦王位,吕不韦成为秦国丞相。

两年后,庄襄王因病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成为秦国新的君王。但因为他年纪小,不能亲政,所以朝政大权掌握在太后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手中。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蕲年宫举办了盛大的冠礼。按照当时的传统,完成成人礼后,君王就能正式亲政,掌控国家大权。这让长信侯嫪毐非常不安。

嫪毐原本是相国吕不韦的门客,后来成为太后赵姬的宠臣。仗着太后的宠信,嫪毐嚣张跋扈,胡作非为,嬴政一直很厌恶他。

“大王那么讨厌我,亲政后肯定不会放过我。”嫪毐越想越害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盗用秦王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的军队起兵造反了。

嬴政收到消息十分愤怒,立即派大军前去围剿。嫪毐战败被捉,嬴政下令将其五马分尸,跟随他一起造反的人都被抄家灭族。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也被罢官。

平定嫪毐之乱后,嬴政重用李斯等人,积极推行自己的统一战略,开始攻伐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两年后赵国灭亡。

燕国太子丹担心燕国打不过秦国,也会被秦国所灭,就花费重金请来了侠士荆轲,让荆轲假装燕国的使者,去刺杀秦王。但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了。

秦王嬴政大怒,派大将王翦、辛胜率领大军强攻燕国。太子丹被杀,燕国灭亡。之后,秦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先后灭亡了魏国、楚国、齐国,结束乱世,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统一天下后,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劳比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秦王这个没什么特色的称呼了。所以就召集群臣,让他们帮自己想一个又威风又响亮的帝号。

大臣们商量了半天,才恭敬地给出建议,说:“陛下,臣听说,上古时期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您可以称‘泰皇’。”

嬴政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泰’字不好,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就叫‘皇帝’吧。朕是秦朝第一位皇帝,称始皇帝。朕的儿子,就是二世皇帝,然后三世、四世……代代传承,万世无穷。”大臣们听了,全都表示赞同。

在如何管理国家的讨论中,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周朝时的分封制,改用郡县制,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三个主官,即管理政务、财务的郡守,掌管军队的郡尉,以及监察百官的郡监。

秦始皇又下令统一国内的法令、度量衡、货币,废除各国文字,只允许使用秦朝的小篆。同时,征调大批百姓修筑北方边境长城,疏浚和挖掘灵渠等重要的水上航道。

为了巩固统治,防止新的叛乱发生,秦始皇还收缴了民间所有的兵器,熔化后铸成了12个重一千石的巨大铜人。

在征服六国之时,秦始皇每灭掉一个国家,就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修筑宫殿。从诸侯那里虏得的美人和钟鼓乐器之类,都放到里面。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在渭水以南兴建更大的宫殿,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大批劳动人民常年被征调。不过直到秦始皇驾崩,这座奢华的阿房宫也没有竣工。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离开国都咸阳,开始巡游天下。

他先去了陇西和北地,之后登上泰山,在泰山山顶建祭坛,举行封禅大典。

大典结束后,秦始皇带领众臣下山,途中遭遇狂风暴雨,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雨过天晴,秦始皇心情大好,特意下诏,封大树为“五大夫”。

离开泰山,秦始皇沿着渤海岸往东走,看过崇山峻岭,饱览了山川秀色。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会让人立碑刻字,撰写文章,歌颂秦朝的功德。

一路南行,秦始皇来到了琅琊。一个叫徐市(也称徐福)的人上书始皇帝,说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中住着仙人,仙人手里有能够让凡人长生不死的仙药。

秦始皇听了非常心动,就让徐市带着几千名童男童女和大量珠宝财物到海上去寻仙。

之后几年,随着年龄增长,秦始皇对“仙药”越来越痴迷,又先后派了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仙求药,都没有什么结果。

公元前213年,秦军大破匈奴,征服百越,秦始皇非常高兴,在咸阳宫中摆下宴席,宴请群臣。

席间,仆射周青臣称赞始皇说:“陛下太伟大了,和陛下相比,三皇五帝都不算什么。在陛下的带领下,大秦军队战无不胜,只要是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都是陛下的疆土。”始皇听了乐不可支。

就在这时,博士淳于越端着酒杯站起来,高声叱责周青臣,说:“谄媚君王的人都是奸臣。陛下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到处打仗侵略,不按老祖宗的规矩办事,大错特错,要改正。”

闻言,秦始皇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丞相李斯连忙站出来,反驳淳于越:“时代不同,环境和局势不同,适用的法度、政策当然也不同。用古人的规矩约束今人,实在是太荒谬了。”之后,李斯还建议,烧掉除了秦国典籍外所有的书,以免天下读书人再惹是生非,造谣惑众。秦始皇同意了,派人挨家挨户去收缴书籍,集中烧毁。除了秦国博士官署能掌管,私藏书籍者都抓去坐牢。

秦始皇焚烧书籍,泯灭六国文化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奉命替秦始皇去寻仙求药的卢生和侯生觉得秦始皇暴虐无道,刚愎自用,多疑自私,这样的人不配享有长生,于是带着秦始皇赐予的大量钱财偷偷逃跑了。秦始皇听说后,火冒三丈,一边派人搜捕,一边派人稽查所有在背后诋毁他的“乱民”,最后,陆陆续续查到四百六十多人,这些人都被秦始皇下令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秦朝上上下下一片恐慌,秦始皇长子扶苏上书进谏,被贬往上郡。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带着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少子胡亥一起离开咸阳,第五次巡游天下。

