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他也曾想“躺平”、拒婚

十七岁,正是人生的花季。处在这个年纪的苏轼,却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花落的哀伤和生命的无常。

他的三姐八娘,出嫁仅一年,就因受到公婆的虐待而病逝,此时年仅十八岁。八娘的夫婿,是程夫人的侄子程正辅,想来他也是不够体贴和爱护妻子,才至于让八娘抑郁成疾。

除了八娘,在苏轼之前,苏洵和程夫人还育有一子两女,都不幸早夭。现在八娘已逝,苏洵和程夫人只剩下苏轼、苏辙两个孩子。苏洵悲愤难抑,断然宣布与程家绝交。这时的苏轼不会想到,日后自己身处万里天涯,与程正辅狭路相逢,关系竟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日子在明亮与迷惘交织的青春中滑过。一晃,苏轼长成了十九岁的俊朗青年。他身形颀长,脸庞清瘦方正,颧骨很高,目光炯炯,又是眉州城出了名的“学霸”,想做他新娘的女子排成了长队。最终,苏轼娶了十六岁的王弗。

关于苏轼与王弗,世间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眉州青神县,有一座中岩书院,书院掌门人是乡贡进士王方,苏轼曾在其门下求学。书院不远处的中岩寺下,有一方山泉汇聚而成的清池,相传为“慈姥龙”所居之处。这方池很是奇妙——池水清澈见底,表面看来池中空无一物,但若站在池边击掌,便有无数鱼儿成群游翔而出,仿佛从天而降。

只可惜此池没有正式的名字,王方深以为憾,便邀请众多才子相聚池边,以求一贴切雅名。其他人苦思所得之名,一一被王方否决,只有苏轼的“唤鱼池”独得王方赞赏。恰在此时,王方之女王弗也差丫鬟送来题名,竟也是“唤鱼池”。金风玉露奇妙相逢,王方于是做主将女儿嫁给了苏轼。

这个故事很大概率是后人虚构的浪漫,因为有人考证,苏轼的初恋对象并不是王弗,而是他的堂妹。苏序去世时,这位堂妹还曾来奔丧。苏轼与堂妹彼此钟情,但同姓同宗,成婚绝无可能。后来,这位堂妹嫁给了一个名叫柳仲远的人。

苏轼后来在写给朋友王庠和刘宜翁的信中,说到自己年少时曾想要“躺平”,意欲逃窜山林,不想结婚,不想做官。这并非思想消极,而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内心深处的一时之念。谁不向往轻松自由,谁又不曾在成长的路上经历摇摆与犹疑?这正是真实如你我的苏轼,而不是高高在上、被光环笼罩的神。可见,从那时起,出世与入世、隐与仕的矛盾,就已在苏轼的心中埋下,这样的纠结,伴随了他一生。

苏轼内心的坦露也说明,他与王弗的婚姻,很可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虽然婚前心底曾有抗拒,但苏轼婚后的生活颇为幸福和谐,他从父母的关系中学会了爱与信任,学会了夫妻相处之道。王弗美丽聪慧、贤淑温良,个性沉静低调,正好与外向热情的苏轼形成互补。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苏轼都以为王弗没有读过多少书,直到有一次他背书忘词时被王弗柔声提醒,才大吃一惊,那篇文章如此艰深,妻子居然非常熟悉,可见是隐藏的大才女。从此,他对王弗刮目相看,夫妻琴瑟和鸣,更加恩爱。

苏轼结婚一年后,苏辙也娶了一位姓史的姑娘。苏洵如此密集地安排两个儿子的婚事,自有他的考量。

这些年,苏洵刻苦攻读,奈何科考总是失利。也正因为如此,颇为赏识苏洵的益州(今成都)刺史、朝廷重臣张方平,向朝廷举荐苏洵为官的事,未能成功。苏洵至此将自己的功名暂且搁置,开始谋划儿子们的前途。他带着苏轼和苏辙去见张方平。张方平非常欣赏苏轼和苏辙,建议他们去京城应试,还抛下颜面,给与自己有过节的欧阳修写信,请求欧阳修举荐苏氏父子。考虑到此去京师花费甚大,张方平又自掏腰包,资助了苏氏父子一些旅费。

长这么大,苏轼和苏辙还从未出过远门,去往京城,更是不敢多想。京城是什么样子?一路上又会经过哪些地方?考试会顺利通过吗?

二十岁的苏轼,憧憬着,想象着,浑身充满了斗志。 QcJuZChp4nstxhxXwn7y4/0w+oUL3hnBYvjSadnE7lscW3hhoa80nvtEI5aT0P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