来到琅邪郡时,方士徐市觐见秦始皇,对他说:“臣在东海外发现了蓬莱仙山,只是海中有大鲛鱼拦路,臣过不去,请您派些擅长射击的弓箭手给我。”恰巧那段时间,秦始皇经常梦到自己和海神大战的情景,于是信以为真,派了很多精锐的将士给徐市。

遗憾的是,这一次,徐市虽然杀了几条大鱼,但还是没求来仙药。秦始皇又气又急病倒了。这一年,秦始皇在沙丘行宫病逝。逝世前,他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赵高、李斯却合谋篡改遗诏,逼死扶苏,扶持胡亥上位。胡亥昏庸无能,赵高专权独断,秦朝境内叛乱四起,不到三年时间就亡了国。

知识链接
冠礼

冠礼,源自周朝,是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按照习俗,古代男子年满20岁的时候,就要举行冠礼。冠礼仪式非常隆重,要选择良辰吉日,邀请负责加冠的人——宾,一般由父兄同僚或者长辈为男子加冠。男子加冠后,可以娶妻。

成语小课堂
gāng yòng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释意: 倔强、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近义词: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例句: 做人要谦虚、谨慎,切不可刚戾自用。

项羽本纪

秦汉时期,英杰辈出,项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史上闻名遐迩的英雄,武功彪炳,曾经率领义军破釜沉舟,推翻暴秦的统治;分封诸侯,建立西楚王朝,称雄天下。但他居功自傲,不向古人借鉴学习,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以至于在楚汉之争中战败,穷途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名籍,字羽,战国末期楚国人,家在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祖辈都是楚国名将。

小时候,项羽非常贪玩,读书、练剑都很不专心。叔父项梁责备他,他却说:“读书、练剑都是学‘一人敌’的功夫,我要学的是‘万人敌’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授他兵法。项羽学得很认真,举一反三,进步神速,尤其是在兵家四势之“兵形势”研究方面,造诣极深。

项羽天生神勇,力能扛鼎,不畏强权,还有“取秦王而代之”的大志向,同辈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

公元前209年,因为受不了秦朝残酷的统治和压迫,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24岁的项羽也和叔叔项梁一起在会稽郡起兵,带领八千部众,征战天下,所向披靡。

公元前208年,秦军与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赵军在河北巨鹿一带展开激战。赵军不敌,项羽奉命率军前往救援。他率军渡过漳河,然后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只带上三天的干粮,准备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战果辉煌。秦国大将章邯见大势已去,选择了投降。

章邯投降后,项羽带领大军,直逼秦国首都咸阳。没想到,沛公刘邦率领的另一路起义军先一步攻占了咸阳。

楚怀王曾与诸侯们约定,谁先攻占咸阳,谁就能在关中称王。项羽一直认为第一个进咸阳的肯定是自己,没想到慢了刘邦一步,这让他心里很不痛快。

项羽的谋士范增足智多谋,洞察入微,他看出刘邦野心勃勃,将来一定是项羽的劲敌,建议项羽杀死他。

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是好朋友,听到消息后,连夜跑到汉军驻地,劝说张良离开。张良不愿意,还请求项伯救救刘邦。刘邦更是与项伯结下儿女亲家。于是,项伯又连夜赶回项羽营帐,劝说项羽。项羽被说动了。

第二天,刘邦带着谋士张良和将军樊哙来到项羽大军驻扎的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设宴款待了他。宴上,范增数次示意项羽杀死刘邦,项羽都犹豫不决。范增无奈,让项庄假装舞剑助兴,趁机刺杀,但没有成功。最后,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溜走。范增知道除掉刘邦的良机已经错过,唉声叹气,对项羽非常失望。

鸿门宴后不久,项羽就率领大军进入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烧毁王宫,灭亡了秦朝。之后,他召集诸侯,分封天下。有人建议项羽占据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位置险要的关中地区,项羽却不乐意,坚持要返回楚国所在的关东地区。他说:“富贵了不回老家,就像穿着华美漂亮的衣服走夜路,谁也看不到,有什么意思呢?”之后,项羽果然放弃了关中,以原本的楚国九郡为中心,建立了西楚政权,定都彭城,自封为西楚霸王。追随他的很多部将都得到了封赏。

齐王田荣、汉王刘邦都对项羽的分封很不满,觉得他任人唯亲、处事不公,太偏心自己的部将,纷纷起兵反抗。项羽十分愤怒,亲自率军平叛。田荣大败被杀,汉军也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城,粮草断绝。刘邦求和,项羽答应了。

楚汉和谈期间,项羽派使者来到刘邦军营,刘邦设下盛宴,热情款待。席间,刘邦的心腹谋士陈平多次和使者谈起亚父范增,还悄悄问他:“亚父派你们来有什么吩咐?”使者觉得很奇怪,回答说:“是项王派我们来的,不是亚父。”刘邦和陈平一听,立即变了脸,命人撤掉美食,换上粗粮。使者很气愤,回去后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项羽。项羽没看出这是敌人的离间计,误以为范增真的和刘邦私自联系,便不再信任他。范增非常失望,辞官离去。

范增的离去,让项羽失去了一大臂助。再加上他骄傲自大,不听人言,形势很快变得对楚军不利。

公元前203年,汉王刘邦、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合兵一处攻打项羽。项羽寡不敌众,被围困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

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让士兵们深夜在楚国军营附近唱起楚国的民歌。楚军士兵听后十分悲伤,都不想再战了。项羽也喝得大醉,与爱人虞姬诀别。项羽苍凉悲歌,虞姬拔剑伴舞。一曲舞罢,两人相拥无言。项羽想方设法将虞姬送走,虞姬却不愿意成为项羽的累赘,决然自杀。项羽悲痛不已。

第二天,在亲信的劝说和掩护下,项羽浴血奋战,杀出重围,逃到乌江边,乌江亭长驾着船来接应他,希望他能回到江东,东山再起,项羽却用“没有颜面再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了。不久之后,汉军追来,项羽虽杀敌数百,但自己也身受重伤。因为不愿被俘,项羽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知识链接
兵家四势

兵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之一,专注于军事思想、用兵谋略、兵法战术与战略战争的研究。兵家主要有四个分支流派,名为“四势”,分别是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和兵权谋。兵形势侧重战场战术的运用,兵技巧侧重军队体能、技能的训练,兵阴阳侧重对天时地利的利用,兵权谋侧重兵法谋略的研究。项羽就是“兵形势”流派的代表人物。

成语小课堂
chén zhōu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意: 把做饭的锅都打破了,将船都凿沉。比喻下定决心,不留后路,不顾一切拼到底。

近义词: 背水一战、孤注一掷

例句: 遇到困难哭泣没有用,只有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才能真正战胜它。

汉高祖本纪

秦末乱世,英豪辈出,汉高祖刘邦出身草莽,家世简薄,不懂兵法韬略,没有绝世武功,却做出了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斩白蛇起义,攻峣(yáo)关,占咸阳,灭亡秦朝,大败项羽,建立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刘邦,字季,家在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一个叫中阳里的小村,父母都是农民,靠种田为生,家境十分贫寒。

传说,刘邦的母亲有一天在湖边的山坡上小睡,梦到了天神,之后怀孕生下了他。刘邦性格仁厚,慷慨大气,相貌也十分俊美。可惜,没读过什么书,没有一技之长,长大后只能和父母、兄嫂一起在家种地。

种地是个辛苦活,一年到头起早贪黑,遇上荒年可能连饭都吃不上。刘邦不愿意也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没种几天地就放弃了。家里人为此又担心又恼怒。好在没过多久,刘邦就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多方经营,当上了泗水亭长。

在秦朝的官职体系中,亭长是非常小的官,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国家公务员了。当上亭长之后,刘邦结识了县里很多有钱有势的人物。

这一年,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吕公为了躲避仇家,搬来沛县定居,摆下乔迁宴,县里有名望的人都去恭贺。

贺喜是要送礼金的,有人送五百钱,有人送一千钱,有人送三千钱。刘邦素来看不起这帮官吏,一分钱礼金也不想出,却在拜帖上写了“礼金一万钱”。吕公听说后,觉得刘邦与众不同,不仅亲自到门口迎接,热情款待了刘邦,还在宴会后单独留下刘邦,表示要将女儿吕雉许配给他为妻。刘邦很高兴地答应了。

吕雉是个很有能力的女子,在她的操持下,两个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年夏天,秦始皇征召大批民夫到骊山去修宫殿,刘邦奉命押解,半路上,很多人偷偷跑掉了。

民夫逃跑,负责押送的刘邦是要被问责的。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什么脱罪的好办法,干脆把剩下的民夫都放了,然后带着十多个愿意追随他的民夫一起逃进了山里。传说,在山中,醉酒的刘邦斩杀了一条巨大的白蛇。

刘邦在山中躲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聚众起义,竖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诸侯纷纷响应,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刘邦听说后,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回到家乡沛县,和乡亲们一起杀死县令,祭天拜祖,歃血为盟,也宣布起义,并自立为“沛公”。

当时,刘邦手下只有两三千人,和其他起义军相比,实力实在是太弱,想要独自发展,并不容易。所以,刘邦想来想去,最后带着部众,投靠了当时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项梁。

项梁出身楚国名门项氏,做事果敢,睿智多谋,很受人敬重。为了迅速壮大自身的势力,项梁找到楚国王室后裔熊心,拥戴他为楚怀王,以楚王室的名义,招揽天下英雄。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聚集了十多万人。

楚怀王因此信心倍增,决定派军向西攻打秦国的军事要塞函谷关,还和手下诸侯约定,谁第一个率军入关,就封谁做关中王。刘邦心动了。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离开楚地,一路向西,攻城略地,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势力不断壮大。

秦朝虽然腐败,但军队的战斗力却不弱,很快,刘邦的军队就遭遇了挫败,攻打昌邑城许久也没拿下,自己还损兵折将。没办法,刘邦大军只能绕道前行。

大军路过高阳城时,一位在高阳城做城门监,名叫郦食其(yì jī)的老者夜里悄悄来到刘邦的营帐求见。当时,刘邦正在两个侍女的侍奉下洗脚。郦食其见了,很不高兴,说:“一个立志要推翻暴秦的人,怎么能伸着脚接见长者呢?”刘邦听了,连忙整理好衣服,站起身来,向郦食其道歉,请他上座。

郦食其见刘邦态度谦和,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您现在应该去攻打陈留,陈留城里有秦军的粮仓,储存着大量粮食,得到这些粮食,秦军就容易攻克了。”

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意见,率军攻打陈留,得到了大量粮草,军队士气大振。之后,相继攻下平阴、南阳、宛城、蓝田等城池。公元前206年,刘邦驻军霸上,直逼秦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牵着白马,拿着皇帝的玉玺,出城投降。

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带人封存了秦王宫中所有的书籍档案、珍宝财物,然后将咸阳城的乡绅、名流、宿老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诸侯有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我第一个进来了,王位就是我的。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跟大家定下三条约定:以后杀人者要处死,伤人、盗窃根据情节轻重论罪。我的队伍不会侵犯大家的财产,秦朝以前的严刑峻法全都废除。请大家放心,我是来解救大家的,不是来抢劫的。”

刘邦的话让咸阳的父老们欣喜异常,觉得碰到了好的首领,回去后主动送上美酒、牛羊、粮食慰劳将士,刘邦都婉拒了。

与此同时,听说刘邦已经入关,只比他慢了一步的项羽气坏了。

在项羽看来,刘邦无论是家世、武功,还是谋略、智慧都比不上自己,之所以能第一个入关,全都是因为楚怀王偏心眼。

当年,楚怀王与诸侯约定攻秦时,项羽正奉命北上,去救援被秦兵围攻的赵军,救援后才绕道入关,耽误了不少时间。项羽认为这很不公平,为此耿耿于怀。于是,在鸿门设下盛宴宴请刘邦,想趁机杀掉他。最后在项伯、樊哙和张良等人的帮助下,刘邦巧妙地逃脱了。

那之后,项羽入主关中,假意尊奉楚怀王为义帝,以义帝的名义分封诸侯。他手下的亲信、将领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其他领兵起义的诸侯王势力却被削弱。率先占据关中的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却不是关中,而是荒僻的蜀地。

刘邦入蜀时,项羽专门派了三万大军监视他。为了打消项羽的顾虑,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将出入蜀地的栈道全都给烧了。

这下项羽放心了,不再紧盯着刘邦,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叛乱的齐王田荣。刘邦趁机养精蓄锐,默默发展,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就这样,过了一年的时间,羽翼已经丰满的刘邦明面上命人大张旗鼓地修建栈道,迷惑项羽,暗地里却带人偷偷绕道陈仓出蜀,与项羽对垒,争霸天下。

经过四年的激烈争夺,轰轰烈烈的楚汉之争随着刘邦的胜利落下帷幕。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刘邦在洛阳称帝,建立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

大汉建国后不久,刘邦在南宫设宴宴请群臣。席间,他兴致勃勃地和大臣们一起讨论起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人说项羽刚愎自大,有人说刘邦仁厚爱人,有人说项羽嫉妒心太重,刘邦笑了笑,说:“论打仗,我比不上韩信;比谋略,我不如张良;论管理,萧何强过我许多。我不嫉妒,反而知人善任,能相信并重用他们。项羽有谋士范增,却一直猜疑对方。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大臣们听了深以为然。

过了一段时间,刘邦派人重新厘定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封赏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彭越等一大批有才能的谋士、武将被封赏。同时,刘邦还重新制定律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拓宽言路,积极擢拔和重用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大汉朝一片欣欣向荣。

俗话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太平的日子没过几年,大汉朝就发生了内乱,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先后举兵叛乱。刘邦十分愤怒,亲自率军平叛。在讨伐英布时,他不幸被流箭射中,伤重不治。

临终前,刘邦让人宰杀了一匹白马,拖着病体,和群臣歃血为盟,让他们发誓从今之后不拥立任何一个异姓王,谁违约,大家就一起讨伐他。之后,还谆谆叮嘱皇后吕雉,要重用丞相萧何。如果萧何不在了,曹参、王陵和陈平等人均可当大任,吕雉一一答应。

公元前195年夏,刘邦病情恶化,不治身亡,享年62岁。他去世后,太子刘盈登基即位,史称汉惠帝,太后吕雉摄政。

知识链接
吕后

吕后,本名吕雉,字娥姁,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嫡妻,汉惠帝刘盈的生母,为人强势、精明。年轻时尊父命嫁给出身微末的刘邦,曾辅佐刘邦争夺天下,铲除异姓王。刘邦去世后,专权摄政,分封吕姓王侯,为其死后诸吕之乱埋下祸患。

成语小课堂
guì yán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释意: 十分尊贵,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近义词: 贵气逼人

例句: 您的儿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一定前程似锦、贵不可言。

孔子世家

春秋时期,王权旁落,诸侯擅权,彼此征战不休。却有那么一个人,为了推行以仁义与礼治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周游列国,奔走多年。他开馆授徒、著书立说,编撰了《诗》《书》《礼》《乐》等多本国学经典。这个人就是孔子,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家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今山东曲阜),父亲叔梁纥是宋国贵族后裔,母亲颜氏性格温婉。

传说,孔子的母亲在怀孔子之前,曾经到尼丘山祭祀祷告,回来后不久就怀孕了。而孔子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母亲给他取名为丘。丘就是小山的意思。

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孔子知道母亲不容易,一直很懂事,从不调皮捣蛋,别的孩子摸鱼捉虾玩游戏的时候,他始终待在家里,默默地读书、练字、学习礼仪。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七岁的时候,孔子就成了十里八乡最有学问的人,连国都的一些士大夫都听过他的名字。鲁国大夫孟釐子临终时还不忘叮嘱儿子孟懿子,一定要去陬邑拜访孔子,向孔子学习礼仪。慕名来向孔子求教的人很多。

孔子家里穷,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很多工作。二十岁时,孔子做了鲁国公卿季孙氏门下的小吏,负责管理仓库。后来提任管理牧场的小吏,管理牲畜蕃息。

一转眼七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渊博,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开始在乡里办起私人学堂,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学。

公元前522年,齐国国君齐景公在大夫晏婴的陪同下出访鲁国,他听说孔子学识渊博,特意召见了孔子,和他讨论治国的方法。

齐景公问孔子:“秦国以前国土小,资源贫乏,为什么秦穆公能带领秦国走向富强,甚至称霸天下?”孔子想了想,回答:“秦国虽然小,但国人都很有志气,国内政治清明。且秦穆公善于识人,重用人才,用五张羊皮赎回了在楚国为奴的百里奚,还任用他为相国。如此作为,别说是称霸,就是称王都不难。”齐景公听后,对孔子赞誉有加。孔子的声望愈发高。

公元前517年,鲁国爆发内乱,公卿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联合叛乱,鲁昭公不敌,匆忙逃往齐国,孔子也辗转来到齐国避难。

齐景公见到孔子,十分高兴,再次向他询问治国的方略。孔子回答:“治国要讲究礼仪、仁义,君王要恪守君王的本分,臣子要尽到臣子的职责,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懂得为人子的规矩。”

齐景公觉得孔子的话特别有道理,想重用他,却遭到了大夫晏婴的反对。后来,齐国一些反对孔子主张的大臣想要谋害孔子,孔子向齐景公求助,齐景公拒绝了。没办法,孔子只能逃离齐国。

离开齐国后,孔子重新回到鲁国。鲁国新任国君鲁定公派人带着丰厚的礼物找到孔子,聘请他担任中都宰。

中都是鲁国的大城,十分繁华,中都宰是中都的最高行政长官。孔子到中都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定公很高兴,提拔他为司空,之后不久,又提拔他为大司寇,掌管整个国家的司法和刑狱。

在孔子的努力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鲁国国内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坑蒙拐骗的情况少了许多,社会安定,形势一片大好。

齐景公听说后,心里非常不安,害怕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发展壮大,威胁到齐国的地位,就故意让人送了80位美女和120匹骏马给鲁定公。鲁定公被美色所迷,开始荒废朝政。鲁国公卿季桓子也因为孔子主张削弱公卿的权力,和孔子不和,处处针对他。

有一次鲁国郊祭,按照规矩,祭祀用的肉要分赏给朝中大夫,季桓子却没这么做。孔子知道后,十分失望,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鲁地,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一位真正尊重自己、愿意在国内施行仁政的君主。

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卫国国君卫灵公表面上赏识孔子,内心却不重视,与夫人南子一起带着孔子乘车,在国都招摇过市。后来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孔子害怕获罪,逃出了卫国。

离开卫国后,孔子又先后去了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等诸侯国。郑国掌权的奸佞不重视孔子,驱逐他;宋国的权臣不喜欢孔子,认为儒家以“仁义”治国的理念是歪理邪说,孔子在“妖言惑众”,要杀掉他。

孔子在蔡国住了三年。当时,陈国、楚国正在和吴国打仗,楚国国君楚昭王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专程派人来聘请孔子。陈、蔡两国的士大夫都担心楚国在孔子的帮助下变得更强大,就蛊惑国内的百姓,将孔子围困在郊外的原野,不让他走。

被围困的日子里没吃没喝,众人都饿得头晕眼花。孔子也是饥寒交迫,但他没有慌乱,仍然坚持给弟子讲学,还在原野上弹琴、高歌。同时,孔子派弟子子贡设法突出重围,到楚国去求救。

楚昭王见过子贡后,立即派大军来到陈蔡之地,将孔子接走。但因为楚国大臣的反对,孔子在楚国并没有受到重用,没多久就又离开了。之后,他返回了卫国。

公元前484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在孔子弟子冉求的建议下,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到卫国,邀请孔子回归鲁国,孔子欣然同意。这一年,孔子68岁。

回到鲁国后,鲁哀公和大夫季康子都很尊敬他,经常向他请教治国的策略,却不重用他。对此,孔子并不在意,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著书立说和教导弟子上。孔门“七十二贤”中,有很多人都是孔子晚年时收的弟子。

孔子学问好,知识渊博,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后世影响极大的国学经典《诗》《书》《礼》《乐》《易》和史书《春秋》都是孔子晚年的时候整理、编撰与修订的。

时光如水,不经意地在笔墨间流过,归国后第五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谢世。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生前的言行、理论和部分事迹整理汇集,编成了《论语》。数千年来,《论语》一直被奉为儒家经典,无数人从中得到启迪。孔子的思想被发扬光大,他本人也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名垂青史。

知识链接
儒家

儒家学派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创始人是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程颐等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力,儒家崇尚的仁义礼智信,成为许多王朝治国理政的根本。

成语小课堂
zhāo yáo guò shì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之。”

释意: 原意指人大摇大摆地走过街道。后用来形容为了引人关注,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虚张声势。

近义词: 白日衣绣、引人注目

例句: 目中无人、招摇过市的人最惹人厌烦。

留侯世家

如果古代有谋士排行榜,那么留侯张良肯定能排前十。他是汉初三杰之一,一生跌宕起伏:博浪沙刺秦王,下邳得“天书”,慧眼识刘邦,平峣关、论下邑、斗鸿门,辅佐刘邦赢得天下,又在权势最煊赫之时急流勇退。刘邦曾盛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足智多谋,而且人情练达。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人,出身世族,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都当过韩国的相国。

秦始皇扫灭六国,平定天下后,张家家道中落,张良心中愤愤不平,于是散尽家财,寻到一位天生神力的力士,在秦始皇东巡必经的博浪沙设伏,进行刺杀。没想到误中副车,刺杀失败。秦始皇大怒,命人全天下搜捕刺客。迫于无奈,张良只好更名换姓,隐藏在一座叫下邳的小城。

在下邳时,张良闲着无事,经常到沂水河边溜达。这天经过一座小桥时,碰到了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故意将脚上的鞋子甩掉,让张良帮他到桥下去捡。等张良捡回来,老者又跷起脚,让张良帮他穿上。张良很生气,但看到老者满头白发,就没和他计较,恭恭敬敬地帮他把鞋穿上了。

老者很欣慰,觉得张良值得教导,就约他五天后的清晨来桥上见面。

到了约定时间,张良早早地就去了,没想到老者比他更早,见了面还吹胡子瞪眼地指责他:“和老人家约会还迟到,你这小子,太不像话了!五天后再来吧!”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张良被骂得有些不好意思,五天后,雄鸡刚啼就去了。没想到,老者又比他早。“你怎么这么懒?还比不上我个老头子。五天后再来!”老者又把张良骂了一顿,走了。

张良又惭愧又苦恼,等到了下次约定的日子,他没等天亮,半夜就跑到桥上等着。等了一会儿,老者来了。他捋着胡须,微笑着点头称赞,然后拿出一卷叫《太公兵法》的书简交给张良,告诉他:“读懂这本书,你就能教导帝王。十年后,天下动乱,正是你的机会。十三年后,你到济北的谷城山来找我,我就是山下那块黄石。”说完,老者就对着张良挥挥手,离开了。

事后,张良越想越觉得神奇,就将老者留下的兵书当成珍宝,日夜钻研。每读一遍,都有新的领悟和收获。

时光如水,转眼就过了十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诸侯也趁机举兵反秦。张良聚集了一个百人的小队伍,原本想去投靠楚王景驹,结果半路遇到刘邦,被刘邦折服,于是决定追随他。

刘邦这个人,本事不大,才能也不显,但谦虚谨慎,肯用人,善用人,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张良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追随刘邦的数十年,张良给他提过许许多多的意见,刘邦大都采纳了。而张良的智谋第一次惊艳刘邦,是在峣关。

那时候,刘邦奉楚怀王之命,率兵西征,攻打关中。峣关是关中地区的军事重镇,也是秦都咸阳的屏障,拿下峣关,就等于拿下了咸阳。但峣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想拿下并不容易。张良对当时的局势做了一番精准的分析后,建议刘邦暗中派人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去贿赂贪财又胆小的峣关守将。守将果然叛变,刘邦没费一兵一卒就攻克峣关,赢得大胜。

拿下峣关后,刘邦的军队势如破竹,直取咸阳。

占领咸阳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封存宫中文献资料、财宝重器,与民众约法三章,禁止军队伤人、掠夺,关中民众对他爱戴有加。

这一切却引起了当时诸侯中势力最强的项羽的不满。项羽在鸿门设下宴席,想要杀死刘邦。刘邦得到消息后,不愿意赴宴,张良劝他:“您不去,项羽更有理由杀您了。去了才有机会。”之后,张良又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假装服软,用道义说服项羽,项羽是个英雄,很看重名声,肯定不会再杀他。果然,鸿门宴上,刘邦诚恳地表示自己是在帮项羽攻取咸阳,成功说动了项羽,最后以上厕所为借口逃走了。

鸿门宴后,项羽称雄天下,分封诸侯。刘邦的封地原本被定为偏远的巴郡和蜀郡,张良听说后,让人带着财宝贿赂项羽的叔叔项伯,帮刘邦拿到了资源丰富、位置险要的汉中郡,为刘邦日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入蜀后,先是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掉进出的栈道,安抚项羽,之后,养精蓄锐,图谋反攻。只可惜,项羽势大,兵多将广,虽然没有防备,但还是占了上风。彭城之战,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为此忧心忡忡。张良建议他先假意和项羽和谈,再暗中联络对项羽不满的英布、彭越和韩信,许诺高官厚禄,和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项羽。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楚汉之争的形势慢慢逆转,垓下之战,项羽战败,刘邦大胜。

战胜项羽后,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王朝,按照功劳,大封众臣。汉高祖刘邦拿出齐国的地图,让张良自己挑选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却拒绝了。他说:“当年,臣与陛下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恩赐的缘分,三万户的封地太多了,臣不敢接受,只要一个留县就够了。”

张良的话让汉高祖感慨良多,最后册封张良为留侯。

那之后,汉高祖又陆陆续续封赏了二十多个王侯,其余的人因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一时未能进行封赏。

这天,汉高祖和张良一起在宫中散步,远远地望见宫门外的复道边有一群将领聚在一起商量什么。高祖很好奇,就问张良:“他们在商量什么?”张良回答:“在商量谋反啊。将领们跟随陛下立了功,却没被封赏,他们害怕陛下过河拆桥,找出他们往日的过失把他们杀了。”

汉高祖闻言,连忙问张良怎么办。张良想了想,说:“陛下当初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有个部下叫雍齿,大家都知道他轻慢过陛下,陛下很憎恨他。只要陛下封了雍齿,其他将领就安心了。”

汉高祖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下旨册封雍齿为什邡(fāng)侯。将领们一看,陛下连最讨厌的雍齿都封了侯,怎么可能不封自己呢?所以都偃旗息鼓,安心等待,一场动乱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后来,汉高祖与群臣商议定都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定都洛阳,张良却不同意。他说,洛阳面积小,土地贫瘠,没有天险,容易被包围,不适合作国都,建议将国都选在地势险要、气候适宜、土地辽阔肥沃的关中,高祖同意了。

定都关中后,大汉朝国势日隆,汉高祖对张良更加器重。张良知道过犹不及,就想急流勇退,慢慢地不再参与朝中的事务。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想要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立宠妃戚夫人的儿子代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很着急,请求张良帮忙出主意。张良告诉吕后,陛下很看重隐居商山的四位贤者,一直想请他们出山,但没请到。如果太子能请到他们,并让他们时时跟随在身边,陛下一定会改变主意。

吕后依言,让刘盈带着厚礼亲自登门拜访,请来了四位贤者。高祖果然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了。

废立太子的风波过去一两年后,张良迷上了道家的秘术,辟谷清修,不吃不喝,差点没把自己给饿死。吕后就劝他:“人生百年,就像白驹过隙,何必如此折磨自己。”还派人拿来饭菜,让张良吃喝。张良只好听从。

张良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太好,上了年纪后,更是大病小病不断。公元前186年,又一次病倒的张良溘然长逝。

张良死后,汉惠帝刘盈赐谥号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继承了留侯的爵位。

知识链接
黄石公

黄石公是秦汉时期一位著名的隐士,曾在下邳纳履试张良,传授《太公兵法》一卷。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黄石公也声名鹊起。关于他的身份,历史记载并不多,有人说他是谷城山中一块黄石得道封神,有人说他是秦始皇时代的重臣魏辙,因不满秦二世的暴虐而退隐,还有人说他是一位真正的隐士,智慧练达,因战乱而隐居。

成语小课堂
zhōng chē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释意: 错误地砸中了副座驾。形容为人做事没找到主要目标,只找到了次要目标。

近义词: 难分主次、本末倒置

例句: 如果不是杀手误中副车,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死了。

李将军列传

从战国到秦汉,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匈奴人骁勇善战,时常骚扰中原边境。有这么一个人,一生与匈奴大战七十余场,将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后人常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个人就是李广,有“飞将军”之称的汉朝名将。

西汉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有一个武勋家族——李氏家族,族中人人尚武,“飞将军”李广就出生在这里。

受家庭影响,李广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武功、骑术都非常好,尤其擅长射箭,少年时代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汉朝边境,汉文帝下诏征兵,李广应征入伍,奔赴前线。因为他在战场上敢打敢杀,箭术精湛,随汉文帝出行时甚至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神勇过人,很快就被升为中郎将。汉文帝经常感慨:“如果李广早出生几十年,追随高祖打天下,肯定能封个万户侯。”

李广虽然本领高强,但运气似乎很不好。刚刚在军中崭露头角,赏识他的汉文帝就驾崩了。

文帝去世后,景帝登基即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位刘姓藩王联合匈奴一起发动叛乱,想要废君自立。

李广被任命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一起率军平叛,其间立下赫赫战功。可却因为梁王刘武私下里授给他一枚将军印,被景帝怀疑猜忌,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为此,李广苦恼极了。

后来李广被调任上谷郡,担任太守。上谷郡在北方,位处汉朝边疆,经常有匈奴骑兵来袭扰。李广就天天带兵和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听说后,觉得李广这种舍命的做法不妥当,就跑到汉景帝面前,哭着对他说:“李将军本领天下无双,我很佩服,但他仗着自己本事大,天天和匈奴人打,恐怕朝中一不小心就会失去他呀。”

景帝听了,深以为然,把李广调到了距离上谷郡很远的上郡当太守。

但是,上郡也是汉朝北方边境,李广刚到这里不久,就有匈奴骑兵大举犯边。

李广立即率军迎战,汉景帝不太放心,派了一名宦官亲信来当监军。宦官率领几十名骑兵外出巡视,被三名匈奴人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好不容易才逃回李广的军营。李广听说后,带着一百多人前去追击,结果捉到一个,杀死两个。李广领兵正要返回,却碰到了匈奴的千人大部队。双方相距只有数十里。

“将军,咱们快逃吧。”一名士兵颤声对李广说。李广却摇摇头,说:“匈奴人多,我们逃不掉,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前进。到匈奴部队旁边扎营休息。”

“前进?为什么啊?”士兵很不解。李广解释道:“我们距离匈奴越近,匈奴人的疑心就越重,一定会以为我们是诱饵,已经设好了埋伏,故意引诱他们上当,反而不敢攻击。”果然,匈奴大部队犹豫了很久都没敢进攻,天黑的时候,他们害怕被埋伏,主动撤走了。

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李广始终没得到重用,一直在北方几个郡县任职,被调来调去。直到景帝驾崩,武帝即位,李广才离开北方,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追随在武帝身边。

当时还有一位叫程不识的将军,担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和李广一样,都曾担任边境太守,与匈奴人作战。程不识性格耿直,沉稳威严,非常注重军纪。李广不一样,他带兵很随意,总把士兵们当子女和朋友一样看待,没事的时候还和他们一起比比箭、赛赛马,相处得十分融洽。因为治军理念不同,李广和程不识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但总体上关系还不错。

就这样,李广在汉武帝身边待了四年,并升任将军。公元前129年,李广奉命来到雁门关,率领汉军主动攻击匈奴。一番激战后,李广因为寡不敌众,身受重伤,被匈奴骑兵俘虏。李广先是假装死亡,骗过匈奴人,又趁匈奴人不备,夺马逃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脱险。

在古代,战场上被俘虏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虽然李广逃了回来,但朝中轻视他的大臣依旧很多,又因为雁门关一战,李广手下的士兵死伤殆尽,军法处的人觉得李广罪不可赦,应该斩首。没办法,李广只能四处奔走,按照律例花费了大量钱财为自己赎罪。最后,命虽然保住了,官职却丢了。

李广在家赋闲数年后,匈奴骑兵再次大举入侵,辽西太守被杀,许多牛羊、金银被掠夺。汉武帝非常生气,立即召见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郡太守,让他率军迎战匈奴。

和匈奴人打了这么多年,李广对他们的战斗方式、战术及将领的性格都非常熟悉。凭着这些,他灵活制订作战策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接连打了好几场大胜仗,杀死打伤匈奴人无数,把匈奴人彻底打怕了。在他驻守右北平郡期间,匈奴人再也不敢入侵,还敬畏地称呼他为“飞将军”。一听到他来了,立即逃跑。

李广平时公务繁忙,但闲暇时喜欢打猎。一天,李广趁着夜色,入山打猎,远远地看到茂密的草丛中趴着一只老虎。李广弯弓搭箭,屏气凝神射出一箭,接下来半天没听到什么动静。李广走近一看,这才发现,草丛中根本就没有老虎,自己射中的是一块虎形的石头,而整个箭头已经深深地插进石头里。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啧啧称奇。

李广戎马半生,战功赫赫,以前的同僚、下属都封了侯,他却连最低等的爵位都没得到。李广很纳闷,也很委屈,就向当时很有名的一位相士王朔请教。

王朔看了看李广,笑而不答,反问他:“将军以前是不是做过什么错事?”李广想了想,回答:“我在陇西当太守的时候,有个羌部落叛乱,我设计欺骗了800多个羌人,让他们投降,然后把他们全杀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儿啊,”王朔说,“屠杀已经投降的俘虏是大罪,朝廷怎么可能给您封侯呢?”李广听了,恍然大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率军攻打匈奴,年逾古稀的李广多次上书请求随军出征。卫青担心李广年纪大了犯糊涂,耽误事儿,就派他带领一小部分军队,从东边绕道发起进攻,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正面迎战单于。

李广接到命令后非常不满,气愤地离开大帐,带着军队走了。结果他在行军途中迷了路,错失战机。战争结束后,军吏不依不饶,要治李广的罪。李广担心连累麾下士卒,也不愿再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于是拔刀自刎。死讯传开后,汉朝上上下下,无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为他伤心落泪。

知识链接
匈奴

古代的游牧民族,自战国时期起活跃在我国东北至西北一带,秦汉之时,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后势力尤其增大,一直侵扰中原国家边境。汉朝初年,汉高祖制定了和亲政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到了汉武帝时期,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接连打退匈奴。之后,汉匈双方才逐步建立起真正和好相亲的局面。

成语小课堂
táo yán xià chéng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释意: 原指桃树和李树默默无言,却有无数人被娇美的桃花、李花和成熟的桃子、李子吸引。在树下来来去去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小路。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人品格高尚、学识渊博,不用宣传,就被无数人尊崇、景仰。

近义词: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例句: 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早晚都会成功。 pLZ4sqq/pA5KRX2bvg56RDUzSJlyomSyuy03qSV/FF/XHNmsVy/wspS2NP28D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